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与西域的关系

广顺 1172分享

  两汉,即汉王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两汉简介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西域简介

  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先秦《国语》有“西方之书”;《诗经》有“西方之人”;《庄子·让王篇》载:“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

  《楚辞·离骚》有“朝发轫於天津兮,夕余至於西极” ;《楚辞·远游》有“凤皇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姜亮夫校注:“西皇,西方天神也。西方庚辛,其帝少皞, 少皞即西皇。”宋欧阳修、范仲淹等《剑联句》:“南帝输火精,西皇降金液。”西方”“西极”“西域”皆是指周地。

  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

  西域到了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含义,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属于西域的范围。清代的“西域”的范围位东起敦煌以西,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南至拉萨界,北至俄罗斯及左右哈萨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两汉与西域的关系

  西汉初年,西域被匈奴征服。汉武帝发动了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公元前138、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分头访问了西域许多地区。

  西域各族的政权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十分频繁。汉使把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种子带回长安。西域各族人也从汉朝得到丝织品和铁器等,学会了铸造铁器和凿井的技术。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人民的生活。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进行军事、政治管理,还保护商旅往来。这是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即罗马)。这条有名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同西亚以及欧洲连接起来了。

  东汉初年,北匈奴控制西域,隔断两域和汉的交通。公元73、89年,东汉两次派兵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东汉政府重新设置西域都护,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活动三十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一、西汉对西域的统一

  1、采用“厚赂”攻势的政策

  “厚赂”攻势即经济攻势,是汉武帝接受张骞建议后确立的政策。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浑邪王降西汉,河西一带空无匈奴,西汉去西域的道路畅通。张骞建议武帝“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昆弟”,可断匈奴右臂。

  乌孙之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为外臣”。这一建议得到武帝的赞许和支持,武帝遂拜张骞为中郎将,携带“牛羊以万数,赉金币帛直数千万钜”,随从三百人前往西域“厚赂”乌孙。西汉的“厚赂”西域诸国政策由此开始。

  虽此次“厚赂”乌孙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张骞到乌孙后,“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诸国皆派使者随汉使来西汉,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与其人俱来”,为西域诸国了解西汉和西汉王朝进一步了解西域创造了条件。

  之后“乌孙使者见汉之广大,归报其国,其国乃亦重汉……其旁大宛、月氏之属皆事汉”。反映出西汉王朝“厚赂”攻势的政策初见成效。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后,西汉王朝开始大规模向西域派使团,加紧了对西域诸国的经济攻势。据《汉书.张骞传》记载,西汉使团“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所赉操大放博望侯(张骞)时”。“汉率一岁中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返。”

  由此可知,当时西汉王朝使团规模和次数以及携带的物资是空前的,所到西域诸国应不在少数。武帝在频繁派使团前往西域执行“厚赂”政策的同时,还对西域诸国派至西域使者展开一些配合活动。“西域使更来更去,天子每巡狩海上,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赏赐、厚其以饶给之,以揽示汉富厚焉……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府,见汉之广大,倾骇之”。

  武帝的这些活动,无疑从客观上配合了西汉使者前往西域执行“厚赂”政策。

  2、西汉王朝对西域的征伐政策

  武帝实施的“厚赂”政策,增进了西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相互了解和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往来,但由于当时匈奴势力尚未退出西域,加之西汉距西域路途遥远,以及西汉使者本身素质等因素,使一些使者在前往西域图中或在出使国遭到杀害或扣留。如汉使王恢出使西域“数为楼兰所苦”,车令傲慢自大为大宛所杀,中郎将朝为被危须劫杀等等。

  这些事件给西汉王朝经营西域带来不利影响,也使武帝懂得了只靠经济攻势是无法达到统一西域的目的的。因此,西汉王朝的政策由“厚赂”为主转向武力征伐为主。

  二、西汉对西域的经营管理

  西汉王朝对西域的管理是由西汉在西域设置的诸官吏、使者与和亲公主来完成的,其管理的方式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利用西域诸国原有的官吏进行管理

  在《汉书.西域传》中记载,西域“最凡国五十。自泽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上述诸官几乎包括了西域诸国的主要官吏,他们都“佩汉印绶”,说明这些官吏都要受西汉王朝的任命,代表西汉王朝管理西域诸国。

  2、由西汉王朝委派官吏

  西汉王朝在西域设有西域都护、戊已校尉、伊循都尉等官职,这些官吏都是西汉王朝从中原委派到西域的。其中西域都护代表西汉王朝总领西域事务(“都”是大总的意思),戊已校尉和伊循都尉等负责屯田,防御匈奴,并兼管驻地附近诸国事务。

  3、不断派使者前往西域参与西域管理

  使者直接受命于西汉皇帝,其职责主要是册封并辅助西域都护、和亲公主处理西域诸国重大事件。

  4、汉和亲公主参与西汉王朝对乌孙及其它诸国的管理

  西汉解忧公主由于身份特殊,对西汉王朝管理西域(尤其是乌孙)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是乌孙的分裂:神爵二年(前61年),乌孙贵人未从乌孙昆弥翁归靡的允诺而立亲匈奴的泥靡为昆弥,号“狂王”。从而导致以泥靡为首的亲匈奴势力与解忧公主之间不断发生冲突。

  甘露元年(前53年),。西汉王朝派使者魏和意、任昌出使乌孙。解忧公主遂与使者合谋,欲杀泥靡,但泥靡受伤未死,匈奴外孙乌就屠乘机杀“狂王”,拥兵自立。同年,西汉王朝一面遣兵西域,一面派解忧公主的侍者冯嘹前往劝降乌就屠,结果,乌就屠降汉。

  西汉于是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使乌孙分裂为二。另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楚主持者冯嘹能史书、习事。尝持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为冯夫人。”可知解忧公主及其侍者冯嘹也参与了西汉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西汉王朝对西域的管理政策,总体来讲是“恩威并施”。这一点西汉在西域所设西域都护的职责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资治通鉴.汉纪》中记载:西域都护“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不可者诛伐之”。

  这里“督察”是指西域都护对西域诸国进行监视,而不是处理各国日常事务。“变”是指西域诸国中出现不安定因素,或是反叛西汉统治的事件。“安辑”是指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若不能“安辑”,才可兴兵“诛伐之”。

  三、东汉对西域的经营管理

  1、朝令夕改,无明确政策

  东汉建立之初到永平十八年(75年)是第一次由绝到通。这一时期东汉王朝的最高统治是光武帝刘秀和孝明帝刘庄。光武帝在位时期,西域诸国屡遣使求内属,求东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均遭拒绝。

  建武十七年(41年),莎车王遣使求置都护,光武帝听从窦融的建议“赐西域都护印绶”。但遭到敦煌太守遵的反对。他上书认为“夷狄不可假以大权,又令诸国失望”。光武帝又更赐莎车王贤为汉大将军,并令遵强迫莎车王使者交回了西域都护印绶。

  光武帝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严重影响了莎车王对东汉王朝的态度,莎车王由此开始称霸西域,从而加剧了西域的动荡。建武二十二年,西域诸国再次遣子求质于东汉王朝以谋求保护,而光武帝却以“令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光武帝从无视西域诸国“内属”,企图委托莎车管理西域,到后来“东西南北自在也”的政策,说明他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西域政策。

  到永平十五年,针对北匈奴不断南侵,耿秉建议孝明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他认为:“唯有西域,俄服内属,其势易乘也……先击白山,得伊吾,破车师,通使乌孙诸国以断其右臂……然匈奴可击也”。这一建议得到了王朝内诸多大臣的赞同。同年,孝明帝令驸马都尉耿秉、奉车都尉窦固等领军出屯凉州。

  永平十六年,耿秉、窦固等领兵出击匈奴呼衍王于天山(今祁连山),兵至薄类海(今巴里昆海),取伊吾地,东汉置 宜禾都尉,留屯伊吾(今新疆哈密西)。

  东汉政府在派兵西征的同时,还派遣班超率使团出使西域,采取了刚柔并济的政策,以使团为先锋招降西域诸国,以军队为后盾,征伐拒降者。到永平十七年(74年),窦固击破车师,东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戊已校尉,初步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

  然而到永平十八年(75年)明帝死后,在北匈奴支持下,西域焉耆、龟兹围攻西域都护陈睦,“悉灭其众”;同时,北匈奴和车师后王围攻西域戊已校尉耿恭、关宠。东汉在西域的统治陷入了困境。东汉王朝对西域的政策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


相关文章:

1.远嫁西域和匈奴的汉朝公主

2.张謇出使西域的历史故事

3.班超再通西域及贡献

4.50个中国历史故事

5.张骞和丝绸之路的故事

    热门标签

    75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