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的起因是什么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创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军队,设计制作并率先起了我党的第一面旗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诗词中所说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那么这场起义的起因是什么呢?下面是5068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收起义的起因,希望大家喜欢!
秋收起义的起因
秋收起义原因很简单,这场起义开始之前国共两党处在一种合作关系,抵抗共同的敌人。但是由于双方的政治观点和阶级利益的差异,再加上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的去世,最终在1927年的时候,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导致合作的破裂。
秋收起义原因就是国民党内部领导人更换,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之后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的屠杀。两党第一次的合作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结束。随即共产党人召开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的合作虽然破裂,但是我们的革命不能停止。所以共产党人在会议上清算错误,制定以后革命的大方针,最后决定进行秋收起义。
所以秋收起义原因在于国民党的叛变。但是这次秋收起义也使我党快速的成长,在以后的革命作战中愈战愈勇。
而在最开始之所以选择与国民党进行合作,主要是因为共产党刚成立不久,根基不稳。再加上国内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愈加猖狂,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虽然在全国各地得到相应,但是最后被吴佩孚暴力镇压。这血淋淋的教训使共产党意识到革命需要一个同盟军,而当时的国民党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促成了这第一次的合作。
但是由于两党的政治观点和阶级利益不同,两党合作在外部看来十分和谐,但是党内的斗争愈演愈烈。之后孙中山的去世,出现叛变,导致合作破裂。
而共产党人从这次的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但是决不放弃革命,于是开始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部队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一九二七年九月九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湘赣边界的修水县城高举革命旗帜以夺取长沙为目标,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在安源、铜鼓的起义部队也接力打响了革命的枪声。这个秋收季节注定是属于工农革命军武装斗争胜利的金秋。
提前精心部署下,秋收起义部队出师报捷,不仅切断了敌方交通运输,还攻克了敌人盘踞的朱陂厂。然而由于革命部队里很多人都缺乏作战经验,装备和武装主力的敌强我弱使部队很快落于革命形势的下风,加上邱国轩的叛变,起义军严重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意识到我方力量不足的他紧急应变,指挥部队向南进军,到敌方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发展革命力量。不料进军途中还是遭遇重重困难,部队在江西芦溪镇被敌方军队伏击,包括卢德铭在内的几百人因此牺牲,仅存不到一千的革命力量。接着在三湾村,毛泽东对缺乏思想觉悟和组织纪律性的部队进行了整编。直到10月27日,经过“三湾改编”的起义军才终于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的秋收起义部队不负众望,其从大城市转到农村的创举更是开启了以群众为基础的农村游击战灵活斗争的局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在中国各地大规模发展起来。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秋收起义没有能够实现最初的革命目标,没能按计划占领长沙,但这次起义却引发了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定。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小镇上——文家市。
文家市是湖南省的一个小镇,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带领着部分起义队伍来到文家市。由于部队刚经历几场恶战,死伤甚多,军心不稳,革命前景一片暗淡,毛泽东决定在文家市暂时驻扎下来,一方面来安抚军心,整顿军纪,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认真思考革命未来的前途。
毛泽东认为城市的敌人正处于势力强大的时期,而中国共产党军队则是在腥风血雨的战斗中慢慢组建起来的,力量弱小,只是一味攻打大城市无异于以卵击石,他想出了一个使军队和革命继续生存的办法,就是先在农村站稳脚跟,发展自己,待力量强大后再逐步走向城市。于是,在文家市一个学校里召开会议,这里后来就成为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在会上,毛泽东阐述了自己对于革命前途的思考,军队应首先向农村转移,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从此,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前进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后人了解这次文家市会师,政府通过收集当时的历史资料建立纪念馆,把文家市会师旧址保护起来。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建于清代,风格古朴,翠绿环抱,优雅闲适,成为全国各地人们缅怀历史,追忆古今的革命圣地。
相关文章:
3.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