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什么反对刘邦建都洛阳
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张良身份最为显贵,他和项羽一样都是出身六国贵族。张良在河南长大,为什么反对刘邦建都洛阳呢?
原因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公元前403年,韩国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后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
根据东晋史学家袁宏考证,张良的老家在战国韩国之城父邑,汉之颍川郡父城县,就是今天的河南郏县张店。父亲张平去世时,张良尚在少年,还没有在韩国担任官职。
秦朝灭亡韩国,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恨,一生致力于反秦。前218年,秦始皇东巡车队经过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古博浪沙时,张良指挥大力士从山坡上砸下大铁锤,却只砸中了车队的副车,秦始皇幸免于难。
此后,张良一直流浪,寻找灭秦的机会。前208年六月,项梁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成为起义军的主力。 在项梁帮助下,张良拥立韩王公子成为韩王,张良担任司徒(相当于丞相)。
楚王熊心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刘邦打算从武关进入关中,在颍川遇到新立的韩王和张良。在张良的谋略下,刘邦军事上的顺利进展,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虽然张良一直为刘邦出谋划策,他的理想还是匡扶韩国。楚汉相争中,项羽在彭城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复建韩国梦想破灭。张良从此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了刘邦最重要的谋臣。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最初定都洛阳,这里是周天子的都城,天下之中。有个小官吏娄敬却面见刘邦,建议建都咸阳。娄敬的理由是洛阳虽然交通便利,四处有险隘,但是面积狭小;而关中东靠华山,南临黄河,四面都有险要关隘,是个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关中地域更大一些,可以承担建都人力物资需求。在张良支持下,西汉最终定都长安。
换个角度看,洛阳虽然是周朝国都,天下之中。但是春秋战国500多年时间内,诸侯列强把这里作为战场,秦晋楚郑国以及后来韩国魏国在这里反复作战,已经衰败。而秦国崛起过程中经营关中,几百年成为富饶之地,又吞并了巴蜀地区作为后方,秦朝统一后更是把六国的富户贵族迁移到这里,经济空前繁荣。
刘邦从巴蜀起兵,依靠关中赢得天下,这里是根据地。定都长安也是顺其自然。
张良建议建都关中,却没预料到汉唐时期人口不断增加超过了关中容纳极限,越来越容纳不下都城的众多人口。汉唐时期关中森林植被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唐朝以后,长安成了废都。
人物简介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据说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