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在重阳节登基为帝
唐睿宗载初元年,即公元690年,就在这一年的九九重阳节,武则天废唐睿宗李旦,自己改名武瞾,登基称帝,武则天为什么在重阳节登基为帝呢?
武则天为何重阳节登基称帝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即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李世民最初对她也非常宠爱,赐名“武媚”,宫人皆称“武媚娘”。不久,她就被唐太宗冷落到了一边。以致于武则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建立了秘密不伦感情。
二十二年后,唐太宗驾崩,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被打入感业寺出家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后宫,独霸龙床,深为王皇后嫉妒。永徽二年,皇后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这年武则天已经二十六岁。武则天回宫后就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唐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被册封为昭仪,后来还为唐高宗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取名李弘。随着地位的变化,武则天的欲望也随之水涨船高,开始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此时,王皇后和萧淑妃又联手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二十七岁时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唐高宗大为震怒,于是起了废掉王皇后的念头。
当时朝廷以国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政策,因此使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政策重振皇权和朝纲,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唐高宗政治上锐意进取的“盟友”。
在武则天的谋划和支持下,唐高宗重赏第一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让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于是,便纷纷转向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在朝廷上形成了一股“拥武派”,打破了原来元老大臣势力独大的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元老大臣中的李积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政策。
于是在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并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同时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等一帮元老大臣,最后除掉了三朝元老长孙无忌。至此,唐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显庆五年,即公元660年,唐高宗初患风疾,开始让武则天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则天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唐高宗旨意。在此期间,出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朝政处理得十分顺利,特别是在隋末唐初屡屡受挫的高丽战场,自显庆五年后频频告捷,唐朝疆域也得到迅速的扩大。
随着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则天独自处理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开的势力,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满。麟德元年,即公元664年,唐高宗和宰相上官仪商议对策,决定废掉武则天。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密谋最后因为武则天抢得先机、反应敏捷、处理得法而流产了。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时人把她与唐高宗并称“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