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什么时候
科举,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很多出身卑微的秀才就是通过科举来进入仕途的,改变命运的。那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的科举考试是什么时候呢?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在经过礼部会试后,有273名贡士参加殿试,直隶考生刘春霖参加了殿视。按考试成绩他排在最后,应为最后一名进士,但当考官把殿试名单按成绩排列拿给慈禧看时,慈禧看到刘春霖的名字,因姓与“留”谐音,名字有春雨降临之意,很是高兴,便把他提到榜首。这样,刘春霖便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沈钧儒先生曾参加这次殿视,是新中国国家领导人中惟一的清末进士。公元1905年,全国掀起兴办新式学校、废除科举的浪潮,慈禧迫于时势,下诏停止科举,而光绪三十年的殿视,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拓展
1904年的今天,中国举行了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宣告结束。关于科举考试,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个人觉得应该算九一开吧,九成是功劳,一成是弊端。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只有利没有弊的,弊端肯定是有的,个人觉得整个科举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在人类的政治智慧上,都是功远远大于过的。
中国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在1904年举行,可以说这一次已经不像那么多年来,尤其是唐宋时代的科举考试那样重要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时,日俄战争都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战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就被列强打得抬不起头来,整个国家都是暮气沉沉的状态,清王朝已是摇摇欲坠了。所以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远没有过去那么辉煌,完全像开玩笑一样选出了最后一位状元。大家知道当时还是慈禧太后当政的时期,她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最后科举考试前十名进士的卷子呈给慈禧太后,由她御笔钦点,因为历史上状元、榜眼、探花一直都是由皇帝御笔钦点的。慈禧太后钦点状元的时候就像开玩笑一样。她不管文章的好坏,只看考生的姓名。当她看到内定第一名的考生叫朱汝珍时,心中便老大不快。大家知道明朝是朱姓的天下,清朝是打败了明朝后才建立起来的,而且清朝时一直有各种反清复明运动,所以一听这人姓朱,慈禧太后就觉得太不吉利了,说怎么能姓朱呢,这个人当状元不行,坚决不行。再一看这人是广东人,那更犯忌讳了。慈禧太后一向痛恨广东人,因为康有为就是广东人,是她最恨的人,孙中山也是广东人,是她痛恨至极的人。就直接把卷子给扔了。然后再看看排第二的人,字迹娟秀,名叫刘春霖,那年正好是中国大旱,慈禧太后一想:“春霖——春霖就是下雨的意思, 我们中国正好大旱,这名字叫刘春霖,祥瑞祥瑞……”于是直接钦点了状元。这刘春霖就这样当了最后一个状元。
当然到了那个时候,科举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西方的教育体制已经在中国开始建立,世界潮流也浩浩荡荡向前,已经不是当年了。但想说的是,这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人类的政治智慧,在全球其他文明体系里都没有产生这样的一套人才选拔制度。马克思在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下说过这样的话:奴隶社会后面就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后面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其实在中国应该说,封建社会在秦代或者汉初之后就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封建社会讲的是按等级分封的贵族世袭统治,中国只有在周朝时才是典型的封建社会。那时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将疆土分封给许多贵族,从而建立起众多诸侯小国,以世袭的方式进行统治,这才叫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在欧州一直延续到近代,这是因为欧洲没有实行科举制度,所以并没有形成普通人的向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