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发明者是谁
在还没有电灯的发明的时候,人们都是用蜡烛来照明的,那么蜡烛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蜡烛的发明
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在西方,有一段时期,寺院中都养蜂,用来自制蜜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所以便把蜜蜡视为纯洁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从现存文献看,蜜蜡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大致与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时代(710~784年)从我国传入这种蜡烛的,和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许多不足之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诗句。诗人为什么要剪烛呢?当时蜡烛烛心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1820年,法国人强巴歇列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烛心,使烛心燃烧时自然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但蜡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它的材料一般是有许多缺点的动物油脂,解决这一难题的是舍未勒尔等人。1809年6月至7月间,法国科家舍夫勒收到一家纺织厂的来信,请他分析、确定他们寄来的一个软皂样品的成份.他拿着这封信思索了很长时间,心想:要研究肥皂,看来还得从原料油脂入手.在仪器设备非常简单、朴素的学校实验,他研究了皂化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种油脂。经过大量实验,他第一次发现了这样的事实:在一切油脂中,不论其来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均占95%,其余的5%则是皂化过程中生成的甘油。通过研究他搞清了皂化过程的本质,同时他还有一项重大的发现:当时用油脂做成的蜡烛,由于里面有甘油,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蜡烛,燃烧时不仅火焰明亮,而且几乎没有黑烟,不污染空气。舍夫勒尔把他的发现告诉盖一吕萨克,并建议两人共同研究如何具体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用强碱把油脂皂化,再把得到的肥皂用盐酸分解,担取出硬脂酸。这是一种白色物质,手摸着有油腻感,用它制成的蜡烛质地很软,价钱更加便宜。1825年,舍夫勒尔和盖一吕萨克获得了生产石蜡硬脂蜡烛的专利。石蜡硬脂蜡烛的出现,在人类照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后来,有人在北美洲发现了大油田,于是可从石油中提炼出大量的石蜡,较理想的蜡烛因此在全球得到了普及、推广。
蜡烛在生活中的妙用
洗衣机外侧、底部的螺钉容易生锈,在进行维修时,很难取下。若在螺钉的洞孔内滴几滴蜡烛油,使螺钉洞全部封住,则会长期保持螺钉不锈,拆卸装修也方便。
日光灯常发出“嗡嗡”声,可拆下镇流器,去除外壳,将已熔化的蜡烛油浇进硅钢片内,干透后,重新装在日光灯上即可消除“嗡嗡”声。
一般的干电池,闲置不用时,经常会漏电。预防漏电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电池负极涂上一层薄薄的蜡烛油,然后把电池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日光灯管脚使用时会发生松动现象,如果没有万能胶,在熔化的蜡液内加入适量明矾,搅匀后注入灯脚松动处,搁置一边干透后,灯脚将会变得极其牢固。
音响设备中的大小喇叭底盘破裂,就会使音箱音质失真减色。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把一张很薄的略大于破洞的白纸片,贴到喇叭上,再滴几滴蜡烛油,然后用电烙铁沿纸片四周将蜡化平,蜡烛油干透后喇叭的功能将恢复正常。
如果家具抽屉抽动不够灵活,在其底部的滑道内滴几滴蜡油,就可使抽屉抽动轻巧,且不易磨损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