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孙仲谋!历史上真正的孙权
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刘备善良又爱哭,却吸引了一票死忠的能臣武将紧紧跟随、曹操是乱世奸雄,不计过去唯才适用,但东吴孙权的存在感就较前两者低许多,没什么特色,就是个中规中矩的平凡领导人。但在正史上的孙权,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呢?
匆忙上位却不容小觑的19岁少年
一手打造江东新兴势力的孙家大哥孙策毫无预警地遭到刺杀身亡,临终前不顾众人建议的适任者,而是选择了和自己性格十分不同的孙权继任,还派了张昭辅佐他(但孙权跟张昭后来常常意见不合)。当然,原本跟随孙策的老将们对突然冒出来、毛都还没长齐的小孩十分不屑,同时孙家的势力也仍不稳固,江东当地豪族和山上住着的山越族群在孙策死后都蠢蠢欲动,这个从天而降的权力更像是个烫手山芋。
但是才19岁的孙权上位后不疾不徐地开始处理问题,首先,在不服从自己的老将中有一个叫李术的,甚至放任流氓在地区捣乱,还对孙权说无德者在位当然可以叛乱,孙权就先切断李术可能的求援管道,包围他戍守的城、逼他投降。
而对于于不满孙家的豪族、士族们,孙权使用怀柔手段,大量起用这些家族的子弟,又十分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奖罚分明,不论是哥哥的旧部还是前来归顺的人,都十分用心且信任,才得以稳固孙家在江东的势力,并进一步扩大领地,最后将中国长江以南、甚至越南北部都纳入版图。
赤壁一战奠定魏蜀吴三国情势
三国时期最知名也最重要的赤壁之战,其实差点打不起来,因为东吴在面对曹操的进犯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是反战派的,孙权这个会开得很郁闷,就说要去换衣服透透气,这时候鲁肃偷偷跑来说:老大,我们打仗吧!还跟孙权建议要召回出征的周瑜并找刘备加盟。
此举无疑给孙权打一剂强心针,同时对其他大臣也很失望,回到堂上时,大臣们还在说投降的事,于是就孙权拔刀砍下桌子的一角,爆气对在场众臣警告:“谁敢再说要投降,下场就跟这张桌子一样!”从此没有人敢再提半个字。
孙权派周瑜、鲁肃先率3万菁英部队去与刘备会合,刘备自己只带了1万兵力,还说周瑜3万人“可惜太少了”。其实赤壁之战对抗曹操的主力其实是孙权的部队,就连名留青史的“火烧连环船”也其实是周瑜的部下黄盖提出的,诸葛亮当然也没有有借东风。
稳坐江东为何最晚称帝?
在西元220年、221年,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后,孙权稳坐江东,又有诸多良将在身旁,为什么他直到229年才称帝呢?其实是因为中国历代王朝最重视的“法统”。
像是曹丕举办汉魏禅让仪式,宣布曹魏是由汉朝认证的合法政权;而刘备则是以汉献帝被曹丕所害,以自己刘姓的汉室血脉为正统,宣布自己是汉朝正统的蜀汉。但孙吴政权从孙坚开始便以“汉室忠臣”为旗号,又与汉朝宗室没有关系,也不好建立新政权,于是孙权选择了“以拖待变”。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举动,象征新政权的曹魏和象征旧正统的蜀汉相互争斗,孙吴静观其变,并向占上风的曹魏称臣,获得吴王的称号后专心对付刘备,势力成长后再以吴王的身分为号召,预期在蜀魏政权仍不稳定时趁势出兵、一举拿下天下。
只可惜孙权的大蓝图在蜀魏两国稳定发展下并没有实现,但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性,且拥有更胜刘备的识人、用人、待人的能力与义气,还同时具备武将世家的气魄和能与曹操相比的高智商,虽然孙权的领兵作战能力不如爸爸孙坚、哥哥孙策,但论政治能力绝对是有高于父兄的才能。难怪连对手曹操都赞赏“生子当如孙仲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