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锦枫2 1172分享

  学校的教育本质意义是为了学生,而学生学习的意义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梦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的教育本质意义讲解,欢迎阅读!

  1、绪论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接受的最主要的三种教育,而由于该时期,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类型中最重要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主体,其他两种教育是两翼,只有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两翼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而青少年又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所以说,学校教育影响的普遍性与深远性、质量的关键性,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校各方面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1 学校教育的文化知识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19世纪末在德国出现的文化教育学学说指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可见教育与文化密不可分。学校教育更是“以文化人”的重要教育形式。学校是文化传承的场所,教育是“文化的别名”,这在过去,无论东西,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建国后的三十年间,我国学校教育更是主流文化传承之所[3]。

  斯腾豪斯曾经说过,学校教育是由不同的过程构成的: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以及思想体系的形成。所以,文化知识的学习处在学校教育过程的基础位置,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以青春期为转机,思维发展加快了速度。根据皮亚杰的研究,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惊人,已开始对学术的、文化的、价值的世界寄以关心和感到非常的兴趣了。如果这个时期引导得好,不仅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智力生活,而且对青少年确立自我、形成完美的人格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方面,学校教育的任务在笔者看来主要包括:教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教知识。这两个方面也是学校文化知识教育中影响青少年的重要方面。

  2.1.1 教什么样的知识

  首先,课程改革节奏明显加快,“有用知识”被重新界定。“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学校应该教什么?”、“学校应该放弃什么?”。之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学校教育,除了为了让他们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拓宽视野之外,还要让他们学到正确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学校所要传承、发展的主导文化相比,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因而学校教育应尽力消除这种影响,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承担起文化重构、文化发展的使命。学校教育中的文化知识必须要给青少年正确的指导,利于他们对大众文化的辨别,自主的抵御不良文化的灌输侵害。学校文化必须是经选择的优秀的有助于人性完善、理智发达、人格养成之文化。根据一项研究计划表明,除了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学生们现在还要掌握一些职业技巧。青少年之所以要学习文化知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应用于实际,为此,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必须要符合实际,更要尊重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符合青少年的年龄需要。

  2.1.2 怎样教知识

  当今中国的学校教育仍然没有完全的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教师的教学方法仍以灌输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的锻炼,无法将学到的文化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校知识的传授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否则,尽管有着高超的专业技能或是优秀的艺术才华,如果不能融入到社会中与他人相处,形成良性的循环,那么一切都是无用功。我国的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教育阶段还有待完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脱离实际,只能使青少年死记硬背的记住知识,缺乏实用性。如数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我们应当教会孩子的是如何用基本的数学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然而我国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抽象化、繁琐化,似乎所有的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就要为成为一名数学家作准备[9]。所以,学校教育中文化知识的传授除了积极准确,还要符合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铺好道路。

  2.2 学校教育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2.1 学校教育环境的界定及定义

  首先要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范围进行界定,学校教育既然区别于家庭和社会教育,除了要有自己限定的时间和空间,还必然要有属于自己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任务,决不能被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取代。所以,正学校教育之名,为学校教育理清边界是实现教育目的清晰化和教育功能本体化的首要任务,也是目前学校教育需要认清的核心问题。对于学校教育环境的定义目前也众说纷纭,而笔者更倾向于杨雪琳在其《关于中国学校教育环境的文献综述》中对学校教育环境的的解释:它是指作为施教主体的各级各类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它施加影响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自然的、社会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及这些客观的、必要的外部条件。

  2.2.2 学校教育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校园、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教师办公室、操场、食堂、草坪、体育器材等)、学校的人际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教师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等)。

  第一,学校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施加给学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发展的空间,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青少年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学校文化环境对青少年学习的指导、思维的开拓、文化的熏陶和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学校物质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学校作为育人的基本场所,教育资源状况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进程,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术榜样的力量不能仅仅只在课堂上存在,学校优良的物质环境可以使青少年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间都能愉快的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图书资料、园林绿化这些以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可称为硬件环境,硬件环境是一个学校物质文明的综合体现。相对于制度、管理等文化软件,校园建筑、校服等文化硬件是最直观反映学校精神追求的载体。如果一个学生对学校不满意而决定弃学,那么学校的设置会是其最关键的因素。学校环境的质量与青少年的学习、成长息息相关,营造整洁幽静的学校环境,可以使青少年心情舒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也有利于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开发。

  第三,学校人际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学校人际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状况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宽松、融洽的校园人际环境,可使青少年心情愉悦,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得到增强,人格得以健康的发展,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不良的人际环境会造成青少年责任心不足、交往能力差等后果。

  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在传统的教育视野中,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主体,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直接负责人,师生关系就必然围绕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形成,而师生关系决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传递上。师生关系中教师的支持鼓励、关心喜欢和宽容接纳对青少年外显自尊和元自尊有明显的积极影响,而苛刻严厉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外显自尊和元自尊的发展有严重的消极影响。可见,教师与青少年之间的人际沟通对青少年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环境中的生生关系是最常见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踏入校园后需要重点处理的人际关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并指出学校应“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这样一个小型的社会中,青少年除了学习知识之外,也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很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林丹华说:“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比扇一记耳光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青少年之间和睦相处,才能创建团结、和谐、融洽、民主、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环境,才能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人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学校教育制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青少年在学校中受到学校教育制度的制约,也可以在学校教育制度下更好的学习成长。然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却秉承严格控制的风格,一味的严格约束青少年的行为,导致青少年在这种约束下丧失了原有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这样的学校教育制度也只是为学校的“去人化”推波助澜。这样使青少年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都受到了阻碍。所以学校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2.3.1 学校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

  第一,过于严格的制度使学校过分“封闭化”,青少年沦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机器”。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难有机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青少年完全地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生活学习,个性、兴趣和天赋都被打压。而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他们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严格的学校教育制度忽视青少年各方面的需要,造成了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能力的丧失。人们把学校看成工厂,意味着制造某种规格的产品,学生毕业就同产品出厂一样,因此人们总是更看重学生是否被塑造成标准形象,对学生出厂后的情形关注并不充分,而且学校教育也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于工业、商业中的“售后服务”体制,学校教育对毕业后的关注难以实现,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第二,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中的课程设置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呆板化”的课程与学制设置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技术、能力上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成果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青少年只能在书本上解答应用题,却无法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毫无益处。

  第三,部分学校教育的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扩大生源,将学习成绩视为考查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优等生和差等生也完全由成绩来评定。在青少年的心里,追求“分数”也就成了学习的唯一任务。这样势必会抹杀青少年的需要与个性,同时青少年的批判精神与创新能力也被钝化。事实上,这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考评制度为应试教育的滋生提供了现实的土壤,而且也是导致素质教育至今步履艰难的一个深层根源[23]。受到这种单一评价形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热情也会发生变化。一味的追求成绩使教师教学方法变得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随处可见,作为教师,往往只做到把自己责任内的教学课程完成就心满意足,对课程之外的教育不是不感兴趣,就是涉足不多。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不再高涨,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也会受到影响。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丧失。这样势必会导致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2.3.2 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好的教育应该增进青少年的个人幸福,为了青少年更加健康幸福地成长,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更加的完善。

  第一,实现教学管理的“开放化”。学校教育虽然有别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但也不能完全的脱离二者,必须有二者的辅助,学校教育制度才能更加完善。学校教育需要继承传统的文化知识,也需要适应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家长们的支持。而青少年在这种“开放化”的教育环境下也能培养出更加健全的人格。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个人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26],“开放化”的管理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自我学习能力。

  第二,课程设置“灵活化”。青少年的学习工具目前主要是教材,而教材的设计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过于理论化、教条化的教材既打消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忽视了青少年的需要,所以教材的多样化是改善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方面,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教材中可以解放思想,扩大视野。课程的单一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开发灵活性、多样性的课程,尊重青少年的兴趣和需要更是重中之重。多样的课程可以开发青少年的创造能力,挖掘青少年的潜能,培养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样有利于青少年今后在社会中立足。另外,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贴近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学校教育需要在保留学生个性化的前提下,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让青少年能在学校教育中不脱离实际。

  第三,开发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应完善学校教育评价机制,走出目标数量化取向的单维世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7]。如今有不少的学校已经实施了除考试之外的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学生档案袋,个人成长记录等等。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打破了“分数第一”的思想,使评价方式更加人性化,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更为高涨,教学方式更为多样,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培养,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结束语

  教育是承担着人类未来和希望的重大事业,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一方面让青少年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及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让青少年接收到思想的教化,懂得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处事法则,能够通达青少年的个体幸福,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使青少年人格臻于完善。当然,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学校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

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学校的教育本质意义是为了学生,而学生学习的意义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梦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的教育本质意义讲解,欢迎阅读! 1、绪论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热门排行榜

    羽毛球比赛活动的意义与方案 羽毛球比赛活动的意义与方案
    19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