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步骤
心肺复苏是在人突然发病造成心跳、呼吸停止时,周围人在医生到来之前所能做的简单高效的急救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有关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步骤,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判断意识
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
2.呼救帮助
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
3.判断心跳、呼吸
掀开棉被,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4.胸外按压(C)
(1)准备:挪开床头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
(2)胸外按压30次:
A.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
B.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C.深度:胸骨下陷≥5cm
D.频率:≥100次/分
5.开放气道(A)
(1)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物
(2)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举颌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为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颏下并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
6.人工呼吸(B)
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采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约1秒,通气约0.5升,可见胸部起伏。
7.持续心肺复苏
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
8.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1)观察心跳、呼吸:触摸颈动脉(10秒),观察呼吸情况。
(2)观察意识:观察瞳孔变化、压眶反应、对光反射。
(3)观察循环:观察颜面、口唇、甲床紫绀变化、末梢循坏改善情况,测量血压。
(4)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
9.整理、记录
(1)撤按压板,给病人整理衣服、头部垫枕、盖好棉被、安装床头挡。
(2)洗手,记录抢救过程。
<<<返回目录
一、心肺复苏模拟人安装过程:
二、操作前功能设定及使用方法:
完成连线过程后先将模拟人从皮箱内取出,把模拟人平躺仰卧在操作台上,另将电脑显示器连接电源线,外接电源线从皮箱内取出,再与人体进行连接,将电脑显示器与电源接好,即完成连线过程。
,打开电脑显示器后面的电源开关,此时显示器响起语音提示:“欢迎使用本公司产品,请选择工作方式”。本产品有二种工作方式:
①训练:用户可以随意的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操作,以熟练其技术。
②考核:根据标准设定的考核模式。
选择好工作方式后,又有语音提示:“请选择工作时间”,“训练” 工作方式的时间没有限制,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操作。选择“考核”工作方式后,语音提示:“请按启动按钮”。这时操作时间以顺计时的方式开始计时即可进行操作。
其他按键功能:
①复位键功能:既选定工作方式,按程序操作,操作不成功或其他原因需重新操作,请按一下复位键重新按先前设定好的方式操作,如需更改工作方式,请按住复位键5秒钟以上,即可重新选择工作方式。
三、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掌握规范动作及注意事项:
1、气道开放:将模拟人平躺,操作人一只手捏住模拟人的鼻子,另一只手从后颈或下巴将头托起往后仰70-90度,形成气道放开,便于人工呼吸。
2、人工呼吸功能提示: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当操作者吹入的潮气量达到500-1000毫升,人体吹气条码灯的绿灯发光管(正确区域)显示,吹气正确数码计数1次。当操作者吹入的潮气量小于500或大于1000毫升,人体吹气条码灯的黄灯发光管(不足)或红灯发光管(过大)显示,吹气错误数码计数1次,并有语音提示:“吹气不足”或“吹气过大”等,需纠正错误后,再操作。
3、胸外按压功能提示:首先找准胸部正确位置:两乳之间交叉点或胸骨下切向上两指胸骨正中部(胸口剑突向上两指处)为正确按压区,双手交叉叠在一起,手臂垂直于模拟人胸部按压区,进行胸外按压。若按压位置正确,按压强度正确(正确的按压深度为5-6厘米),人体按压条码灯的绿灯发光管(正确区域)显示,正确按压数码计数1次,若按压位置错误,将有语音提示:“按压位置错误”。若按压位置正确而按压强度错误,人体按压条码灯的黄灯发光管(不足)或红灯发光管(过大)显示,将有语音提示“按压不足”或“按压过大”等,按压错误数码计数1次,需纠正错误,再操作。
<<<返回目录
步骤①——进行单人正确胸外按压30次(显示器上显示按压显示为30)
步骤②——再进行单人正确人工吹气2次(显示器上正确吹气显示为2)
步骤③——连续进行正确胸外按压30次,正确人工呼吸2次(即30:2)
的五个循环(包括步骤①、②的一个循环在内)
步骤④——最后显示器上正确按压显示为150,正确吹气显示为10。即告单人操作按程序操作成功,随之有语音提示:“操作成功”,自动奏响音乐,说明人被救活。
<<<返回目录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步骤相关文章:
★ 学习急救知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