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历史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 >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立博21165分享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范文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

秦王扫六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

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态度]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

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三、讲授新课:

提问:

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

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

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

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

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

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三、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以上是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板书设计:

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咸阳。

二、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2、文化方面;3、思想方面;4、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2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3

大统一的汉朝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五、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六、课堂讨论:播放多媒体资料,并展开讨论: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谁?从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育或者启示?。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4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一、文字的演变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三、扁鹊

⑴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⑵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六、整合知识:纲要知识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互相交流)

七、总结认识:(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附:板书设计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5、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6、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7、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5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世界文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

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4、 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5、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水浒传>> 施耐庵 (3)<<西游记>> 吴承恩

二、戏剧的繁荣(6分钟)

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类书。

3、小组学习,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剧片断,学习了解京剧的产生。

课后习题

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课后习题

板书

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第二课教案5篇202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大全

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202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020范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大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全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020最新范文大全

    2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