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教学计划
数学是很多学生的弱项科目。也是中考一定程度上可以一决高下的科目,所以如何学好数学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师们应该要制定好学习教学计划。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可供参考!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是分四轮进行。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70%以上)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有些中考题就在书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常涉及到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等。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第四轮,回味练习。在中考的前一周,教师要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几块回味练习,扫清盲点,或者找出以前的试卷重点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
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计划
不要忽视数学概念和公式的重要性,要回归教材,掌握基本知识
经过研究分析,在近些年的中考试卷中,将近一半的考题是处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总是将复习和教学的重点放在试题练习上,很多学生认为课本上只是最简单的试题,只要会做就好了,不用仔细研究。因为这样的思想而忽视了教材中最基本的例题和概念、公式,使得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运用起来缺乏灵活。其实,能够选用到课本中的例题和公式概念,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多次研究后才决定的,它们不仅仅是基础,还是精华中的精华内容,是一切知识考查的源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提到“万卷不离其宗”,其中的“宗”就是最基础的知识。不管中考试卷的题型如何变化,但是出题的根据就是教材中的知识,只是在这些基本知识的前提上,让试题变得复杂和含有深度,归根到底,还是书本内容的考查。只有对教材知识学的透彻,思路清晰,将每个公式、概念之间的关系铭记于心,融会贯通,那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大脑中就会出现多种解题方式。
总结日常错题很重要,他们将是考试前重要的复习资料
很多学生不管是在期末考试前还是中考前,都有一份担忧和盲目感。其他学科在复习的时候,都有明确的侧重点,而在复习数学这一学科时,就是找试题,做试题,反反复复,但是有时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出在哪里呢?其实,数学复习的方法就是做题,但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而是有技巧的。 首先,就是我之前讲到的,数学要先抓最基础的部分,回归教材很重要,将课本知识,从初一到初三的教材中的例题、概念、公式等都理清一遍,在自己脑子里有明确的数学知识。对每个例题要考查的重点也要分析清楚。
其次,就是要靠积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积累错题。只要是自己做过的,不管是书本上的错题,还是试卷中出现的错题,哪怕是基本的选择题或者填空题,都要记在错题本上,将试题的题目、答案分析过程、当初如何错的、正确的思路是怎样的等,这些都要详细记载在错题本上,可想而知,三年下来,这将是一本多么珍贵的复习材料,对于学生自己来讲,都是提高自己数学成绩的重要武器。
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计划
实践中具体应用的方法
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来归纳相应的专题。数学课程标准是中考的依据,里面所对应的知识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重难点都是设置专题的参照,切忌照搬专题的盲目性,毕竟第二轮复习离中考很近了,时间这个时候就非常宝贵了。
2、追踪热点问题,做好解题方法的总结。近年热点题型分为以下几类:
(1)阅读理解型题:这类题型一般式先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阅读理解,再设立问题,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类题中涉及代数知识、几何知识、函数与统计的解题方法和推理方法,常见的类型有:①阅读特殊范例,推出一般结论,再应用之;②阅读理解解题过程,总结解题规律或方法;③阅读新知识,研究新应用。
(2)应用型问题:近几年中考,应用题已突破了行程、工程、测量、浓度等传统命题范畴,开始较多地涉及到营销策略、生产计划安排、银行贷款利率、房屋租金等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的内容。
(3)开放探索题:常见探索题有:①条件探索型——结论明确,需探索发现使结论成立规律。②结论探索型——给定条件,但无明确结论或结论不唯一,而需探索发现与之相应的结论。③存在探索型——在一定条件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④规律探索型——在一定条件下,需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解决此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利用特殊值或特殊情况法进行概括,归纳,再推广到不是特殊情况,最后进行类比猜想。②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建立数学思想方法等专题,着重提高学生专项知识能力。
第二轮复习更加重视基本数学思想,包括整体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归纳与猜想的思想、数型结合的思想、数学模型的思想等,在复习过程中要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要体现数学基本方法的应用,如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与综合法、面积法等。这些基本方法是做好题、迅速做题、准确做题的关键。例如对于不太熟悉的新题型,就要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转化成数学模型,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处理这些问题。
数学学科中考复习指导
狠抓基础
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基础是一切解题的根源,而这却往往在复习阶段被教师忽视,教师往往喜欢搞题海战术,觉得这样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捷径。其实不然,学生虽然学习了一遍书本知识,但遗忘率却很高,主要是由于初学时学生对很多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接受快遗忘也快。因此中考复习就相当重要,教师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包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性质等的理解,注重数学语言的表达,数学解题格式等方面的规范。
中考不仅是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一次检测,学生常常眼高手低,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以教材为依托,重视对学生的基础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班级的平均分。本人连续从教初三数学几年,通过研究中考试题发现,中考试卷设置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许多试题源于教材,有的是对教材中的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因此,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定期模拟检测,教会学生考试?
1教会学生尽快适应正确、高效填写答案机读卷。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应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从我市中招办证实,今年的中考各科目全部要用答案机读卷,采用计算机评分(可以提高阅卷的公平与速度)。外地市经验与本地考试巡考现场得出:①学生每场考试填写机读卷,至少会耽误5~10分钟(考生进入状态慢,填选题转填涂答题卷时的过失,部分女生在题目卷中作解答再转抄,书写不工整、书写涂改不规范超出答题空格等等);②书写能力、字体清晰均匀、排版合理不超出规定空格。建议与学生访谈,找到正对性的策略方法,最好是有针对性的模拟几次。
2综合模拟检测训练,定位预估分析。首先,教师应该精选有价值的五至八套模拟试卷(如2009年数学中考试卷,2010年广西区数学中考试卷以及2011年样卷重组和市级适应性考试卷等),这几套试卷的覆盖面尽可能广一些,避免重复训练,题型要多样化且靠近中考;时间要规定120分钟,不宜分散;这样有利于较全面地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解题能力、时间把握、应试经验。其次,教师要精批细改、分步给分、认真分析,找学生个别谈话式的指出:值得表扬的进步、存在知识点的不足、解题方法上的缺陷,解题能力、经验、心态上还做哪些调整等等;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在接下来的复习与讲评中,要针对性的、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