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历史传统文化知识

思恩 1160分享

经典着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所以小学生们知道一些中国传统国学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生国学历史传统文化知识,供大家参考。

国学历史知识1

《说苑》:古老的小品文

【《说苑》其书】

《说苑》是西汉的文献专家刘向所著。他在为政府编书的时候,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分类编辑故事、传说,然后再对这些故事加以议论,告诉读者一个道理。这本书中的故事主要来自先秦至西汉时期,刘向在故事之后或者之前,借题宣传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所以,可以看成是一本用故事说道理的书。

《说苑》原本有二十卷,但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丢失了,直到宋代的文学家曾巩,他着手整理之后,又再次成为二十卷。

《说苑》在说理的同时,也富有文学意味,其中有很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以对话体为主。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说苑》名句】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

解读:经常听到好的劝说,那么不好的东西就没办法影响你;经常听一些不好的建议,好的劝导就无法接近你了。人的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身边都是优秀的、正直的人,那么他自己也就会变得正直优秀,那些懒散的习惯就不会养成;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身边朋友都邋遢散漫、不学无术,那积极向上的思想也影响不了他了。

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

解读:君子学识渊博,但是就怕他不能反复温习;就算温习过了,也担心他不能真正去行动;就算有行动,就怕他自恃才高,不知道谦让。仁义、恭敬这些我们从书中学到的思想,需要我们在对长辈、对朋友的行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只有这些都做到了,才算学有所用。正如刘向总结的另一句名言: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

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

解读:能够忍住一时之羞的人才能立身,能够忍住一时之辱的人才能生存下去。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只有懂得忍耐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

解读:财富不如有高尚的义气,权势不如尊贵的品德。

在司马光生活的时代,他虽然为国家编书,但是生活很清苦。一到夏天热得受不了,就待在他自己挖的地窖里面整天不出来,写书的时候挥汗如雨。与此同时,旁边一个姓罗的大户人家,家里建了高高的塔楼,以此来夸耀自己的财富。人们都说司马光是受人尊敬的大学者,而那罗家的富人,早就被人遗忘了,这正阐释了财势不如德高望重这个道理。

怒则思理,危不忘义。

解读:愤怒的时候要去思考道理,危险的时候不要忘记了道义。关键的时候,要把握住珍贵的东西,越是危险的时刻,越是考验一个人的原则和能力。

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

解读:一个人身份低贱没有钱财,这并不是他的耻辱。真正的耻辱是不明白道理,自高自大或者妄自菲薄。

出言不当,反自伤也。

解读:说的话不恰当,反而会让自己受到损伤。说话得体,让双方都能感到愉快。说话不经过思考,伤害了别人,将来也会受到同样的伤害。

【《说苑》故事】

东海孝妇

《说苑》中在讲到人要懂得孝顺的时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朝时候,东海有一个孝妇,年纪轻轻的时候丈夫就死了,也没有孩子。照理说她可以改嫁,但她不忍心丢下婆婆不管,赡养婆婆非常尽心,婆婆也劝她改嫁,她始终不肯。

婆婆对邻居说:“这个媳妇对我太好了,她自己过得这么清苦,又是无子守寡,这样下去她也会变成一个孤零零的老太婆,我可不能拖累了她。我说了她也不听,该怎么办呢?”后来,婆婆想了一个最坏的办法,自缢而死,想让媳妇安心嫁人。但是不知情的小姑状告孝妇,说她杀了自己的母亲。

狱吏逮捕了孝妇,孝妇不承认自己有罪。狱吏严加考打,孝妇没有办法就认了罪。但是这个案子呈报上去后,法官认为这个孝妇赡养婆婆十余年,以孝远近闻名,一定不会杀了她。但是办案的太守不听这样的话,法官努力争辩,也没有什么结果,于是痛哭之后,离开了官府。

太守最终判定孝妇死刑。但是在孝妇死后,郡中枯旱三年。新太守到任后,得知了这件事情,心想这样的大旱肯定是有冤情的,于是亲自祭祀孝妇冢,并借此表障其孝,传说当天就立刻下起了大雨。

国学历史知识2

《抱朴子》:不死的唯有精神

【《抱朴子》其书】

《抱朴子》是东晋道学家葛洪写的一本书。分为《内篇》和《外篇》。《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这些都是道家的思想,直到后世,还 有很多人根据这本书炼丹,希望长生不老。

《抱朴子·外篇》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包括人间的得失,讥刺世俗等,这些都属于儒家的思想。《抱朴子》将玄学与道教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与符、儒学与仙学融为一体之中,在这个基础上,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后世的一些画符驱鬼的道士,就是从中神仙思想中产生的。

《抱朴子》中继承魏伯陽炼丹的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是研究我国晋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葛洪既是晋时学者和文学家,也曾从家乡江苏远赴广州,在罗浮山炼丹,他本人就是一个道士。

【《抱朴子》名言】

立言者贵于助教,而不以偶俗集誉为高。

解读:写文章表达观点,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能帮助社会,而不是用文采来博得一个好名声而已。一个真正的学者,不应该待在书斋里面埋头写文章的人,而应该是一个关心天下大事的人。

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藉众术之共成长生也。

解读:读书的时候要选择众多的门类,从中选出好的观点,提炼和吸取精华部分,来帮助自己的思想成长不老。多多学习,从不同的领域中找生活灵感的人,人生会比只钻研一个领域的人更加丰富和立体。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

解读:白色的石头看起来像玉石,奸诈的小人看起来像贤臣。比喻人们很容易被表面迷惑,难辨真假。

播种有不收者矣,而稼樯不可废。

解读:有时播下种却没有收获,但是不能因此而不再耕种。一时的失败,不能阻挡一个人继续前行。

弹鸟,则千金不如丸泥之用。

解读:要打鸟的话,用金子还 不如用泥丸好使。做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对的,而不是选择看起来最好的。

虎尾不附狸身,象牙不出鼠口。

解读:狐狸的身上不可能有老虎的尾巴,老鼠的口中不会长出象牙来,什么样的人作出什么样的事情,这是有根据的。

【抱朴子故事】

蛇衔草

《抱朴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农耕地的时候,遇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地上。另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蛇的伤口上。过了一天时间,蛇伤好了就溜走了。

老农拾起那棵草剩下的叶子,带回村子里给受伤的人、长疮的人治病,结果竟然全都好了。由于村民们不知道这种灵草的名字,想到它的来历独特,就命名为“蛇衔草”。据说蛇衔草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起来,而且长好之后还 能活动。

水上飞

《抱朴子》中有一个方子说: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皆浮水,赤光如火。取其血涂足,可步行水上不溺。

意思是丹水里面有一种丹鱼,等到夏至的晚上会浮出水面,它们的红色如同火焰一样。将它们的血涂在脚上,可以在水面上行走不会掉入水中。

早期的化学家

葛洪喜欢炼丹,在当时,贵族们都想得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所以有炼丹的风气。炼丹的人把一些矿物放在密封的鼎里,用火来烧炼。矿物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出新的物质来。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产生化合物。

葛洪当时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现在的外用药物的原料。

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葛洪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在著作中,还 记载了雌黄和雄黄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此外,葛洪还 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

国学历史知识3

《菜根谭》:嚼得菜根,百事可为

【《菜根谭》其书】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编写的一本书,它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每一段话的字数不长,其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是人生处世哲学的经典之作。

《菜根谭》文辞对仗工整,优美简练,寓意深邃丰富,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嚼得菜根,百事可为”,作者的意思是说,如果连菜根都能嚼,还 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所以《菜根谭》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本心灵指导书。

【菜根谭名句】

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解读:心灵纯净、心气平和的人,内心充满了美好的情绪,就像常在天朗气清的气候中一样,人也如同明亮的镜子和宁静的湖水,反射出美好的景象,世界上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厌恶和生气的事情了。

逸态闲情,惟期自尚,何事处修边幅;清标傲骨,不愿人怜,无劳多买胭脂。

解读:安逸闲适的心情,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追求,而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又何必处处在意自己的形象;清瘦雅致的气质,从心底散发,不必在意有没有人垂怜于自己,也就犯不着多买胭脂水粉来装扮出可人的模样了。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解读:批评别人的错误不要太严厉,要考虑到别人是否能够接受;教育别人学习好的方面,要求也不要太高,要让他能够操作。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纵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解读:遇到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从容镇定,即使是杂乱如缠在一起的丝线,最后也会理出头绪的。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在危难之中能够保持镇定,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而且也是战胜困难、避免危险的重要条件。

交友需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解读:与朋友相处,应有两肋插刀的豪气;为人处世,保持一颗天真淳朴的心灵。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解读:能够建功立业的,大多是谦虚圆通的灵活之人;喜欢惹是生非、错过机缘的,大多是固执己见,不肯变通的人。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解读:众人都在争抢的路就会显得格外拥挤不堪,如果选择后退一步,就能多享受一份宽松;辛辣浓烈的味道虽然刺激,却不能长久地品尝,只有清淡的米饭和水,才是常伴人生的滋味。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解读:大地上有很多污秽腐烂的的东西,但是因此滋养了世间的生命,有动物也有植物;在非常纯净、毫无杂质的水中,很难找到鱼虾,因为水太干净,它们没有食物可吃。因此君子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有适当的接纳污垢的气量,而不要总是追求高洁纯美,因此而没有朋友。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解读:与其得到人前的赞誉,不如追求让人不在背后说长论短;与其与人有初次见面的欣喜,不如与人长久地相处,而相互不曾厌烦。

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

解读:只扬一半帆的船在航行时更加安全,不容易被风浪突然袭击,又能够凭借风浪前行;只装一半容量的水的器皿更加稳妥,水不会因为太满而溢出,器物也不会因为水不够而摇晃。

【菜根谭故事】

聆听自然

《菜根谭》中说,春天到来的时候,花草开出美丽的花朵,为春天献出一片绚烂,鸟儿叫出悠扬的旋律,为春天献出一曲欢歌。做人能有幸成为不俗的君子,不用为衣食担忧,如果不知道言行向善,就是活上一百岁,也和没有活过一天一样。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里都有生命交替、生死变化。我们一直以为春天里孕育生命,夏天里成长灌浆,秋天里收割存储,冬天里歇息准备。其实,真正的农时并不是这样简单安排的,小麦在有的地方确实是春种秋收,但是在有的地域却是冬天播种,夏天收获。为什么我们把收获归功于秋天呢?原因在于,那些生机盎然的景色,总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春天里有很多鸟儿在忙碌、生存,虽然别的鸟也曾在春天里开始搭窝孵卵,忙碌生存,但是我们总是只记得那些欢快鸣唱的鸟儿记在脑海。同样,我们也总是对那些敢于表现自己的人印象深刻。既然同是在春光中,何不喝出自己的歌呢?

国学历史知识4

《小窗幽记》:小窗之下话人生

【《小窗幽记》其书】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是一本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有人说是明代人陈继儒的作品。陈继儒善于做文章,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名重一时。也有人说是明代的陆绍珩所著,直到今天这本书的作者还 是一个谜。

《小窗幽记》这本书从“醒”开始,结束于“倩”。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对繁杂的世风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静和理智,它的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有促人警醒,益人心智的作用。今天,也可以作为青少年的人生参考书。

【《小窗幽记》名言】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解读:不要和喜欢说闲话的人讲话,也不要和喜欢评头论足的人一起商量计划。流言止于智者,所以一些爱说别人闲话的人是缺少智慧的,成大事者不语先,脚踏实地的人才值得尊敬。对于我们来说,不要成为爱说闲话、爱空口评论的人。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解读:潜伏了很久的鸟必然会一飞冲天,早早就盛开的花必然会早谢。“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人在赞美秋菊的时候说得一句名言,爱菊,是因为它在所有的花都凋零的时候还 立于枝头,如同不屈不挠的君子。做人同样也要学会积累,弹簧压得越紧,就越能弹得高。

市思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解读:施恩于人,不如报答人来得厚道;摄取名望,不如回避名誉来得舒适;装腔作势,不如处世坦诚来得真实。知恩图报、远离名利、真正自然,这是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之后才能达到的境界。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解读:当面对大事难事的时候,就能够看出一个人承担责任的气度;当在处于逆境顺境的关头,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当遇到喜事烦事的时候,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当与众人相处的时候中,就能够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见识。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业,

解读:先淡薄而后浓情,先疏远而后亲近,先结交而后相知,这是交友的方法。只有相互有所了解后,才能判断出是不是自己的知己,贸然倾吐衷肠,日后会有麻烦。

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

解读:心领神会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明了;无中生有的话,听了就当没有听到。

一失足为千古恨,再回头为百年人。

解读:一不小心犯下错误就会造成终身遗憾,等到悔过自新的时候,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不想给人生留下遗憾,就要尽量少犯错误,三思而后行。

【《小窗幽记》故事】

读书是福

《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有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人的一生如果有书可读,又有闲暇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读了许多书又能使自己不被书中的文字所局限,保持了未读书人的单纯,就可说是善于读书的人了。所谓享受世上的清福,也没有比这种福气更大的了。

“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 是读书”,“为善最乐,读书最佳”,可见读书是人生乐趣的最高境界。好书如同滋润生命的泉水,懂得享受读书的人,生命之泉就会永不枯竭。

国学历史知识5

《围炉夜话》:炉火旁边悟真情

【围炉夜话其书】

《围炉夜话》作者是王永彬,他自称是一个识字的农民,到了晚年的时候闲在家中,与家人在一个冬日聚到一起,“相与烧煨山芋”,其乐融融之时,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命儿辈缮写,所以叫做《围炉夜话》。王永彬谦虚地说这本书“不足为外人道也”,但一经问世,就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这本书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文学品评,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是一本类似于《诗品》的书。这本书语言亲切自然,并以书中的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阐释了人生的真理。这本书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能让人顿感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宁静,生命原来是如此的伟大。

【围炉夜话名句】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弟立根基。

解读:读书人必须以诗书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人要从孝悌上立下基础。安身立命之本在于扬善弃恶,“诗”既无邪,“书”也无邪,故能成为读书人处世的根本。做人由最基本的孝悌做起,自然能逐渐推广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大仁境界。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解读: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应当以忠实敦厚的人为效法对象;传于后代的,只要能得到勤劳和俭朴之意就好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忠”可以于人于事不失,“厚”可以于人于事有利,因此处世只要以忠厚作为标准即可。真正的传家之宝,唯有“勤俭”。明白了勤俭的美德,子孙永世都不致困窘。

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解读:随随便便就交朋友,不如在家里闭门读书。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思想者对话,也是在认识朋友,而且还 是了不起的朋友。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

解读:凡事从自身上找原因,就不会有抱怨了。这就是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解读:很大的过错,往往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造成的,因此不能不学会谨慎。

【围炉夜话故事】

东坡忍痒

《围炉夜话》中记载了苏东坡的一句话: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

林语堂在写苏东坡的故事的时候,就讲了这样一段趣闻:苏东坡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他每次睡觉之前,都会先找一找睡觉的状态,直到摆出一个舒服的姿势后,他才会安心地抓痒痒,等到连痒痒也抓完了,就说:“这下再有什么痛痒我也不管了。”然后呼呼大睡,鼾声如雷。


小学生国学历史传统文化知识相关文章:

小学生国学历史知识大全

小学生应该知道的国学历史知识

小学生国学必知历史知识

小学生须知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分享

国学经典文化趣味小常识

传统文化

主题班会小学国学五篇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精华图文

    26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