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之一。那么你知道淮海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相关历史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淮海战役的过程可大概总结为三大阶段,以下就是对淮海战役三大阶段的简述。
战役第一阶段(11月6日至22日):歼灭黄百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
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黄百韬兵团发起进攻。7日晨,黄兵团奉命由新安镇地区沿陇海铁路西撤。华东野战军展开勇猛追击和堵击,迅速将其包围在碾庄圩地区。8日,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军第3绥区副司令官何基津、张克侠率部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为华东野战军迅速截住黄百韬兵团与阻击徐州东援之敌创造了条件。毛泽东指出,何张起义是淮海战役的第一个大胜利。经过激烈战斗,至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击毙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取得淮海战役的第二个大胜利。刘峙哀叹:“黄兵团覆没,所谓徐州会战的命运已经决定了”。在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时候,中原野战军举行徐蚌线作战,于11月16日攻克战略枢纽宿县,孤立了徐州。同时,将由平汉路东援的黄维兵团阻止在宿县西南南坪集地区。这样,就把刘峙集团分割在徐州、蚌埠与宿县西南3个互不相连的地区,为尔后各个歼灭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至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
根据淮海战场态势和华东、中原两野战军的战斗情况,总前委提出第二阶段以歼灭由平汉路远道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出的黄维兵团为上策。中央军委完全同意先打黄维兵团,并指出:“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黄维兵团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之一,是蒋介石赖以解徐州之围的一张王牌。中原野战军实行诱敌深入,当该兵团进入浍河以北的忠义集、东坪集、朱口地区预设的袋形阵地时,全线猛烈出击,于11月25日将其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区内。蒋介石为保存兵力,决定放弃徐州,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经萧县、永城公路撤退,解救黄维兵团,然后一同撤至淮河以南。杜聿明集团撤离徐州后,华东野战军立即实行多路平行追击与迂回拦击,于12月4日将其合围在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一带,随后歼灭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
这样,中原、华东野战军各包围了国民党军的一个战斗力较强的兵团(集团),鉴于同时歼灭尚需时日,而蒋介石正从各方调兵增援徐蚌战场,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正由蚌埠北进,距黄维兵团约70公里。为保持主动,总前委决定采取吃一个(黄维兵团)、挟一个(杜聿明集团)、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的方针,先歼灭黄维兵团。为此,集中中原野战军6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及特纵一部,对拒绝投降的黄维兵团发起总攻,从12月12日激战至15日,全歼该兵团10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战役第三阶段(12月16日至翌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
杜聿明集团被围于陈官庄及其附近地区,全军覆灭已成定局。这时,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之敌南下,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对杜聿明部的军事攻击,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当华北战场上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后,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1月10日,全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生俘杜聿明,击毙兵团司令官邱清泉。淮海战役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