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
孙策和孙权都是孙坚的儿子,而对于这两人之间为何要在今天一谈呢?因为是亲兄弟的关系,而在历史上位争夺权威。父子相残,兄弟阋墙这些也是经常发生,而对于孙策的死,是否是孙权的策划的呢,一起来看看历史上孙策和孙权什么关系吧。
历史上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
两人是亲兄弟,孙策和孙权都是孙坚的儿子。孙坚死后孙策即位,孙策死后孙权继位。
孙策(175—200),字伯符,富春(今富阳)人。孙坚长子。以“少年英杰”著称。孙坚初兴兵,即由策扶持母亲携带弟妹寄寓江淮。与周瑜结为生死之交。
孙坚阵亡,部属群龙无首,全归袁术收编。策为继承先人遗志,东山再起,先依托于时任丹阳太守的舅父吴景,乘机召募亲兵数百。十九岁率部去寿春投靠袁术。袁术虽赏识孙策的才干,却对他颇怀戒心。袁术曾先后两次面允孙策出任九江太守或庐江太守,但事后都不兑现,悔约改授给自己亲信。孙策明白寄人篱下决无出路,决心等机会独立开创事业。其时四方动乱,群雄并起,大多逐鹿中原。他看中江东尚有发展空间,且是出生的故地,地利人情均利于发展。正好吴景遭扬州刺史刘繇攻击,从丹阳退守横江津向袁术求救。策请命于术。术表孙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将其父旧部千余人发还孙策统辖,遂形成了创业的基本队伍。
孙策协同吴景击败刘繇,取得丹阳,并于此招兵买马,得马千余匹,扩军二万余人。其时江东各地豪强不相统属,孙策采取先弱后强,依次平定乌程邹他、钱铜,合浦王晟,然后围攻吴郡严白虎。海西的陈璃怕唇亡齿寒,殃及自身,联络附近豪强祖郎、焦已等从侧面偷袭孙策军。策及时侦知,分派吕范、徐逸出奇兵巧取海西,里外夹击,大破陈璃,俘获四千余人。严自虎派大将严舆率亲兵赴孙策军前议和,策假意接待,出其不意,亲手刺死严舆。严白虎败退余杭,孙策顺利地接管了吴郡。富春方面叔父孙静纠合乡党和乡民数百人,由钱唐来会,配合孙策击败王朗,遂定会稽。策自领会稽太守;以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取豫章后分为豫章、庐陵两郡,以两位堂叔孙贲、孙辅分任为太守。数郡相联,统一受孙策节制。
孙策又招引贤士,除周瑜外,又招得彭城张昭、广陵张绒以及秦松、陈瑞等为谋主,声势渐盛。
东汉建安二年(197),袁术在寿春称帝,大失民心。孙策断然与之绝交。汉室当权丞相曹操为了利用孙策对抗袁术,表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孙策名正言顺地割据了江东。
两年后袁术病死,余部依庐江太守刘勋。孙策计诱刘勋攻上缭,却从其背后袭取皖城,一举赶走刘勋。开拓了长江以西的庐江作护卫江东的前沿阵地。
建安五年(200),孙策正计划乘许都空虚之际,劫取汉献帝,以号令天下,却遭仇家许贡之门客行刺,中箭受伤。不久创伤破裂而死,时年仅二十五岁。临终前对张昭等说:“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最后委印绶于孙权,叮咛:“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孙坚(155—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期名将,孙策、孙权之父,军事家孙伍的后人。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年仅三十七岁。公元229年春,孙坚的二儿子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后,追谥他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
孙坚,据传为孙武的后代,于汉末征讨黄巾有功,被拜为长沙太守。董卓乱政之际,孙坚为“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为诸侯联军的先锋,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因袁术存在私心,拒不发粮,而被董卓将华雄击败;并杀了董卓的大将华雄.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驻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遂起私心,藏匿玉玺返回,不料事情泄漏,因此与袁绍、刘表结仇。不久,孙坚在与刘表手下黄祖的交战中,中埋伏而死。
知识拓展:小霸王孙策不如孙权的地方有哪些
作为孙坚事业的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孙家老大老二都有其过人之处,都曾被人羡慕、为人称道。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夸赞,经大词人辛弃疾引用,早已广为人知。而在此之前,孙策也受到过类似赞美,只是赞美者袁术名声不太好,显得权威性不强,因而引用率不高。袁术的原话是:“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论长相,孙权不及哥哥:他的方脸大嘴、绿眼睛红胡子的形象算不得英俊,往好了说是“仪表不俗”,至多算个相貌奇特。而孙策是与周瑜齐名的江东著名美男子,还“好笑语”,就是说话幽默有趣。加上他有房、有车、更有权,如果他穿越过来上江苏台“非诚勿扰”,出场亮相之后,保证二十四盏灯全亮。
孙策外号“小霸王”,最大特点是霸气威猛,无所畏惧。“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是《三国演义》脍炙人口的段落,《三国志·太史慈传》对此也有记述。这是孙权所不及的,尽管孙权也几次想在战场上露一手。
孙策与孙权的差距,是他的心胸。对此,孙策自己临终前有所认识。他对孙权说:“若论亲临战阵统兵打仗,你不如我;而要讲举贤任能、各尽其心来保卫江东基业,我不如你!”孙策的魄力可以使他打天下,但他的心胸还不足以让他保江山。
《三国志》说孙策“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当然也不是瞎说:他对于太史慈等武将确实有足够的信任,也有包容心。在势力不够大时,他也有足够忍耐力。比如依附袁术时,袁术先后两次许诺给孙策太守位置,又两次用过孙策之后就食言,孙策都忍了,因为袁术毕竟帮过他。没有一定的包容心和忍耐力,他孙策也不可能创立基业。
但是,孙策的性格有个致命缺陷。《三国志》说他的缺陷是和他父亲孙坚一样“轻佻果躁”,这只是就表象而言,愚以为最根本的,还是他的过于争强好胜。他的绰号是“小霸王”,他成于“霸”字,也亡于“霸”字。
这要从他对待三个人的态度说起。
第一个叫高岱。高岱是学问家,最精通《左传》,当时隐居在余姚一带。孙策想做个文武全才的霸王,就在闲暇时用功。觉得读得差不多了,想与这高岱谈论谈论。他让人把高请来。
这时,有人怕高岱得到孙策赏识抢了自己饭碗,就事先对孙策说:“这高岱瞧不起孙将军您,他认为您不过一介武夫,没什么学问,不配和他谈论《左传》。如果你和他谈《左传》的某个细节他说不知道,那他就是故意的,您就明白我说的不假了!”
然后,这人又偷偷跑到高岱住的宾馆,“好心”叮嘱说:“孙将军这人,最讨厌超过自己的,他要问你什么,你就说不知道,以显示他的高明,这样才合他的意;你若非要较真,就危险了!”
高岱毕竟是书生,这人的话他不加分析地全信了,还心存感激。等到孙策召见,与他谈论《左传》时,遇到一些问题,他就说“不知道”。这下孙策火儿了,觉得高岱果然瞧不起自己,就把高囚禁起来。没想到这老高威信挺高,人缘特好,许多人为他静坐请愿。孙策登到楼上往下面看,街筒子都坐满了人,绵延好几里地,他的气更大了:你居然有这么大人气,那更不能容你了!于是下令把高岱杀了。
第二个叫于吉。这也是《三国演义》渲染过的一个人物。(《三国志》裴注所引《江表传》、志怪小说《搜神记》有不尽相同的记述。《三国演义》主要依据的是后者,关于于吉这段写得有些玄乎。我们且按实在点的《江表传》说。)话说当时有个道士叫于吉,从东边来到吴国都城,布道之外,专门制作符水治病救人,据说还真治好不少。那时的人也怕得病,有病也想痊愈,就对于神医崇拜得不得了。有一天孙策在城门楼上大宴宾客,正赶上于吉从门楼下经过,客人们一见,条件反射地要去跪拜。楼上的人稀里哗啦下去多半,司仪怎么喝斥也制止不住。孙策一见怒不可遏:这还了得!有我孙霸王在此,就是刘德华、金正恩来了你们也不该如此啊!就让人马上把于大夫关起来。那些信徒们纷纷派家属来见孙策母亲说情,母亲对孙策说:“于先生也给咱的将士治过病,不能杀他啊!”孙策虽然孝顺,这次却反驳母亲,说:“这是妖孽啊!他能蛊惑人心,让大家撇下我去楼下拜他,这还有大有小吗?不杀不行!”手下诸将又亲自联名求情,孙策还是力排众议,把于吉杀了,并将其悬首示众。当时于吉已是耄耋老人,按古礼也不该加刑了,再说他也没犯死罪。孙策此举虽未致其失去权力,却大失人心。
第三个就是许贡了。许贡得罪孙策,源于给汉献帝上书。老许看到孙策骁勇似楚霸王,就私下给献帝出主意,让他把孙策招到京城做高官,免得在外领兵生出祸患。不料孙策手下人弄到这封密信,交给了孙策。孙策召许贡来见,对之严厉责备;许贡不承认写过密信,孙策就让手下武士绞死了他。许贡的门客感念许贡生前对自己恩厚,就趁孙策出猎时设伏暗算孙霸王。
上述被孙策所杀三人均罪不至死。对高岱,孙策如果调查清楚原委,对于吉、许贡,孙策如果予以宽容,他本可收揽更多人心。他却不能容忍这三位。本为挣回面子,实际却使自己威信有所减损。
关于孙策的好面子、处处不想落下风的性格,裴注引《吴历》还有一段记载:孙策被射伤后,本来医生说可以治好,只是要遵医嘱,百日内不能乱动。但孙策一照镜子,发现自己破了相,估计最后脸上要留个大疤,就对身边人说:“脸都这样了,还有什么心情建功立业!”接着就拼命捶自己的脸。结果金疮迸裂,当晚就死了。
其实,作为东吴最高领导人,孙策的霸王地位本无人撼动,他所杀的上述三人都未对他构成致命威胁,前两个也并无颠覆现政权的意思。他若能容,本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事。这下却弄得两败俱伤。
他的事业没能更进一步,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缺陷无关。
相比之下,孙权就更有真正的帝王气概:他能让周瑜、程普、鲁肃、顾雍、张昭、陆逊、吕蒙、甘宁、凌统等人各展英才,又使这些能人之间和睦相处,设法消弭而非挑起、加剧他们之间的矛盾。所以,周瑜与程普等合作取得赤壁之胜,鲁肃与张昭不因政见不同而相斗,张昭与顾雍不为争夺相位而结怨,甘宁与凌统在孙权调和下化敌为友,共为主公效命。所以,东吴政权才坚持得比曹魏和蜀汉都长久。
相关文章:
1.历史上孙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