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乾隆帝一生有17个儿子,为何最终传位给了第十五皇子永琰(顒琰)呢?乾隆为何选择嘉庆帝继位,让我看看历史真实是怎么写的。
皇子永琰
《延禧攻略》撒花完结,刚了一整部剧的魏姐,毫无疑问成为最大的赢家。后宫但凡能与她分庭抗礼的妃子,都被她斗死了。皇帝的心拴在她身上,自己坐上了皇贵妃的位置,儿子还将成为下一任帝王。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帝王年迈之后,继承人的选择不管是对皇帝来说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大事。继承人无过甚至有功还好,若是成为一个昏君,不仅国家危矣,就连上一任帝王都会被后人诟病选的什么继承人?
乾隆帝一生有17个儿子,为何最终传位给了第十五皇子永琰(顒琰)呢?难道真的如《延禧攻略》表现的那样,是因为对魏璎珞的爱?
历史上的令妃是否如《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那般,获得了皇帝陛下的爱情,这我们不知道。但是永琰的继位,却不单单只是因为令妃的受宠。
乾隆的十七个儿子,最先被淘汰的其实是嫡子。富察皇后位乾隆帝生了两个嫡子,分别是永涟和永琮。这两个孩子,都是乾隆帝最看重的继承人。
乾隆刚登基就册封永涟为皇太子,然而这个孩子最终夭折了。永涟去世之后,富察皇后又在乾隆十一年给乾隆帝生下嫡子永琮。这个嫡子,也暗暗被乾隆当作是皇储。
永琮最后死于出痘,出痘的痘就是水痘、天花。虽然在咱们今天,水痘早就不是问题,但是在当时许多人却死于此症。
两个嫡子的相继死亡,让乾隆帝十分伤心,甚至说出自己没有福气,让嫡子继位,所以才使得孩子早死的话来。
富察皇后去世后,娴妃辉发那拉氏成为继后。继后为乾隆生十二阿哥永璂和十三阿哥永璟。十三阿哥早夭,而十二阿哥却因为母亲被废,遭到乾隆厌弃,此后与皇位无缘。
四位嫡子退出储君争夺赛,那么剩下的庶子,又都是怎么输给十五阿哥永琰的呢?
首先要说的自然是大阿哥永璜,作为乾隆帝的第一个儿子,虽然母亲早逝,但仍然有着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古代嫡长最为尊贵,立嫡立长向来有争论。永璜早在还没有永琰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富察皇后去世之后,丧礼上永璜因为没有悲戚之色,而惹怒乾隆。认为他是不忠不孝之辈,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以同样的理由失去继承资格的,还有三阿哥永璋。
永璜永璋之后,就是四阿哥永珹,淑嘉皇贵妃所生。因为后来过继给和硕履懿亲王允祹,承允祹嗣,自然就失去了继承资格。
愉贵妃所生五阿哥永琪,是除了永涟和永琮后最满意的继承人。但可惜的是,永琪也年轻早逝。
纯惠皇贵妃所生六阿哥永瑢,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同四阿哥一样失去继承权。
八阿哥因为有脚病,在还有其他儿子的情况下,乾隆自然不会考虑让一个有残疾之人作为国家的帝王。
十一子永瑆人品不好,十七子永璘年幼,八阿哥、九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以及十六个都早殇,不在考虑之列。所以最后的最后,还真就只有永琰最合适了。所以乾隆选择永琰继位,并非因为令妃一人。
人物简介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他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1]
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嘉庆帝学习先帝,勤于政事。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人物生平
潜邸生活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爱新觉罗·颙琰生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2]颙琰自六岁学于兵部侍郎奉宽,从工部侍郎谢墉学今体诗。颙琰七岁的时候,到盘山行殿拜谒孝圣宪皇后,当时就很受乾隆帝的宠爱。十三岁的时候就能通读五经。在侍学颙琰的名师中,朱珪最得崇信。乾隆帝曾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皇太子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乾隆认为“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永琏九岁时死去。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琏病故后,又立皇七子永琮,但他两岁时又因痘症早殇。所以皇十五子颙琰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朱珪赴福建学政任前夕,上五箴于颙琰,“曰养心、曰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曰致诚”,颙琰“力行之”,甚至在亲政后,亦“尝置左右”。[3]少年时期的颙琰,学习成绩颇佳,“英词炳蔚,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年长后,尤喜读诸史、通鉴,居然达到“上下三千年,治迹目了然”的程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颙琰被封为和硕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颙琰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
登基为帝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举行禅位大典,颙琰即帝位。乾隆帝亲临太和殿授传国玉玺。颙琰尊乾隆帝为太上皇。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颁诏天下,赐宴宗籓。立嫡福晋喜塔腊氏为皇后。并在宁寿宫举行千叟宴,太上皇乾隆帝亲自前往。正月,办理苗疆事务的大学士福康安等上奏攻克朗坡,进攻平陇。同时,湖北枝江、宜都地区的白莲教匪暴动。二月,湖北当阳地区的白莲教匪也起来暴动,并杀害了当地的官员。西安将军恒瑞率二千兵马前去剿灭。[2]
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贵州苗夷王囊仙作乱,颙琰命总督勒保率兵围剿。观成奏报四川教匪徐添德侵扰达州、东乡地区,颙琰命总兵朱射斗等人前去剿灭。二月,皇后喜塔腊氏崩,奉太上皇乾隆帝的诰命,宫中穿素服七天,不摘缨。景安剿擒教匪有功,被晋为三等伯。册谥皇后喜塔腊氏为孝淑皇后。惠龄擒拿匪首刘起等人,押解到京师斩首。九月,勒保攻克仲苗贼巢,擒拿贼首王囊仙等人,押解到京师斩首。封勒保为三等侯爵。
嘉庆三年(1798年)八月,因为获白莲教匪王三槐有功,晋勒保以及和珅为公爵,福长安为侯爵。张诚基上奏江西西宁州有教匪作乱,并派兵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