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卫文 1172分享

  赫鲁晓夫上位之后,随着社会各地逐渐爆发出来的问题,赫鲁晓夫认识到斯大林的政策有着巨大的毛病,所以他开始尝试对于苏联进行改革,但却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分为好多方面,他不顾实际盲目的进行改革,没有真正的改变斯大林模式,没有从很多深度问题去改革,直接导致了改革失败。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个人作风独断,把各地方的权利都掐在手里,忽略了民生问题,没有民主,法律不完善。

  赫鲁晓夫看到这些缺点,所以他在改革上把权利分散到地方,使得地方更有积极性,但是他没有深入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而是把这些问题的过错归到斯大林个人的原因上,最终提出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不但没有解决斯大林模式上的问题,而且还逐步又把权利集中在自己身上,在反对斯大林独断的同时,走上了独断的老路,这也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之一。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还包括他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行错误的指导思想。改革不切实际,自我矛盾强烈。这次改革对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发展有重要联系,因此需要非常明确且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论。赫鲁晓夫自身也缺乏对苏联政体、苏联国情的认识,使得这次改革不够彻底,没有解决问题的本质。

  对斯大林模式的批评引发了许多人民的强烈反响,使国内一度形成了一部分支持,一部分反对的矛盾格局。后面赫鲁晓夫也搞个人崇拜,独断专横的作风破坏了社会主义的体制,直接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人们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有好有坏,赫鲁晓夫上任后积极改革,其发动的改革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大门,猛烈的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是其改革的优点。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指导思想的错误,也没有做好社会实验和总体规划,导致这次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斯大林模式,是其改革的弊端。

  有些人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持批判态度,赫鲁晓夫在改革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只是小修小补,战略方针有太大的盲目性。个人作风霸道、任人唯亲、对很多事件的表态反复无常,独断专行、批判斯大林搞个人迷信、自己也搞个人迷信。

  有些人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则持支持的观点,他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主义,打破了苏联人民对斯大林的盲目迷信,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枷锁,不仅对苏联产生积极影响,也推动了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使社会主义人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农业政策上的调整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农业改革的重点是开荒运动,这次运动即缓解了人民的粮食问题,又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改善苏联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工业上,放开管理权给地方,使得加盟共和国与地方都得到了壮大,地方经济的发展大力加速,极大的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外交上也进一步缓和了和美国冷战的格局,慢慢变成了两极争霸格局。

  赫鲁晓夫改革简介

  在赫鲁晓夫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之前,斯大林是一位高度集权的苏共领导人。斯大林通过对苏联的肃反运动,将权力归集一身。他给予人民最低的生活保障,把大量的国力和人力全部投入到国家建设之中,致力于将苏联打造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然而当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斯大林模式的问题就开始突显出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升反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1956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发表了“秘密报告”,针对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错误和缺陷提出批评,反对搞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主义。在赫鲁晓夫执政后,开始面对苏联当前存在的社会缺陷,大力改变斯大林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他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农业改革,大量开垦荒地,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其次,取消了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义务交售制,以高价收购,保障人民和军队的基本需求;

  第三,对于农耕工具方面,赫鲁晓夫将国有的工具出售给集体农庄,取消了国有的机器拖拉机站。

  通过赫鲁晓夫的改革,使苏联农业、经济等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肃反运动中被迫害的人也在这次改革中得到了平凡,使苏联摆脱了僵硬的斯大林模式,文艺、文化等方面也在此期间得到了明显的复苏现象。

  1964年10月,当勃列日涅夫在赫鲁晓夫外出渡假期间,在莫斯科发动政变,赫鲁晓夫被驱逐下台,赫鲁晓夫改革就此宣告失败。

    热门标签

    489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