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文化趣味小常识
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言之,即是以人教化,以伦理教化。生活中有哪些经典的文化小常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文化趣味小常识_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常识,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1】文化小常识
1.天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相配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4.每季度的三个月常按孟、仲、季的顺序来称。每月初一叫朔,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5.古人把一天分为12时辰。
子时(夜半,十一点至一点)
丑时(鸡鸣,凌晨一点至三点)
寅时(平旦,夜三点至五点)
卯时(日出,早晨五点至七点)
辰时(食时,上午七点至九点)
巳时(隅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午时(日中,上午十一点至一点)
未时(日,下午一点至三点钟)
申时(晡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酉时(日入,下午五点至七点)
戌时(黄昏,下午七点至九点)
亥时(人定,晚九点至十一点)。
6.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除、加、封、授。
7.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罢、黜、夺、免。
8.表示提升的有:升、擢、迁、晋。
9.表示降职的有:谪、出、迁谪、左迁、放、贬。
10.表调动的有:调、徙、出、改、迁、放、移。
11.总角:表示幼年。垂髫:指儿童。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束发、成童:指十五岁以上的男孩。及笄:指十五岁左右的女子。弱冠: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半百:指五十岁。耳顺、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六十岁。耋:指七八十岁。耄: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12.江表:指长江以南江东:指长江以南。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山东:主要指殽山以东。中国:指中原地区。九州:古代天下分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八州、八荒:泛指中国。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京:又称建康、建立、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
【2】文化小常识
1、三皇:伏羲、神农、女娲。“三皇五帝”是上古时代部落首领,他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华夏民族古文明的开创者,因此光耀史册。
2、五帝:黄帝、帝喾、颛顼、尧、舜。远古时代五帝史料记载不一,这五帝较为后人认可。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从宋朝开始才如此称呼,都是儒家文化当中的经典著作。
4、五经:《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相传有六经,由于《乐经》遗失,从汉武帝开始才把这几部著作并称为五经。
5、四维:礼、义、廉、耻。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6、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四维八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7、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现在是人人平等,这个“纲”就是“榜样”的意思。
8、五常:仁、义、礼、智、信。在今天这“五常”并非象封建社会,现在人人平等,没有高低、尊卑之分。
9、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礼、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人伦关系是做人的根本,号称天下善道。
10、十义: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这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11、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五湖四海广义是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12、四海:东海、南海、渤海、黄海。
13、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丰碑。
14、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中国四大发明影响世界。
15、文房四宝:宣笔(宣城)、徽墨(徽州)、宣纸(泾县)、歙砚(歙县)。安徽的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正宗的原产地,因此也被称之“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16、汉字六书:形声、指事、象形、会意、假借、转注。汉字形成的六种方式方法。
17、六子全书:《老子》、《荀子》、《扬子》、《列子》、《庄子》、《文中子》。各大学派经典的总结。
18、唐初四杰: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唐代初年的文学家简称“卢杨王骆”。
19、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都是以散文著称。
20、元曲四大家: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关汉卿。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家。
21、书法九势:落笔、转笔、护尾、疾势、藏头、藏峰、涩势、掠笔、横鳞竖勒。书法行笔的九种方法。
22、北宋四大书法家:黄庭坚、米芾、苏东坡、蔡襄。简称"黄米苏蔡"均有特色各有千秋。
23、书法四大字体: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人们简称颜体、欧体、柳体、赵体。
24、古代十大名曲:《梅花三弄》古曲、《高山流水》先秦时期、《平沙落雁》明朝、《广陵散琴曲》汉魏时期、《十面埋伏》楚汉战争时期、《渔樵问答》历代传谱、《夕阳萧鼓》古乐曲、《汉宫秋月》汉代、《阳春白雪》春秋时期、《胡笳十八拍》汉末。这也是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的精髓。
25、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安徽池州市)、五台山(山西五台县)、普陀山(浙江舟山)、峨眉山(四川峨眉山市)。历来都是国内旅游胜地。
【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小常识
春节和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端午节、粽子和龙舟
战国时代,楚国的楚怀王因拒不采纳屈原大夫的救国主张和一次次的苦劝,导致了楚国的灭亡。屈原自感无力挽救楚国,悲愤交加,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就成为人们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日子,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为了悼念屈原,每年五月五日,大家都划着船,带上饭,到汨罗江中,将饭投入江中来祭祀屈原。为了怕水族吃掉祭祀屈原的饭,人们将糯米用竹叶做成角黍(粽子),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因为所有水族都归龙王管辖,它们看见是龙王送来的角黍,就不敢吃了。同时人们打起锣鼓,认为这样会把水族赶跑。以后,人们年年都照这样去做,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国学经典文化趣味小常识相关文章:
★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