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
推荐文章
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5篇
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1
收复新疆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生阅读12——14页本目课文、“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生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自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首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新疆就无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新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联系左宗棠和戚继光等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什么样的两面性?(对外反侵略,值得赞扬;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必须批判。)
3、根据第11页“动脑筋”: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对突厥实行有效管辖、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少数民族反动首领的叛乱、清政府在1884年设置新疆行省等。)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练一练”:在新疆设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导学生完成第11——12页的[自我测评•选择题]: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A(新疆战略地位重要)。
3、指导学生完成“单项选择”9、10题,“人物春秋”列举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对于较弱的浩罕国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伊犁。在这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值得赞颂。但是,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4、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醒预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2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知道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典型代表;了解这一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知道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成就之一
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表格,归纳希腊古典文化的主要成果;通过学习古希腊史学家和史书,了解历史、历史学、史料的基本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希腊优秀的文明成果,感受古希腊文明的魅力,体会人类文明的丰富多样性,继承古希腊人求知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古希腊史诗、建筑、哲学、成就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希腊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取火仪式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询问学生对奥运会起源的了解,引出古希腊人对世界文化艺术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共和国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文学和雕塑
1.展示:盲诗人在唱诗
2.教师讲述:到底历究竟有无荷马这个人?这两部史诗真是他写的吗?这些问题在西方学术界争论已久。早在古希腊时代,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肯定荷马是两部史诗的作者,直到18世纪初,欧洲人仍然认为荷马是历确实存在过的一位远古的伟大诗人。
将荷马其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议先搁置一边,单从《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来说,荷马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他以诗歌般的记叙手法所展现的战争,生活场景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同时,荷马史诗也是研究古希腊风土人情的宝贵的资料。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是欧洲文学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
3.材料展示: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特洛耶王子赫克托尔英勇地与阿喀琉斯作战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耶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
目标导学二:建筑艺术
1.教师提问:有一句古谚说:如果一个人到了罗马而不去看看万神殿,那么,他来的时候是头蠢驴,去的时候还是头蠢驴。这个句话反映了什么?
提示:反映的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特点?
提示:古希腊建筑——多使用柱子;古罗马建筑——用柱子和拱形结构,庄严厚重。
3.教师提问:根据教材相关内容,试分析古罗马的建筑类型。
提示:古罗马的建筑类型如下
宗教建筑:神庙,祭坛
公共建筑:剧场,浴场,广场,斗兽场;
纪念性建筑:记功柱,凯旋门;
道路工程建筑:桥梁,道路、供排水系统
4.教师提问:古希腊、罗马建筑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影响?
提示: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等。
影响:古罗马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至今仍被人所采用,尤其是其拱券式及柱廊的建筑结构均得到了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
目标导学三:哲学和法学
1.展示:《雅典学院》
2.教师提问: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是哪几个人?
提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教师讲述: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哲学路线的。研究的重点是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对自然哲学不感兴趣,正因为他把哲学的重点从自然界转向人的问题,人们才称他为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的哲学家。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Plato)出生于雅典,他自幼受到良好而完备的教育,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且体格健壮。除了家庭的熏陶之外,给他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正直善辩的苏格拉底了,而苏格拉底以不敬神和蛊惑青年的罪名被处死的悲剧给柏拉图极大的刺激。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当时的政客、法典和习俗越来越感到厌恶,从而决心继承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并从事于缔造理想国家的理论研究。约公元前387年,他回到雅典创办他的学院,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八十岁高龄死于雅典。
3.材料展示:
学生: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欺骗、盗窃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说敌人。
苏格拉底:如果你的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思考:从对话中体现了苏格拉底怎样的哲学方法?
提示:苏格拉底用发问和反驳的方法进行教育,在言论中渗透着辩证法的观点,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家善于思辩的品质。
4.教师小结:古希腊哲学主要探讨世界万物的起源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希腊人以理智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看待自然界,并能从万物的起源解释世界的生成。希腊的哲学家们追求智慧,善于思考,热爱真理,并为探索真理而不懈努力。希腊成为西方哲学的故乡。
5.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是罗马人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泛指罗马社会的全部法律制度。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其刻在十二块铜板上,被称之为《十二表法》。它主要的法律精神在于保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它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构成欧洲大陆国家、拉丁美洲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存法律制度的基础。
三、课堂总结
勿庸置疑,希腊古典文化是绽放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中的一朵奇葩。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城邦制度的充分发展,使古希腊人有充足的条件从事文化艺术方面的创造。从史诗、雕塑、建筑、哲学、法学等方面,古希腊人不断将探询的目光从神的世界转移到人的世界,既有情感的抒发,也有理性的思索。这是一个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他们的作品不仅为整个西方古典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后人研究古希腊世界的历史与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板书设计
1.文学和雕塑:《荷马史诗》《掷饼者》
2.建筑艺术代表:希腊神庙、罗马大竞技场、凯旋门、万神庙等
3.古希腊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4.罗马法
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3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新疆》。
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4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罗马的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制作年代尺,进一步梳理罗马的兴衰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意义,认识战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德国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
(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5.问题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教师过渡:在罗马共和国中,谁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呢?我们再来看看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罗马的共和制度
1.图片展示:《罗马的元老院》
2.教师提问:罗马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情况是怎样的?举出相关史实,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提示:执政官、元老院;共和制法律;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等即可。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十二铜表法》的内容。
提示: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4.教师补充:指十二铜表法(LawoftheTwelveTables),公元前452—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公布于罗马广场。但他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利益服务,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的《十二铜表法》
【实质】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5.教师提问:罗马实行共和制,为什么又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呢?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里,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提示:在罗马共和国里,奴隶数量多,使用广,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罗马,但是处境悲惨,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在罗马城,每天有2000多奴隶成交,爱琴海上的提洛岛是的奴隶交易中心。
6.教师讲述:如此多的奴隶,大多数来源于战争或者被征服的居民。如此悲惨的处境让奴隶们苦不堪言。终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奴隶大起义爆发了,它震撼了罗马的统治,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揭示出罗马共和国衰亡的根本原因)
7.教师过渡:声势浩大的奴隶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罗马共和国的一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开始争权夺利。在公元前45年,恺撒以“祖国之父”的名义实行独裁统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利日渐衰弱,原来的共和制还能继续维持吗?(必须依靠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帝制)
目标导学二:罗马帝国
1.建立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
恺撒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反对,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继恺撒之后,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逐渐独揽大权,公元前27年,他开始实行元首制。
2.帝国建立
什么是元首制呢?元首制的实质是什么?(君主制)
你认为元首制的建立意味着什么?(罗马共和国由共和国变成了帝国)
3.版图扩张与帝国前期的繁荣
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中国的汉帝国也日渐强盛。古代罗马不但同中国有交往,而且同印度、北欧也有贸易往来。西方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正说明了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繁荣情况。
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社会安定,交通安全、税收增加,是罗马的经济繁荣起来,这在历是罗马的“黄金时代”,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内容,说说中国对古代罗马的称呼和两国的交往。
4.教师过渡:繁盛的罗马帝国,统治阶级日益奢侈腐化,享乐成风。最终走向了衰落与灭亡。
目标导学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1.教师讲述:公元3世纪,罗马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农业衰落,隶农起义,日耳曼人也开始入侵,终于导致罗马帝国走向衰落。4世纪末,帝国最终一分为二。
2.教师提问:庞大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呢?
提示: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内因);日耳曼人的入侵(外因)。
3.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西欧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有人说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为什么?(提供资料,日尔曼人实行的氏族制度)
日耳曼人为了站稳脚跟,不能实施落后的氏族制度,也不能继续实施落后的奴隶制度,只能选择先进的封建制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被迫实施中原的封建制度加以比较说明)
4.问题思考:日耳曼人统治下的西欧出现了新的阶级——大地主阶级和农奴阶级,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的有关内容,说说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并对比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间的早晚,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提示:中国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期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早近一千年。
5.拓展延伸:古罗马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了共和制,罗马的共和制和希腊的共和制是一样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
提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相同点:①都实行共和制;②奴隶都没有任何权利;不同点:雅典所有公民都能担任各级官职,能参政议政,而罗马的实权在元老院手里,雅典的公民比罗马公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欧洲的文明源头之一——古代罗马。古罗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传统,“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恩格斯的论证了罗马文明、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间密切的关系。
板书设计
1.罗马的兴起、征服与与扩张
2.罗马共和国衰落、《十二铜表法》
3.罗马帝国的建立、繁荣与衰亡
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5
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知识与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