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
推荐文章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模板
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1
第十一课“伐无道 诛暴秦”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情况。
2、 能力目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道。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秦朝是人心所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3.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入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4.要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从而认识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本质区别,初步懂得判断战争性质的方法。
正确认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境,在前往渔阳戍边业的途中,遇到大雨而误期,导致起义战争爆发。但这只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从当时社会现状来看,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的暴政既指秦始皇在位期间的残酷统治,也包括秦二世时的黑暗统治,这种暴政的主要表现是:(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2)繁重的赋税、徭役(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和兵役;(3)严酷的刑法(“族诛”和“连坐”);(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是偶然的,这只是战争爆发的表面因素,即使没有陈胜、吴广在渔阳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也会爆发,只是时间迟早问题。所以,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力严重破坏
2.秦朝的严刑酷法有( )
①人祭②人殉③炮烙④族诛③连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5.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二、材料分析题
6.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②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三、问答题
7.秦末农民战争什么时候爆发?领导人物是谁?有何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2
第4课夏朝和商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2.能力: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剪辑传说中夏朝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引起生的兴趣。
2.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4.制表:简单制一个夏、商朝大事年表。
5.师生共同总结,并完成活动与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夏朝的建立
2.商朝后期都城
教学难点
1.夏朝建立的标志
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课堂讨论法、提问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夏桀、商纣暴政的故事收集《封神榜》的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映剪辑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旁白: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将学到这些内容。
看影片、听师讲、读课题、步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演示课件: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生认真听,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翻书引导生浏览全文,谈谈本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阅读教材,回忆老师教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①夏朝建立的时间
(让生写写,特别注意“约公元前2070年”的“约”和“前”不能省)。
②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
③都城(中心区域)
演示课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生对夏朝都城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直观的认识。
④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
⑤夏朝的历史地位
⑥设问:现在,请同学们归纳每个朝代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⑦设问: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实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的区别吗?
⑧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灭亡。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讨论、整理知识要点并记住老师所归纳的要素、并能把知识延伸到以后的的学习中
生讨论,并讲述启继位的故事,区别比较。
写出桀,并根据小说内容说出他的暴行。
你能说出他的暴行吗?(在生说到引酒作乐时,课件演示:夏朝的青铜器酒杯)
⑨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
二、成汤灭夏——鸣条之战
请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地图上找到鸣条结合地图,发挥自己的想象,精彩地再现鸣条之战,说给同学们听。(注意要素: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
生爱憎分明地回答:“-他。”
生踊跃讲述,积极争取机会。
1.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让学生根据朝代建立要素归纳:
①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②商朝的重大事件——盘庚迁殷。在地图册上找出迁都的时间、地方,并说说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河南安阳)写写、记记,并说明由于时间较早,所以名列古都之首。
生回忆、归纳,动手写,动口说。
2.商朝的盛衰。
师引导生看目录:商朝的盛衰分别指什么?(强盛、衰亡)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生共同学习;师肯定生的回答并引导其完善答案。
①势力范围:让生用坐标将商朝的势力范围画在草稿本上。使生确立商朝的势力范围大。
②经济:以提炼知识的方式让生在书中找出商朝经济比夏朝进步的表现。(提示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比较、思考)同时结合图片演示课件:商朝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等手工业在商朝时已形成了。
3.引导学生分析完后,教给学生归纳、比较的方法。
4.请说出商朝的暴君,你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向学生介绍神话传说《封神榜》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在师的引导下动手画。
生按老师要求积极开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以多种方式呈现答案。
生踊跃说。
本课小结:
新课介绍完了,请同学和老师一起看着板书复述一遍课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3
第5课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
2.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4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