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为什么会饿死于僧寺
南朝梁武帝萧衍是位吃斋信佛、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但是最后也是饿死在僧寺,为什么梁武帝会饿死于僧寺?
梁武帝为何饿死于僧寺
南北朝时,佛教大盛,南朝梁武帝萧衍是位吃斋信佛、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他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还有一种是舍自身,就是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梁武帝于公元527年、529年、547年三次舍身。舍身第一次是4天,最后一次长达37天。而每一次都是朝廷用重金将其赎回。寺庙因他又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他在位时,佛教在梁朝盛极一时,光当时的建康城内外就有佛寺500多所,僧尼10万余人。公元504年,他亲自率领僧俗2万人在重云殿的重云阁,撰写了《舍道事佛文》。
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废了朝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梁武帝早年无子,过继侄儿萧正德为嗣子做太子,后来梁武帝生了个儿子,取名萧统,随即被立为太子,而侄子萧正德被改封为西丰侯。这让萧正德心里愤愤不满。正在此时,东魏大将侯景因与政敌高欢不合,转投了梁朝,梁武帝封他为河南王。侯景为人阴险奸诈,他看到皇族矛盾重重,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勾结萧正德起兵发动政变,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最后叛军攻进了建康城,困住了宫城,后又引武湖水去漫宫城。梁武帝这位和尚皇帝被困在宫里。一筹莫展,也没有人去过问他,这位皇帝最后竟被活活饿死在宫里,无独有偶,《中华野史镜鉴》上也曾记载:“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攻下宫城。萧衍饮食断绝,口中苦涩,连呼:“蜜!蜜!”最后饿死于净居殿,时年86岁,萧正德最终也没做成皇帝,事成后就被侯景杀死了。
人物简介
萧衍(公元464年一549年),梁武帝,字叔达,小字练儿,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南兰陵中都里人(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萧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
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其在位颇有政绩,颁布法令、建国学、开五经馆、修孔庙等,使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有发展。萧衍统治时期,是南朝历史上最为稳定富足的几十年。萧衍尊儒崇佛,立佛教为国教,大建寺庙,组织人马举行辩论,攻击无神论者范缜及其神灭论思想。萧衍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饿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萧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