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的原因是什么
武则天在六七岁的时候登基为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称帝呢?原因是什么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武则天称帝的原因
首先,《旧唐书·高祖诸子传》就有记载,武则天之前的时代,是一个女权开放的时代,这就给武则天称帝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那时候的女子并没有“贞洁”的观念。高祖的宠妃张婕妤、尹德妃就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着乱伦的关系。在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之后,便将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纳入自己的后宫之中。而武则天呢,她本身便是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还没有去世的时候便已经与身为太子的李治私通了。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先是被李治纳为他的昭仪,后又成了大唐的皇后。
其次,在武则天还是皇后的时候,民间就已经出了一位“女皇帝”——陈硕真,这让狂傲的武则天倍受打击。陈硕真出生在盛唐,却一直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在当地官员贪赃枉法不顾百姓的死活,中央政府忙于争权夺利无暇他顾的时候,她联合民众揭竿而起,自称为帝,深受当地百姓的支持,被称为“文佳皇帝”。但是陈硕真并不是正统的女皇帝,也因此被史学家忽略。
最后,武则天称帝不单单与其本身的野心与狂傲有关,更是现实所逼。那时候的朝堂混乱不堪,只有她能够独当一面,她必须站出来稳定朝纲。这便是武则天称帝的直接原因。
武则天称帝经过
武则天称帝经过可以分成稳坐后位、打击劲敌、独霸朝纲、六亲不认、大权在握、登基称帝这六个阶段。
在武则天成为李治的皇后之后,便将已废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处置掉。在原太子李忠提出让位之后,她与李治的长子李弘便顺利成了太子,这是武则天稳坐后位的阶段。
自公元656年开始,李治的头痛病越来越严重,而凭借着李治的信任,武则天开始处理朝政。借着处理朝政的机会,武则天开始处理自己的政敌了。她指使许敬宗和李义府去诬告韩瑷、来济和褚遂良等人图谋不轨,使他们被贬为刺史,离开朝廷。公元659年,许敬宗又诬陷长孙无忌谋反,迫使长孙无忌自杀。
于是,武则天的权力不论是在宫中还是朝中都越来越大了,她开始独霸朝纲,与李治并称为天皇和天后,开始“二圣临朝”。
对于武则天的独霸朝纲,李弘看不惯了。因为萧淑妃的两个女儿的事情,李弘与武则天之间产生了裂痕。公元675年,李弘暴毙,有人说是武则天干的。之后,武则天的二子李贤即位。李贤与武则天往往政见相悖,母子之间矛盾引发。之后,李贤谋反,在李治的哀求之下,武则天将其贬为庶人。
公元683年,李治病逝,三子李显即位,大权仍然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上。因为“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的事情传入了武则天的耳中而被废,幼子李旦即位,不问朝政。在武则天要将政权给李旦的时候,李旦拒绝了。
之后,和尚薛怀义伪造了一部写着“武则天本来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的佛经,献给武则天。 后来,要武则天即位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在公元690年9月,67岁的武则天登基为皇。
武则天称帝后的称号
公元690年9月,67岁的武则天在大家的请求之下,身着帝王的兖冕服饰登上了则天楼,也就是正式登基为帝了。她自称为“圣神皇帝”,将国号改为周,定年号为“天授”,李旦仍为继承人,赐姓武氏。
在李治之后,所有唐朝前期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而且那时候的儒家正统观念还没有完全占据统治的地位,因此对于武则天的评价都是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积极和正面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武则天称帝的批判也就越来越多了。在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里就对武则天进行了严厉地批判。南宋的时候,程朱理学开始在中国的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重男轻女的舆论也就决定了其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便将武则天评论为“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而这并不能否认武则天的功绩。她善于治国,首创“殿试”制度;她重视人才,知人善用。她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在她执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使得文化复兴,百姓生活富裕,社会呈现出“贞观遗风”的现象,为之后唐玄宗开创“开元之治”建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就这方面来说,武则天为中国的社会,中国的历史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