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考试七年级试题
历史期末考试七年级试题(最新版)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你知道有哪些吗?勤奋出天才,这就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期末考试七年级试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历史期末考试七年级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所选答案代号填在后面的表格内。共30个小题,每题2分,计60分。
1.公元46年用世纪、年代表示,正确的表述是
A.公元一世纪40年代 B.公元二世纪40年代
C.公元一世纪50年代 D.公元四世纪60年代
2.生活地点在今北京周口店一带的远古人类有
A.元谋人、蓝田人 B. 元谋人、北京人
C.蓝田人、山顶洞人 D.北京人、山顶洞人
3.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
C.禹传子,家天下 D.启打败有扈氏
4.今天世界上发现的的青铜器是
A.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虎耳铜鼎 D.四羊方尊
5.历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6.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打击奴隶主贵族 B.确立封建统治
C.官吏由国君委派 D.实行土地私有
7.中国人开始使用铁家具是在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夏朝
8.商周的一些青铜器上也铸刻有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 B.青铜文 C.金文 D.铜文
9、战国七雄中,由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国家是
①齐国 ②楚国 ③燕国 ④韩国 ⑤赵国 ⑥魏国 ⑦秦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④⑦
10、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使用铁制家具 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1、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2.春秋时期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孙子
13.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A.华陀 B.张仲景 C.扁鹊 D.鲁班
14.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15、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最早是在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16.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 B.铲形币 C.圆形方孔钱 D.蚁鼻钱
17.下列选项中,迫使陈胜等在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繁重的兵役 B.刑法严酷,误期杀头
C.赋税沉重,压迫残酷 D.到渔阳服兵役
18.秦长城的起止点
A.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B.西到咸阳,东到河套
C.东到大海,西到陇西 D.西到河套,东到辽东
19.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0、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D打通“丝绸之路”
21、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22、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支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23.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的是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24.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是①魏②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南朝⑥北魏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25.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26.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曹操
2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8.下列战役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是
A.巨鹿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①氐族②羌族③鲜卑族④匈奴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0.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第二卷 开卷部分
二、成语归类(4分,每选对一个得0.5分):请将下列成语的代号填在相应的历史时期里
(1)退避三舍 (2)破釜沉舟 (3) 三顾茅庐 (4)围魏救赵
(5)约法三章 (6)卧薪尝胆 (7) 纸上谈兵 (8)项庄舞剑
31、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2、秦末汉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3、东汉末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历史诊断(请指出下列历史描述的错误所在,每小题2分,计6分)
34.小红问:“小明,你最敬佩哪一个历史人物呢?”
小明说:“我最敬佩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诊断结果:
35.小红问:“小明,我想了解一下北魏的历史,我该看什么书呢?“
小明拍拍胸脯答道:“那还不简单,看司马迁的《史记》不就行了吗”
诊断结果:
36.小红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答道:"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诊断结果:
四、材料解析题(共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37、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5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谁?(1分)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1分)
(3)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3分)
38.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5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2分)
(3)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1分)
(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1分)
五、问答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39、如何评价秦始皇?(10分)
40、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0分)。
答案 A D C B B B A C C A B A C B B C B A D C C D B A C D D B C B
二、成语归类:每选对一个得0.5分,计4分。
31、春秋战国:(1)(6)(7)(4)
32、秦末汉兴:(2)(5)(8)
33、东汉末年:(3)
三、历史诊断:每小题2分,计6分。
34、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早期,已经有纸了。
35、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人物,《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所以看《史记》是不能了解北魏的历史的。
36、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
四、材料分析题:
37、①商鞅(1分)
②主张按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1分)
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符合秦国国情以及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说话算数,威信很高)(1分)(二者有其一,即可得1分);秦孝公的信任、重用(1分)。
38、①统一中国(1分)。
②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地球上开始出现人类的时间大约是
A、170万年前B、30亿年前C、300万年前D、70~20万年前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地区是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
3、在下列选项中,大量或者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和北京人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D、元谋人和山顶洞人
4、《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现象出现于
A、山顶洞人时期B、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C、黄帝、炎帝时期D、尧舜禹时期
5、有一个叫《轩辕伏魔录》的游戏曾大为流行。这个游戏讲述的是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蚩尤的故事。故事中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B、炎帝C、炎帝和黄帝D、蚩尤
6、右图(鎏金铜面具、青铜纵目人像)反映了距今5000年到3000年在四川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
A、殷墟文化B、夏文化
C、三星堆文化D、二里头文化
7、殷墟是中国历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位于中国河南安阳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横跨洹河两岸。把商朝都城迁到这里的国君是
A、商汤B、武丁C、盘庚D、商纣
8、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电视剧《哪吒传奇》,哪吒帮助武王打败了纣王。这是一次改朝换代的生死决战,从此,历史由商朝过渡到了周朝。“这次战争”指的是
A、阪泉之战B、牧野之战C、城濮之战D、长平之战
9、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等级的是
A、士B、诸侯C、天子D、卿大夫
10、公元前841年,镐京爆发“国人__”的主要原因是
A、纣王推行__B、幽王“烽火戏诸侯”
C、周厉王对人民推行压制政策D、犬戎进攻镐京
1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A、西周时期B、东周时期
C、秦朝D、西汉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是因为商朝
A、有了史官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史书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13、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目前,世界已发现的的青铜礼器司母戊鼎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4、近日,清华大学公布2016年自主招生简章,申请“人文科学实验班”要求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等蒙学读本。“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战国七雄”是指
A、齐、楚、燕、韩、赵、魏、秦B、齐、楚、燕、宋、赵、魏、秦
C、晋、楚、燕、韩、赵、魏、秦D、吴、楚、燕、韩、赵、魏、秦
15、成语“退避三舍”与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关。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
A、葵丘之战B、城濮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6、战国时期,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利工程的兴修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畜拉犁的推广
C、人口的增长D、各国君主的圣明
17、工程造福人类。使“水旱从人”,让当地获得了“天府”美誉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A、四川B、湖北C、广西D、陕西
18、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改革,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一探究主题
A、齐国管仲改革B、魏国李悝变法C、楚国吴起变法D、秦国商鞅变法
19、商鞅变法后,秦国农民想获得爵位的途径是
A、努力种田织布B、在战争中立功C、努力开垦荒地D、经商发财
20、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1、下列人物中,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是
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
22、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它的建立者是我国的第一个皇帝
A、嬴政B、周武王C、胡亥D、刘邦
23、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24、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项羽B、吴广、项羽C、陈胜、吴广D、项羽、刘邦
25、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有
①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②沉重的赋税和徭役③严酷的刑罚
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⑤土地集中严重
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二、非选题(50分)
26、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8分)
(1)图一的“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2分)西周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2分)
(2)图二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基本形势,请写出这一时期的任意两位霸主。(2分)
(3)图三中并立的七个诸侯国在历被称为什么?(2分)到战国后期实力的诸侯国是哪个国家?(2分)
(4)从图一到图三,西周的等级制度逐渐瓦解,其原因是什么?(4分)
(5)学了春秋战国的历史后,高强认为“春秋无义战”,因为春秋争霸战争是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而进行的掠夺式战争,它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请辨析他的观点,并阐明你的理由。(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1分)什么时间开始变法的?(1分)
(2)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请你说说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的办法应该是什么。(2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你任意说出三条商鞅变法的内容。(6分)
(3)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有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请阐述你的理由。(4分)
(4)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富裕,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并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那么,商鞅变法留给你哪些启示?(4分)
28、认识古代文化名人,回答相关问题。(14分)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里?(2分)他反对苛政,你能例举一个夏商周时期因__而亡国的君主吗?(2分)
(2)韩非子创立的哪家思想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2分)
(3)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本书里?(4分)
(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的一种学术繁荣局面叫什么?(2分)
试卷答案
1-5CBCDC6-10CCBCC11-15BDBAB
16-20BAABB21-25AADCD
26、⑴分封制。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土和殷商遗民的统治。(4分)
⑵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中任意两位即可)(4分)
⑶战国七雄。秦国。(4分)
⑷诸侯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日益淡薄;(2分)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实力增强,不再听从周天子的指挥。(2分)
⑸他的观点不完全对。一方面,春秋争霸战为了掠夺土地、人口,确实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也有其客观进步的一面,在争霸过程中,逐渐形成局部统一,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实力,比较重视生产,积极实施改革,有利于历史的进步。
(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共4分)
27、⑴商鞅。(1分)前356年。(1分)
⑵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匹。(2分)土地私有可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编制户籍;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
⑶正确。因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社会就会落后;只有不断改革,社会才会向前发展。(意思相近即可,共4分)
⑷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在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意思相近即可,共4分)
28、⑴儒家(2分)《论语》(2分)夏桀、商纣、周幽王(任意一个得2分)
⑵法家(2分)
⑶道家(2分)《道德经》(2分)
⑷百家争鸣(2分)
七年级历史有什么学习方法
一、给枯燥的历史涂上情感色彩
读史使人明智,但在我们中学阶段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了“读”,而忽略了“明智”的过程,从而让离我们久远的历史更加枯燥无味。希望下面的学习方法,能开启我们“明智”的大门。
现在的历史课本图文并茂,资料丰富,趣味性强,我们应该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可是,因为习惯了课堂上的背、背、背、写、写、写,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很少带有感情色彩,难怪很多同学说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那么,我们该怎样学,才能让历史释放出它的情感色彩呢?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其中有很多正面和反面的材料是我们接受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如学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们惋惜、痛恨溢于言表;学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再看到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丑恶嘴脸时,我们攥紧了拳头,恨不能揍扁这个老太太;学到“血染卢沟桥”,我们感慨中国军人那种为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学到“南京__”,我们痛恨没有人性的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在愤怒过后、感慨之余,你的内心留下了什么?我们不妨用下面的方式,看看你眼中的历史是什么情感色彩的?
1.开辩论会。如“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虽然过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当你站在它面前时,有何感想?我们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下面是两种基本的观点:第一种是复原圆明园。应该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对它加以复原。让它重新拥有世界万园之园的桂冠,重现世界建筑瑰宝的风采。从而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来此,饱览它的风采,这样既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化,也可弥补我们当年的损失……第二种是不赞成复原。要复原圆明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况且复原的带有现代味,它的观赏价值比起真正古典的要大打折扣。倒不如让它以现在的残垣断壁凄凉的躺在那里,让每一个来参观的人去自己想象那段屈辱的历史,从而激励后人。知耻而后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看法,加入到不同的阵营中,请各阵营选出一名“营长”,做好记录,我们的记录稿也可以作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存档。如果课堂上想的还不全面,可以课下再通过查阅资料继续补充。这样,通过辩论、倾听、学习,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就不再是时间和事件的枯燥堆积,而是一种情感的内化。
2.献计献策。如学完了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目睹”了清政府的一次次失败和屈辱的签约,你除了愤怒,还有什么?你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痛骂慈禧太后、李鸿章这些卖国贼,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这些痛恨都改变不了历史,倒不如设身处地的给当时的中国找条光明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联系今天你所储备的知识、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生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献计献策。我们能想到改革,发展经济,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是的例子;想到革命,把这个腐朽的清政府__,别让卖国贼当权;想到整顿军队,加强军事力量;想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你也许会觉得这些想法不着边际,但是当你看到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时,你会感叹,原来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这样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探索的。只要我们每个人敢想、能干、富有责任感,都可以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从而增强自豪感、责任感。
3.搜集图片。新课程下教材中的图片明显增多,图文并茂。但我们往往觉得太陌生,不太感兴趣,因为图片中的人和事离我们太遥远。如果是我们自己“参与”的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相关照片,我们的关注程度可能就大不一样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搜集图片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如通过“重走长征路”搜集遵义城、泸定桥等相关图片;参观抗日战争遗址,搜集卢沟桥事变、血战台儿庄等相关资料;走进沂蒙老区,寻访孟良崮战役的遗迹;和你身边的革命老前辈成为“忘年交”,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等。通过自己搜集图片、资料,你所记住的就不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时间、数字和人名了,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情感去认识这段历史,那么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也就被你赋予了情感色彩。
这些方式,灵活多样,课上、课下都可以进行,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我们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历史。那么,历史也就在我们的思考、感悟中涂上了情感色彩。
作者简介:徐素华,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教师。从事历史教学近20年。在教学中注重历史教学改革,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注重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运用。论文《在反思中找寻新课程的切入点》在《中国教师报》发表。
二、学习历史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1、自学环节
①自读。反复阅读新教材,了解课文大意,掌握脉络,既读书又读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落实到教材之中。②思考。积极独立思考,明确重点、难点。③找出问题。将课文中尚未弄懂的问题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出标记。④补习。补习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汇。⑤练习。寻找自学思考题答案。
2、听课环节
①全神贯注,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做到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并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②目的明确。带着新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听课。③多思、勤问。要确立多个思维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理解所学问题,大胆回答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④认真读图表。历史教材有很多图表,学生应根据要求,认真的读,运用图表分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观点。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⑤做好课堂笔记。要听记统一,有详有略,不但要用文字记,而且要利用图表进行记录。
3、复习环节
①尝试记忆。合上课本,回忆所学内容,如有模糊问题,翻开课本后再记忆。②将知识系统化,要抓住中心问题,将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纲目清晰,条理分明。③整理笔记。通过尝试回忆,再一次阅读课文、图表,对笔记进行补充、纠正、整理,有利于深入掌握。④填图表、忆图表。先做历史填充图,最后合上图表回忆,如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阅图表后再忆,直到清晰为止。⑤及时复习。只有复习才能不遗忘,才能记得牢固。
三、历史知识的要点式记忆法
1、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2、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4、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5、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6、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四、成功学习历史四部曲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头脑的“明智”之人,就必须学好历史。如何学好历史呢?最基本的就是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1、未雨绸缪第一部曲──预习要充分
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聚精会神第二部曲──听课要认真
听课是关键环节。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概念(如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如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要整洁,以便于复习。
3、学而时习之第三部曲──复习要及时
“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复习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因为历史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
4、及时演练第四部曲──练习再提高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进行巩固练习。练习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考查记忆能力的,把书背会了,就行;一类是侧重于考查思维的,这一部分题目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