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培章 1172分享

  历史上有着很多流传至今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有不同,而在秦国时期的荆轲刺秦王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故事之一,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内容你了解吗?荆轲刺秦王最终结果为什么是失败的呢?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呢?如果你也想了解的话那就来下面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原因是什么?

  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了,历史上众说纷纷?荆轲刺秦王是一个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据此,张艺谋还导演了电影《荆轲刺秦王》。但是,经过了电影的艺术加工后,这一段史实反而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秦王和荆轲之间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还是让我们先看看史籍上的记载。

  首先,是秦王赢政的身世问题。传说秦王赢政其实不是秦庄襄王的儿子,而是秦相吕不韦的儿子。庄襄王年轻时(那时的名字叫异人)作为人质留在赵国。他有二十多个弟兄,生母夏姬又失宠,再加上秦赵两国关系不好,他的处境很尴尬。富商吕不韦在赵国见到异人,觉得这是进行一次政治投资的绝好机会。

  一方面,他善待异人,把自己已经怀孕的歌舞姬送给他;另一方面,他亲自去秦国游说。他摸准秦王后华阳夫人没有儿子的心病,劝说她迎归异人,立为太子。华阳夫人是楚人,吕不韦故意让异人穿上楚国的服装去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见了果然非常高兴,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改名为“楚”,人们叫他子楚。

  子楚后来成了秦国的国君。他向吕不韦要来的歌舞姬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秦王贏政。这件事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曾有提到,内容稍有出入:吕不韦正在帮助子楚逐步恢复在秦国的地位,有一次,他和子楚一起喝酒,子楚看到歌舞姬中有一人非常漂亮,舞也跳得十分出色,他很喜欢,就起身敬酒,请求吕不韦把这个美人送给他。

  吕不韦非常愤怒,因为这也是他喜欢的美人,而且知道她已经怀了他的孩子。但转念一想,自己为了子楚身家性命全押上去了,一个美人又值什么?于是就把美人送给了他。《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说:“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说而取之生始皇。”而没说是吕不韦故意所为。

  尽管《史记》中有此记载,有些专家还是认为这个说法不太靠得住。因为除了《史记》,没有任何其他史籍提到过这件事。先于《史记》的《战国策》,专门有文章记载吕不韦立异人为太子的事,却也没有一个字提及羸政的特殊身世。

  专家认为,人们愿意相信这个说法,是出于东方六国为秦所灭以后产生的仇恨秦国和秦始皇的心理。人们说羸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就是说秦国早就亡国了,连秦始皇都不是真正的帝冑。这是一种仇恨心理的发泄。

  其次,是对秦王羸政历史功过的评价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再多的史料也无济于事,因为秦始皇所做的那些事情是明摆着的,而怎么评价它,则是后人主观思考的结果。除了电影中出现的秦始皇活埋小孩之类的事情纯属虚构以外,焚书坑儒是事实,统一六国也是事实,说他功大于过也好,过大于功也好,或者功过相抵也好,各人都可以见仁见智。至于要通过推断来确定羸政究竟是长得英武潇洒还是身形委琐,那就实在意思不大了。

  再次,是荆轲刺杀秦王的动机问题。史料上没有写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似乎也不需要写,因为在那个时代,刺客的行动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我们且看一下《史记•刺客列传》中和荆轲并列的其他刺客的行为:聂政刺杀韩相侠累,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身为“诸侯之卿相”的严仲子,曾“不远千里枉车骑”来与他这个“市井之人”交往。

  尽管他也知道严仲子与他相交是有所求的,但他认为,严仲子求他,正说明看得起他,“是者徒深知政也”,所以他就要“为知己者用”。他只问严仲子谁是他的仇人,而不问是非曲直,然后就把侠累杀了。(算命www.bmfsm.com)

  古人把聂政看作英雄,因为他身上有“义”、“勇”二字。“义”,就是为知己者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严仲子送给聂政母亲的“黄金百镒”,与聂政的生命相比,的确是“滴水”和“涌泉”的关系)。“勇”,就是不怕牺牲。侠累戒备森严,刺杀侠累必须以生命为代价,聂政也干了。“义”“勇”两个字在其他几位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身上同样具备,当然也包括荆轲。

  荆轲刺秦王,首先是接受了“知己者”田光的托付,其次是因为燕太子丹“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这在古人看来就是受了知遇之恩,是必定要回报的。聂政死后,他的姐姐就这样解释过他的行为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意思说,聂政身处下层,严仲子还能与他交往,相信他有用,这样深厚的恩泽,不报答怎么办呢?荆轲用生命来回报,这就是“义”。

  当时,秦国的势力十分强大。荆轲的助手秦舞阳,13岁就杀过人,别人连正眼都不敢看他,可到了秦庭之上,也吓得变了脸色。荆轲却能”顾笑舞阳”,找个借口,从从容容地掩饰过去,这就是“勇”。有了“义”“勇”二字,荆轲就是英雄,哪里还需要什么爱国爱民的理由!

  倒是有一点,荆轲的确与其他刺客稍有不同,那就是他还喜欢读书。他还曾经“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如果用了,那么荆轲就可能成为官员,而不是刺客。他去刺杀秦王,计划得相当周密,但由于燕太子丹的催促,这个谋杀计划的最后一环没有扣住——他所等待的一个人没有到来,他就激于意气,匆匆上路。

  有的专家根据《战国策•燕策》中的相关记载认为,荆轲应该是一个战国时期常见的纵横之士,他喜欢读书,善于游说,有一定的学问,可以说他是个侠士,但他不是一个武夫。所以他先是婉拒燕太子丹,后来又一拖再拖。

  他是在等一个真正的刺客,一个有能力行剌的武士。而最后的情景却是他不得不自己来扮演这个他并不擅长扮演的角色,失败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分析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

  第一, 目的的不明确,造成行动的迟疑。

  何谓目的的不明确呢?就是燕太子丹在派荆柯去秦国的目的在“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和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两者间徘徊。 刺杀秦王本身就是一件极度危险的行动,动用一切的可能来保障尚不能有完全成功的把握, 在行动的目的上就更不该有两种选择的犹豫。这种目的上的犹豫,必然将导致荆柯刺杀行动上的迟疑,而给荆柯带了灾难性的后果。《史记》中所记载的一段对荆柯刺秦王的描写,“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是从哪里看出荆柯刺在杀行动出现了迟疑呢? 是这样的,如果荆柯抱定的是坚决刺死秦王的这种唯一想法,那么在匕首即将现显的一瞬间荆柯就能将匕首拿到手,并且一刀刺进秦王的胸膛,在秦王还没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之前,秦王就已被刺死了,从而完成了这一闪电般的行动。根本轮不到秦王先是大惊,而后又站起身这一系列的反应。一瞬间的迟疑给这次刺秦行动带了灾难性的后果。

  退一步说,燕太子丹的“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 这个设想也是根本办不到的,充分暴露了燕太子丹在政治上的幼稚。太子丹还举了一个“若曹沫之与齐桓公”的例子,当时齐恒公时齐国的实力和政治形势哪里能和现在嬴政的秦国实力及政治形势相比呢?在军事实力悬殊这么大的情况下妄谈“信义”,希望秦王能够讲信义,是一种很愚蠢的想法。

  第二,荆柯的个人能力有问题。

  秦王挣脱后绕着柱子跑,荆柯在后面紧跟着追,绕着柱子跑了几圈之后,居然没追上? 荆柯的奔跑速度可是不够快。秦王拨出剑来之后,回身一剑向荆柯砍去,这时荆柯应该飞起一脚将秦王的剑踢飞,至少也应该来个侧闪,然后再刺秦王一刀,那怕只将秦王划破点皮,也足够能致秦王于死地了。可是荆柯居然没能躲开秦王这一剑,被人家砍断了大腿,紧跟着又连被劈了七剑。由此可见荆柯剑法不够高超,身手不够灵活。我们将荆柯来和战国时另位一位著名刺客聂政来比较一下,可知荆柯在武力与剑术方面很一般。“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韂侍者甚觽。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史记》

  燕太子丹挑选的刺客是要求一种甘愿赴死的勇士,其实荆柯只是个很一般的剑客 ,史实上也是这么记载的。当时和荆柯有过交情的著名剑客鲁句践听到荆轲之刺秦王,叹息说:“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相关文章:

1.小学生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中国古代历史

2.初中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3.中国历史百科知识大全

4.小学生历史手抄报

5.初中历史基础知识集锦

    热门标签

    75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