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清军对英海战七战七捷

广顺 1172分享

  鸦片战争前清军对英海战七战七捷,其过程是怎样的?

  七战七捷

  自乾隆年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大清王朝都在积极地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清王朝夜郎自大地要闭关锁国,但西方因为工业革命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迫切希望销往人口众多的中国市场,于是中西之间展开了闭关与叩关的较量。到了道光朝,鸦片走私已成泛滥之势。为减少白银外流,道光帝不得不颁布禁烟令,让林则徐主持禁烟。在林则徐雷厉风行的禁烟运动中,殖民者穷凶极恶地用坚船利炮摧毁了天朝“建夷夏之防”的国门。

  林则徐虎门销烟给英国资产阶级贸易集团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他们不甘心失败,一再发起武装挑衅,并鼓动政府发动战争。

  林则徐认为,禁烟斗争直接冲击到外国人的利益,他们很可能因此而发生武装挑衅。所以,林则徐作了认真的准备。他从外国购置了200尊大炮,加强虎门炮台的防御,并积极整顿水师,发动广东百姓积极参与防御,他将渔民壮丁每5000人编成水勇,为可能发生的战争作准备。

  1839年7月,一件突发事件的发生,使中英关系也很快上升到战争的临界状态。

  7月7日,英国水手在尖沙咀因醉酒闹事,对该村村民进行殴打。在双方的冲突中,村民林维喜被殴打致死。英国水手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这还了得,听说了这个消息的林则徐要求英国方面交出凶手,按中国法律治罪。

  义律拒绝了林则徐的要求,他表示可以出1500先令抚恤死者家属,但中国政府无权审判英国人。他宣布,将在英国船只上设立一个法庭来审判凶犯,欢迎中国方面派员旁听。这种侵犯中国司法主权的所谓“审判”遭到了林则徐和邓廷桢的反对,但义律仍然一意孤行。8月12日,义律自作主张地作出判决:判决英国水手5人有罪,其中3人罚金20英镑,监禁6个月;另外2人监禁3个月,罚金15英镑;被判监禁的英国水手在英国人的监狱里执行。8月16日,义律将审判结果告诉了林则徐和邓廷桢,对于林维喜的死,义律表示“未能查出行凶的凶犯”。

  义律对英国水手的所谓“审判”,完全彰显了英帝国奉行的“治外法权”的霸道心态。对于义律这种不顾中国司法主权的恶行,林则徐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接到义律关于英国水手的审判结果的禀帖之后,即正告义律: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理应由中国方面依照中国法律审判,这是关系到中国国体的大事。他要求义律立即交出杀人凶手,“若再抗违不交,是义律始终庇匿罪人,即与罪人同罪,本大臣、本部堂不能不执法与之从事矣”。

  对于林则徐的要求,义律仍然借故拖延,不作出答复。林则徐只好让澳门同知蒋立昂敦促义律,不料蒋立昂却被义律大骂了一通,并且义律还扬言要支持鸦片贩子大卖鸦片。义律此举是想把事情做绝,从而为武装挑衅寻找借口。

  对义律的无赖行径,忍无可忍的林则徐下令将英商驱逐出澳门,并不许他们到广东通商。林则徐的这一举动,虽然是在维护中国主权,但是他对驱逐英商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却没有作充分的估计和判断。虽然他到广州禁烟之初,也曾经考虑到因为禁烟可能引发边衅,并做了积极的准备,但是他的这种准备只适用于应对小规模的冲突。他虽然知道在禁烟的行动中义律多有阻挠破坏,但是他内心里对义律仍然是抱有幻想的,认为他“必能悔改”。这种错误的认识,也为后来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林则徐对外夷的防范是建立在防御小规模冲突上的,故在应对小规模的冲突上还真取得了几次胜利。

  1839年9月,义律悍然率领一艘装备有14门火炮的兵舰和10艘武装商船,突然向九龙山口岸的广东水师巡逻船开火。广东水师被迫还击,双方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射击,义律因弹药不足先撤退了,这就是“九龙之战”。

  九龙之战中,义律没有讨到便宜,曾想第二天继续进攻中国师船,当义律率领兵舰抵达前一天交战的地方时,发现三艘中国战船严阵以待,担心再次吃亏的义律便下令撤兵。撤兵自然得有个撤兵的理由,他给士兵们这样一个解释,“他觉得向三只不中用的中国水师兵船开火有损陛下皇家海军的荣誉”。这个怕挨打还嘴硬的解释,让他的士兵们都觉得他很荒唐。

  经历了九龙之战的义律,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其一是林则徐为驱逐英商,下令禁止对他们供应食物和淡水,而经此一战,食物和淡水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其二是林则徐下令禁止英商到广东通商,这个决定也使得英商对义律的挑衅心生不满;其三是他在此前多次给女王和外交大臣巴麦尊写信,请求对华用兵,还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的答复。所以,义律不得不作出姿态,致书澳门同知蒋立昂,希望就贸易问题展开谈判。

  林则徐坚持私贩鸦片“船货没官,人即正法”,义律坚决不同意“人即正法”。双方的谈判仍然在具结与反具结、交凶与反交凶等问题上纠缠不休。实际上,义律仍在借故拖延。

  在中英双方谈判过程中,义律得到了巴麦尊的答复:英国将派远征军来华。这大大增加了义律的底气,他决定通过武力来与林则徐对话。

  当时,中英贸易问题谈判没有任何进展,引起了英国商人的不满,纷纷放弃对义律的支持,先后有47艘商船要求具结进港贸易。就连英国“担麻士葛”号商船也主动签订具结,作出永不从事鸦片贸易的保证。英国商人们纷纷效仿,要求遵式具结贸易。

  1839年11月,英国两艘商船遵令具结,被允许进入广州进行贸易。这让义律很气恼,他那边绞尽脑汁试图阻止商贩签订具结,而这边商人们已经无法忍受长时间毫无结果的拖延,向两广总督衙门写了保证书。得知此情的义律立即派兵船前来阻挠,要他们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义律希望炮弹的威慑能够阻挠英国商船同广东当局签订具结。11月3日,当英国“皇家萨克逊”号商船遵令具结准备进入广州港口时,遭到了义律率领的军舰的阻挠,在炮弹的威慑之下,“皇家萨克逊”号商船不得不返回。当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的巡查船也遭到了英国兵舰的袭击。关天培不得不率军还击,双方激战达两个小时,英国兵船一艘沉没,一艘受伤逃窜,这就是中英两国水军正式交锋的穿鼻海战。

  11月间,中英双方发生的激烈冲突达7次之多,虽然都是中国获胜,但是道光帝不是积极备战,防患于未然,而是不加思考,不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一意孤行地推行闭关政策。这一政策最终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战争背景

  国际背景

  正当满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

  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

  国内背景

  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而它在亚洲下一个主要的侵略目标就是中国。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满清中国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曾经的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现代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战争起因

  贸易顺差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鸦片输入

  鸦片战争前上海港外的鸦片趸船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热门标签

    67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