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矫诏立君是怎么回事:“权相”相继
史弥远在韩佗胄死后的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开始实际掌权。他先是恢复了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积极奉行降金乞和政策;九月与金朝签订“嘉定和议”;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后独相二十余年(宁宗朝十七年、理宗朝九年)。成为南宋第3位“权相”。
史弥远的降金乞和行为,一些著名理学家也颇不赞同,甚至愤慨。为了改善形象、取悦于理学人士,他接受建议,罢除学禁;为韩侂胄执政时遭罢斥的大臣赵汝愚、吕祖谦等人复官,又追封朱熹官爵;起用了真德秀、魏了翁、杨简、李心传等诸多理学人士;还在嘉定年间,对不符合赐谥条件的理学家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分别特赐谥号为文、元、纯、正、明,提高理学派的地位。
但这些理学人士也并不是都买他的账。特别对他不利的是,皇子赵竑非常不喜欢他,曾表示自己将来即位后要将史弥远发配八千里外的地方,流放到新州或恩州。
赵竑不是宋宁宗的亲生子,而是宗室子弟,系太祖宋太祖四子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宋宁宗本来先后有九个儿子,但是在未成年时就夭折,因此他不得不从宗室子弟中另寻储嗣。
嘉定十四年(1221年),赵竑被宋宁宗立为皇子。赵竑对于史弥远的这种强烈不满,被史弥远安置在赵竑身边耳目所告发。史弥远知悉太子的想法后深感不安,于是不时地在宋宁宗面前诽谤赵竑,以图废赵竑、另立他人为继承人,但未能得逞。史弥远只好偷偷培养另一个皇室子弟赵昀,阴谋在宋宁宗去世时,废皇子赵竑而另立宗室赵昀(贵诚)为帝。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宋宁宗病死的当天黄昏,史弥远派人连夜把赵昀召进宫,连杨皇后都不知情。当史弥远把废立皇子的想法拿出来与皇后及其两个侄儿商议时,杨皇后坚持反对,认为“皇子先帝所立,岂敢擅变?”史弥远只好反复做皇后的思想工作,据说“是夜,凡七往反,后终不听”。但杨谷等说明,史弥远已命殿帅夏震派兵看守皇宫及赵竑,如果不立赵昀为帝,“祸变必生,则杨氏无噍类矣”。杨皇后在沉思很久,权衡利害关系之后,被迫同意。
于是,史弥远便伪造宁宗遗诏,“遂矫诏废竑为济王,立昀为皇子,即帝位”。为了说明赵昀即位的“合法性”,史弥远宣称:宋宁宗在世的八月份,即已“诏以贵诚为皇子,改赐名昀”。赵昀即位,是为宋理宗。
至于皇子赵竑,他先是被加为少保,进封为济王;后又被任命为醴泉观使,令他到受赐宅第。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庚午日,赵竑被逼在州治自缢身亡。皇帝的废立,在史弥远手中,竟然就这样如同儿戏。这是南宋一朝,第二次由大臣来操纵皇帝的废立。
宋宁宗在位长达30年,性格忠厚,崇尚节俭;虽然虚心好学,也重视台谏的意见,但遇事缺乏主见,在对金朝的和战政策上容易摇摆不定,所以先后出现了韩侂胄、史弥远的专权用事。宋宁宗的耐心极好,临朝听证的时候,既不带脑子也不带嘴,只带了一双耳朵;常常是大臣们的论奏听完了就完了,他既不表态,也不决断,进奏者已经口干舌燥,最后却仍然不得要领。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卫泾,曾经描述了他亲眼目睹的宁宗上朝情形:“陛下每次面见群臣,无论群臣所奏连篇累牍,时间多长,陛下都和颜悦色,耐心听取,没有一点厌倦的样子,这是皇帝谦虚,未尝有所咨访询问,多是默默地接受而已。”
所以,整体上评价这位皇帝,纵然不用“荒淫无道”一词,至少也是可以用“昏庸无能”的。这三十年的统治,南宋的政治经济形势在继续衰落。
(作者及单位:月白风清,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月白风清 (公众号 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