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历史教学设计
隋代历史教学设计2021
关于隋代历史教学设计怎样写?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
隋代历史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三、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诗中提到的“雷塘”在扬州,那么“君王”指的是谁?这首诗将的哪一朝的史事呢?
(二)新课教授
1.平陈立业——隋的统一
教师: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何时统一全国,统一的标志是什么,统一有何意义?
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与归纳学生的回答。
小结:隋朝建立,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为隋朝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
出示任务:
PPT呈现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史料。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
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
(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又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
学生结合教材及PPT呈现的“柱状图”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小结: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
2.励精图治——开创科举制
教师:PPT呈现“举子看榜图”,让学生阅读教材“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一目,说出隋朝在选官上有何创新?原因如何?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学生的回答。
隋朝统一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不问才华,弊端明显。所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开始进行分科考试,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凭考试成绩录取选拔,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教师设疑: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哪些人的欢迎?有什么积极作用?
PPT呈现史料,学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小组交流,回答问题
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
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
师生共同总结:
科举制度的创立,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欢迎。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门第不高而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小结:经过隋文帝的“治理”,隋朝社会繁荣,国力强盛。隋炀帝继位后,急于建功立业,利用手中的钱、粮、权开始大兴工役。
3.炀王急业——开通大运河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PPT呈现以下材料)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
教师: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的一声令下,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就开通了。
出示任务:PPT呈现大运河图,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画出大运河简单示意图。
学生:学生自主填空、画示意图,教师展示部分同学的成果,进行点评。
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教师设疑: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学生小组内,小组间交流,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从地图上看,中国江河大都东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祖国的长远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古人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所以说大运河“功在千秋”。
不过,隋朝为开大运河动用了几百多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够,妇女也被征调去。百姓对此不满,隋炀帝便用高压手段镇压,规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轻重,一律处斩,且无需上报。古人语:“千里长河一日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所以说大运河“”罪在当时”。
(提示总结,评价历史事件必须“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教师设疑:既然大运河是“罪在当时”,请同学们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支招,如何做才能既开了大运河,又不至于“罪在当时”?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答案不要拒于统一,任凭学生自由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对学生进行肯定。)
小结: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从而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惨象,民变四起,致使隋朝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陨灭。
4.隋“赠”遗产——隋朝的灭亡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隋朝的灭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归纳回答。
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滥用民力。他每年都征发大量的劳动力,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兵役劳役繁重,破坏了生产。人民忍无可忍,发动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身死国灭。
小结:隋炀帝因实行“暴政”,成为历有名的暴君,但是,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客观评价隋炀帝。
PPT呈现:
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
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正确看待隋炀帝?
反馈指导:隋炀帝虽说是公认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诗赋,治军旅,绝非一般昏君可比,而且他开运河,修驰道,建东都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运河就“功在千秋”,而且他还创立进士科,使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影响深远。所以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全面客观公正。
小结:隋朝,因隋文帝而勃兴,因隋炀帝而速亡,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教师:请同学们回答: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PPT呈现: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反馈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PPT呈现)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四、板书设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时间–公元前581
2、巩固措施:经济→意义
交通→意义
政治→意义
3、灭亡→残暴
隋代历史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基本情况和运河地图的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
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
A.儒家经书 B.学识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古》
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8.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B 6.B
7.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8.(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代历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导入: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学习本课你将得到启示。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略讲隋代周的过程: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隋朝建立的简况如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图,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出示两组数据:
(1)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2)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是少见的。
从材料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出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强调: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得出结论: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地有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得出结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小结(略)
作业:课后作业
隋代历史教学设计4
教 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隋的统一》
所用教材:北师大版
所任年级: 七年级
教案设计者:青岛试验区第四中学王玉华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地位置:本课将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 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隋朝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个古代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2、课时安排:1课时。
3、重点与难点:“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隋统一的条件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主要考虑教材没有明确涉及及这一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和查阅资料进行学习。以上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尚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阐明解释与指导。
二、教材简介: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生通过学习隋的建立、隋的统一、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了解隋朝是中国历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一是他完成了中国历继秦汉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二是隋朝空前的繁荣富庶,正如古人云“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三是隋朝创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四是隋朝开凿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五是隋朝虽然短暂,但他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法与教法:
学法: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查阅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资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课堂上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自学的情况、课本中所设计
第1页
教法:
1、在查阅有关本课知识时指导学生从哪方面入手,材料的出处及启发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价值等等。指导学生慢慢地学会自学,对他们的自学要给予肯定、赏识,给学生制造成功感的氛围。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他们会学。
2、本节课用读、议、练、讲、看、的方式完成知识体系。用这种学习方式,很可能出现学生在学习与讨论中时间上不能自控的情况,教师要很好地驾驭课堂,注意到重难点时间上的搭配,起到教师的组织、示范、指导作用。
四、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隋朝的建立、隋的统一,以及大运河的开凿。
2、了解隋文帝、隋炀帝,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五、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参差不齐,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不同层次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补充问题、总结问题的情况,如态度、能力、效果等,对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在参与中不够理想的学生也应在肯定其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应注意的地方和努力方向,并做出相应评价。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效果进行相应的记录,并载入教学与学生评价过程平日考核表中。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使学生懂得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隋文帝、隋炀帝也如此;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2页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2—3分钟)
师:通过上一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基本情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下面
请同学们回忆上学期所学的南北朝时期的各朝代及国家分裂的情况。
生:(用大屏幕展示复习导入 新课的内容)
师:北周的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这就是我们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
生:齐读课前提示。(大屏幕)
(二)新授课:(时间在28---30分钟)
一、隋的统一(13分钟)
师:请学生带着自己预习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先看隋的建立与隋的统一的录像(大屏幕)
屏幕内容结束后,请几位学生走上讲台讲述本标题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讲述及所设的各种问题,请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在参与中给他们留有空间来讲述、来补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满足自己的表现欲与成功欲。
设计理由:通过课前预习查资料可以使学生了解的知识面多而广、书上与课外所查的内容可以结合起来;查阅整理材料后对课本的知识印象更深;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在参与中锻炼和提高了查阅、分析、总结、表达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课以培养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补充完毕之后,进行隋统一一目的巩固。(大屏幕)
在巩固学习中老师要强调隋建立的时间与隋统一全国时间的区别。
师: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又一次统一。这个时间一定要与隋朝建立的时间相区分。
生:时空思辩: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大屏幕):
1、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第3页
2、隋统一后为什么能富强?
设计理由:通过讨论解决以下: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格局,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④隋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⑤隋建立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改革前朝制度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国力强盛,人口与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讨论结束后)
师:我们看看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是怎样评价隋朝的?(大屏幕)为更好地说明本目,请学生看书上的隋朝疆域图,
生:在地图上标出隋朝的都城与重要城市。(大屏幕)
这样设计:一可以直观地看出隋的富庶,二可以使学生对隋朝疆域有大体的印象。这一问题虽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但不可忽视,一则它突出了隋朝的“富庶”这一典型特征,二则它是联系第一目与第二目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在完成讨论后,可以巧妙地过渡到下一目的学习。
师:隋的富庶与大运河的开凿有无必然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与自己预习学习的内容和问题一起看一段隋朝大运河的录像(大屏幕)
屏幕内容结束后,(大屏幕)打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时间17分钟) 请几位学生走上讲台结合图:讲述本标题的内容。(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设计理由与前面基本相同。)
以下几方面是本目需解决的问题:
1、关于大运河开凿的原因与条件:(学生可以结合地理课学过的知识)①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②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需加强。③为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④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大运河的开凿与概况:着重了解三个点:洛阳、涿郡、余杭。四个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既三点、四段、五大水系让学生记忆。
3、大运河开凿与通航的影响。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结合课本的
第4页
问题:
生: 进行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的讨论(大屏幕)
讨论提示: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师:我们的祖先在1千多年前就知道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少年应从古人身上得到一些启示,你应怎样做呢?是不是应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呢?这样设计可以把遥远的历史拉近,不仅贴近了学生的生
活,而且又进行了保护我们环境的教育。
下面进行本目的巩固(大屏幕)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隋朝灭亡的录像(大屏幕)
隋朝灭亡的原因本课没有涉及到,用这种方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下面让同学进行本课的小结(大屏幕)(时间8---9分钟)
小结后(大屏幕)进行学习检测
请同学们记下知识点:(大屏幕)
根据课后的要求:每课一得:(大屏幕)
自我测评:(大屏幕)
拓展延伸:课后写出一篇小文章:(大屏幕)
设计理由:通过写历史小论文可以考察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之后教师做出相应评价,并将作品存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
最后剩余(2----3分钟)学生自己安排:
1、感悟一下所学的知识,
2、议论一下看还有什么问题,
3、或预习新课。
隋代历史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本课共四部分,即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本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割据混乱完成统一,为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最终因暴政而亡的历史过程。隋朝的统一及发展为此后唐朝盛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可以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整合,即分为大运河为何能开通、大运河如何开通、大运河开通致隋亡三部分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历史学习方法,对历史充满了好奇,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七年级学生了解隋朝这段历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图书、影视剧(如《隋唐英雄》《隋唐演义》)、网络游戏、遗址博物馆等。很多同学对这段历史都有一定了解。这对于开展本课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学生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但是由于一些影视剧、网络游戏的误导,七年级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还不能辩证地分析,故教师应在课堂中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隋的建立、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设及隋的灭亡等基本史实。通过对隋文帝灭陈建立隋朝的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对隋朝户籍制度及科举制度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隋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大运河等公共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条件。通过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学生能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并意识到隋虽灭亡,但其制度在唐不断发展完善,为唐朝鼎盛时代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设、隋朝的灭亡。
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一: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教师讲述:1999年,淮北市对公路实行拓宽改建,在改建到柳孜镇时,意外发现古运河南堤从柳孜镇穿过,这是我国隋唐大运河考古的首次发现,该遗址被称为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另外还有铜钱、铁器、石器等。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6月22日,在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考古发掘给淮北博物馆增加了众多的高古瓷珍品。我国古建专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亲自题写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名。
讲授新课
(一)大运河为何能开通
材料二中国大运河……比举世闻名、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21倍,比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即使被称为世界“运河”的苏联土库曼大运河,也比我国大运河短700多公里。
——岳国芳著:《中国大运河》
教师设问:在古代要开通这样一条运河需要哪些条件呢?(参考答案: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教师讲述:这么长的一条大运河,它的开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不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很难实现。大运河是在隋朝时期开通的,隋朝是具备了哪些条件才能开通这条举世无双的大运河呢?
1、国家统一
教师讲述: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为北周外戚,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派兵向南方的陈国发动进攻,最终灭陈一统天下,由此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又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隋朝的统一,是南北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为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2、经济发展
材料三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浮客)的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隋朝刚建立的时候,全国大约有400万户、2000多万人。建国第三年清查户口后,立刻上升至700万户、4000多万人。
——何成刚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上)》
教师设问:隋文帝在户籍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成效?(参考答案:进行“大索貌阅”,编订户籍;增加国家控制的人口,提高赋税收入,同时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教师小结:户口不实会影响政府的收入和徭役的征派。南北朝时期户口隐漏情况严重,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严格检查户口。彻查户口并重新编订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兵役的征派,又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五铢钱
教师设问:隋文帝在币制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参考答案:统一币制;有利于商品交换,为隋朝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教师讲述:隋朝初年,钱币非常混乱,关东、关陇、梁益等地使用的钱币不但大小轻重不一,而且币质低劣,影响了商品交换。隋文帝建隋后,统一改铸五铢钱,另外还统一了度量衡,这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促进了隋朝经济的发展。
3、人才济济
材料六诗人李贺想参加进士考试,但李贺的父亲叫“晋肃”,晋与进同音,李贺若考中进士,就犯了家讳。这在当时是个“不孝不敬”的罪名。李贺为此顾虑重重,踌躇不决。一些跟李贺争进士名额的人,更加推波助澜,造谣攻击,竭力阻止李贺应试。大文学家韩愈坚决反对这种腐朽的“避讳观”。……在韩愈的鼓励支持下,李贺就勇敢地报考了。但事与愿违,以李贺之才,却屡试不中。是否因为闹了这场避讳风波,考试官们嘴上不说,心中有鬼,故意不予录取呢?这就不得而知了。李贺郁郁不得志,死时年仅27岁。
——林白、朱梅芳著:《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七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历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不问家世,不须举荐,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比世卿世禄制、察举制吏具有公开、平等和竞争的性质,因而在历也更具有进步性,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进步、也是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张希清著:《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教师设问:材料五中李贺参加的考试是什么选官制度?这个制度什么时候创建的?有何意义?(参考答案:科举制;隋朝;体现公平,提升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开通大运河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人才,而隋朝通过改革选官制度,选拔出了很多有实际才干的官吏,这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重大变革,它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官的弊端,重才学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科举制度的创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选拔统治人才,提高了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政治需要。
设计意图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本部分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历史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了学习兴趣后,学生的求知欲望才会更强烈。
虽然隋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劳民伤财去开通大运河呢?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二)大运河如何开通
1、开通的目的
材料八从政治上看,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东都洛阳和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从经济上看,江南地区经过六朝时人民的辛勤劳动,已经成为富庶地区……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资。通过陆路转运,运输量不大,费用又高,而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的办法。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教师设问: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为了加强南北交通,转运物资;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的开通
材料三:隋朝大运河
教师引导学生看《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讲述:隋炀帝即位后便征发百万民工,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先是开挖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同时又对连接淮河与长江的邗沟进行修整、扩大,邗沟最早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时开凿。我们前面提到的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就属于通济渠段。这两段河道在605年便完成了。后来隋炀帝出征辽东,为了军事上的需要,便于608年开凿了北至涿郡的永济渠,连接了海河与黄河。隋朝大运河最后一段是江南河,610年从京口(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达余杭钱塘江。前后历时6年,最终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3、开通的意义
材料十(大运河)自其凿通以来,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运输的重要通渠。它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经济繁荣与水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罗传栋:《大运河的开凿与隋炀帝的功过》
教师设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参考答案:巩固政权,加强对江南的统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运河开通后,贯穿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4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加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
利用大运河地图,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大运河的开通以及其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流,大大促进了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此庞大的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数次乘船游玩,劳民伤财,使得阶级矛盾激化并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三)大运河开通致隋亡?
1、隋朝灭亡
教师讲述:在大运河开通的第二年,即公元611年,山东爆发了王薄起义,此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举起反隋大旗,起义燃遍了全国各地。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材料四: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2、隋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十二仅公元605年他首次游江都,就有游船数千艘,兵船数千艘,拉船民夫18万人,船只首尾相接200余里。两岸有骑兵相随,皇后、嫔妃、道士等共50多万人。
——肖长中:《我国隋朝财政政策探析》
学生讨论: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就是为了游玩并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运河的开通是隋炀帝的一大贡献。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有利于沿河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隋对南方的统治。当然,大运河的开通,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如果不开通大运河,隋炀帝的暴政依然存在,隋朝依然会灭亡。
材料十三隋朝的人口,刚建立的时候大约2000多万人,20多年后达到峰值,大约5000多万人。人口构成中男女各占一半,再去掉未成年和老人、残疾人,隋朝的劳动力在峰的时候,国家劳役竟然高达3000多万人次,几乎劳动力都被征调去兴建国家工程和当兵打仗。
——韩昇:《隋朝灭亡的经济原因》
材料五:隋炀帝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连续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大规模战争。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十五隋朝统治阶级内部始终矛盾重重,异己的割据分裂暗流时隐时现,他们只是慑于隋朝的高压政策而表面顺从,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兴风作浪,当他们眼见隋炀帝已经不行了,就纷纷起兵,以废昏立明为旗号,把隋炀帝抛出去,在政治上换马,以求重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韩昇:《论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对隋亡的影响》
教师设问:隋朝为什么会灭亡?(参考答案:隋炀帝的暴政;统治阶级内部不稳固,矛盾重重。)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隋炀帝统治时期苛暴的徭役、兵役,隋炀帝毫无节制地压制压迫劳动人民、抑制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这是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还是隋朝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缺陷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迅速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我们看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只抓一点,不计其余,要全面看问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往往是感性的、片面的。本部分设计主要是通过史料分析,提升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朝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来唐朝鼎盛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大运河为何能开通
1.国家统一
2.经济发展
3.人才济济
(二)大运河如何开通
1.开通的目的
2.大运河开通
3.开通的意义
(三)大运河开通致隋
1.隋朝灭亡
2.隋朝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