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教学设计5篇
你有做过历史教学设计吗?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教学设计,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 ,需1课时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3、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2)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讲解,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发动战争的可耻,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进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培养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林则徐的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出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的原因,以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落、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重点。
2、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难点。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难点是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也是难点。学习的时候,教师可补充一些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史料以及清政府如何腐朽的资料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西方走私鸦片借口发动战争的险恶用心以及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可结合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战争的过程;可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比各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可以用对条约内容的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归纳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以用小组讨论探究的办法总结归纳: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加以指导,并辅助以学案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学案及练习题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课为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教师可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内容,指出第四单元包括10——17课,主要介绍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共110年的历史,我们讲其称之为中国近代史。要想学好这一单元,必须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指出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不屈不饶,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道路,这就是第二条线索,即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等等,一浪高过一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解
一、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用多媒体设置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50的四段,请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为:(1)你能归纳出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吗?
(2)中英对外贸易的情况怎样?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在学生看完课本、思考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逐一解决以上问题。
1、将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情况对比制作成一张表格,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综合五方面对比中英两国的实力差距。
? 国际(英国) 国内(中国) 政治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 完成了工业革命,需大量
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 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
治地位,政府财政困难 军事 船坚炮利 军备废弛 外交 殖民扩张,“日不落”帝国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综合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 教师在讲解时需指出:(1)政治上,英国于1688年光荣革命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是一个民主国家;中国则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官僚机构腐败,走向了没落。当时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珅扳倒,嘉庆吃饱”之说,足见社会制度之落后。(2)经济上,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首强。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大量运用于生产,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使中国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远远落后于英国。(3)军事上,英国在海军方面在世界上拥有绝对优势,曾打败了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和拥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可谓“船坚炮利”;而我们呢?由于清朝统治者的奢侈浪费和挥霍无度,政府连年削减军费,清军军备废弛,战斗力低下。以武器装备为例,清军尚处于冷热兵器的混用时代,只有精锐部队能装备火器。而这些火器绝大多数是明朝时期仿制西方的“鸟枪”,比英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两百多年,由于军费短缺,克扣成风,有些鸟枪甚至康熙初年制造的,已经用了一百五六十年。(4)外交上,16——19世纪以来,英国不断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其殖民范围已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号称“日不落”帝国,正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中国正在成为它的下一个目标:面对险境,面对落后,腐败的清政府没有任何有效举动,甚至是忧虑,依然闭关锁国,拒绝和外界来往,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教师讲到这里时可以插入一张关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漫画,以此来描述清政府的心态。)
清政府闭关锁国
2、正是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所以在众多外商要求通商的情况下只设置了广州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的关口,那么贸易情况怎么样呢?由此提出让学生来回答第二问:中英对外贸易的情况怎样?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教师在此处可向学生展示图片“19世纪初中英对外贸易图”)
单位:千万元
? ? ? ?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 ? ? ?
19世纪初中英对外贸易图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后指出:中国出超(出口>进口),英国入超(进口>出口)。提问: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来看,当时的中国都远远落后于英国,为什么还会出现在对外贸易中中国赚钱而英国亏本的情况呢?回答:这主要和双方对外贸易的商品有关:中国出口的多是茶叶、生丝和药材,这些都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优势行业,在西方很受欢迎,有很大的市场;而英国卖给中国的多是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由于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作为消费者的农民是极端贫穷的,无购买能力,所以,英国商品在中国只能滞销。但这并不是英国和中国做生意的最终目的,他们要的是使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所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英国人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大肆的向中国倾销鸦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幻灯片“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两/40年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提问,请学生说说什么是鸦片?它有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出下一张幻灯片“林则徐的上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以请学生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接着教师指出,道光帝命令林则徐南下广东禁烟,缉拿烟贩、整顿海防,这就是1839年6月的虎门销烟。(可以用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幻灯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敢于抗争外来侵略的林则徐被中国人民称为民族英雄,但是由于损害了英国烟商在中国的利益,激化了中英矛盾。于是英国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因其爆发和鸦片有关,因此称之为“鸦片战争”。而虎门销烟也就成为其爆发的导火线。
3、提问:那什么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呢?根本原因为内因,因为这是一场英国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由英国率先发动的,所以事件的主动方和内因都在英国方面,所以根本原因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大量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这也就是刚才思考的第三个问题: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过渡:下面我们就接着来了解和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二、鸦片战争
1、经过:战(林则徐)——和(琦善)——战(海龄)可以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经过,接着教师再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简单讲解经过。指出英国曾七次进攻广州,都遭到林则徐的顽强抵抗,于是英国放弃广州,一路北上,在经过定海等地后,直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大为恐慌的清政府于是弃战求和与英军谈判,表示只要英军退回广东就惩治林则徐。于是,英军南下广东,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军“议和”。在议和过程中,英军竟然还强占我香港岛,于是道光感到有失尊严,又对英宣战。当英军进攻镇江时,满族将领海龄同敌人浴血奋战直至牺牲。(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2、结果:为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可以用多媒体打出条约签字现场图片)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地 ?割占香港岛
?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
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赔款 ?2100万银元
?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
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通商口岸 ?开放广厦福宁上
五处
?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
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
掠夺原料 议定关税 关税要与英国商定
?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
教师在讲课时要逐一分析它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危害。(可结合幻灯片“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场景”)
图一
图二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场景”
结合课本p52历史纵横,指出除《南京条约》外,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关于这几个条约及其内容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知道就可以了。
3、影响。
(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教师在此处要强调: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最大影响是是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一系列权益的丧失,中国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三、战火再燃
再通过提出三个问题过渡到本课的第三大块内容“战火再燃”的讲解。(1)英法等国为什么再燃战火?战争过程如何?(2)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结果?(3)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由教师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虽然英国在中国获得了一系列的侵略权益,开放了一批通商口岸,但是英国人发现他们的商品在中国依然滞销。于是他们觉得肯定是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太小,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于是,英国联络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希望以此扩大侵略权益,在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后,决定以武力解决问题,于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在这里要注意讲清:这次战争的发生和鸦片无关,为什么要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这次战争在性质、目的和结果上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类似,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经过,用多媒体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利用图画简单讲解战争经过。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教学设计篇2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复习目标:
识记:夏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王位世袭制的出现;商、西周的建立者;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战国七雄及形势图
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复习重难点:
重点是以上识记内容和商鞅变法;难点是对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影响的理解 复习方法:
先学后练,当堂训练
复习课时:1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四大文明古国导入
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
学生默写《开卷有益》 “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10分钟时间完成
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
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
六、教师总结点拨并板书:
复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1、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联系四大文明古国
禹传启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西方文明之源
2、商朝:汤建立
3、西周:周武王建立
4、春秋五霸: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联系形势图
6、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秦国 秦孝公
内容:①②③④
影响:见书
性质: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七、当堂效果检测:
1、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推行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变”体现在( )①由封邦建国向大一统转变 ②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转变 ③由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 ④由百家争鸣向独尊儒术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兴地主欢迎的是哪一点?奴隶主贵族最不满的是哪点?战士最欢迎的是什么?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启示?
八、作业:《开卷有益》本节未完成部分
九、教学后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教学设计篇3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复习目标:
识记: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 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复习重难点:
重点是三国鼎立和江南开发、孝文帝改革
难点是在具体材料中理解孝文帝改革、江南的开发
复习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复习课时:1课时
复习过程:
一、由复习上单元导入。
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
学生默写《开卷有益》 “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12分钟时间完成
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
六、教师总结点拨并板书:
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比较官渡之战是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魏—洛阳
221年—刘备—蜀—成都
222年(229年)—孙权—吴—建业 3、孝文帝改革:
根本目的:巩固鲜卑贵族统治
直接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改说汉语;
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
与汉联姻;
采用汉制;
学习汉礼
作用:促进民族大融合
4、人口南迁和江南开发:见《开卷有益》P11
补充强调:
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江南开发的作用: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七、作业:《开卷有益》本节未完成部分
八、教学后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和后果;了解四次重要远航经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作答—分析的引导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不断思考、独立学习的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扩宽学生学习知识面,指引学生深入学习。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通过对开辟新航路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步性与灾难性)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设置疑问导学法、合作探究、自主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引言】
(展示与农业、手工业、商业相关的图片)当我们在田陇间挥汗如雨、精耕细作时,当我们在为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感到骄傲时,当我们陶醉于城市“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的繁华之中时,西方国家在做什么呢?(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单元)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和辨证评价历史问题。(突出重点,让学生整体感知整个单元的具体内容)
【导入新课】
考考你的眼力,从以下三幅地图来看,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世界范围不断扩大,联系不断加强;由局部逐步地走向整体,由相互隔绝逐步走向会合,那么是从什么时候,世界开始走向会合呢?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开辟新航路》。
【新课探究】
●寻“路”——开辟新航路的历程
(课件显示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人图像)他们是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五百多年前,这些航海家们走在了寻找新航路的最前列。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追寻航海家们昔日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足迹吧!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对照地图(用flash制作新航路的线路图),梳理出开辟新航路的历程(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表格的方式完成)。
时间 支持国家 航海家 开辟的航线 1487年 葡萄牙 迪亚士 欧洲—非洲好望角 1492年 西班牙 哥伦布 欧洲—美洲 1497年 葡萄牙 达·伽马 欧洲—好望角—印度 1519——1522年 西班牙 麦哲伦 首次环球航行 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还可以讲述感触最深的航海家的故事,或者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如:
故事一:1487年迪亚士率三艘帆船在葡萄牙政府的支持下,从里斯本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当船队航行到南纬33度的地方时,平静的海面突然发生了变化,刺耳的风声呼啸着掠过海面,暗蓝色的巨浪,一浪高过一浪,风暴象一头奔腾不羁的野马狂奔而来,三桅帆船东倒西歪,很快其中一艘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另外两艘像树叶一样在海中上下颠簸,狂风将它们向西南方吹去,海岸线不见了,迪亚士一行人飘在茫茫的大海上。船队在风浪中经过两天奋力拼搏,才绕过骇人的海角,驶进风平浪静的非洲西海岸。望着令人生畏的海角,船长将它命名为“风暴角”。
故事二:麦哲伦的船队有五艘船和260多人。船员中有个威尼斯贵族,他的旅途记录描述了难以想象的艰苦。他写道:“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由于饥渴难忍,船员们只好以皮革充饥,但是“它们如此之硬,乃至先得在海水里泡四五天然后烧了再吃;我们还常吃锯末。”许多船员得了坏血病,纷纷倒毙。但是麦哲伦对探险事业一直没有动摇。最后他的同伴完成了他的未竟事业,但是回到西班牙时,只剩下一只船和包括那名贵族在内的18个瘦的人了。
提问:同学们,从航海家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探索的勇气和追求目标的热情是永远不可能泯灭的!)
●探“路”——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5——16世纪,西欧的航海家们从大西洋沿岸出发,向东向西,向着茫无边际的大洋深处远航。面对茫茫大海,面对一无所知的世界,航海家们是需要有非凡的勇气的。那么是什么给了航海家们这样的勇气?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远航呢?这就要我们追溯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一起去探寻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有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这样的“勇者”去开辟新航路。
(一)原因
幻灯片演示材料:
材料1:“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
材料2: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他在日夜祈求上帝赐给他产金的土地,因为“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刘景华著《人类六千年》
材料3:15世纪前后,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4: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材料5:__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__。……__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__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分析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吗?(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问题一:材料1、2反映出欧洲人当时狂热追求什么?问题二:为什么当时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白银呢?问题三:如果你是当时的欧洲人,那么如何解决奥斯曼土耳其截断东西方之间商路导致的商业危机呢?问题四:开辟新航路还有什么目的?)
教师总结:1、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
2、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发。(根本原因)
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使得商路不通。(直接原因)
4、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教学设计篇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开辟新航路》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第一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本单元从“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个目介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首先,人类社会在古代是几大文明区域的点状分布,相互间几乎处在隔绝状态。其次,到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横向交流,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第三,工业文明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由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了重大的跨越,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在客观上又推动了工业文明的进程。第四,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考情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文科综合考试不回避热点、以问题为中心的命题特点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将越来越成为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重点和亮点,成为世界史新的、最主要的学科主体知识。近两年考查过的主要知识点有:广东卷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009宁夏卷就考到了新航路的开辟;全国卷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江苏卷英德的崛起。特别是2010年对这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更多:如山东卷考到了新航路的开辟;上海单科考到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北京文综还考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等等。通过上述考情分析,全球化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殖民扩张等知识点密切相关,这些知识都是命题的重点。
说学情
由于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这部分历史比较熟悉,所以对本课的基础知识部分我将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预习完成,在课堂上主要加以深化和突破。
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按照新课改精神和历史的高考要求,多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与参与,以课本为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会学习。
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用一张《地球和握手》的图片,提问学生看了后有何感受;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全球化趋势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了呢?
新课讲授环节
显示课文结构,让学生对照学案,同桌相互检查预习情况,老师抽查;
根据高考要求,本课教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落实和基础检测
①显示基础落实部分的问题,让学生就其中的问题有不懂的地方提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通过几道选择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深度探究和知能冲关
①主要探究关于新航路的影响与原因相关的三个问题;
②落实知能冲关题目,检查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课堂深化
通过材料和题目让学生了解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概念;
通过做高考题目,掌握如何用全新史观来分析世界历史。
第四部分:课外延伸
评价哥伦布和比较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区别
给出网址,让学生查询整理出答案。
【授】
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幻灯片)并结合第二单元的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合作与交流,全球化)
非常好!那我们追根溯源的话,这种全球化趋势在什么时候就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
对!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开辟新航路》(打出课题以及知识结构)
新课讲授
请前后左右六个同学相互交换学案,检查预习情况,由学习小组长汇报存在问题。大家做的很好,预习得很认真,但是否用心了呢?请同学根据你的预习,就下面这几个基础性问题还有什么疑问,需要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的呢?
第一部分:基础落实
打出问题:
1、何谓新航路?旧航路是什么?
2、西欧人为什么热衷于新航路开辟?
3、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具备怎样的条件,你才可以远航?
4、新航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
5、新航路的开辟有何影响?
同学思考了一会,提出了以下问题:
同学1:旧航路就是我们古代的丝绸之路吗?
师:应该说我过古代丝绸之路是旧航路的其中一条。旧航路具体是指从印度和中国出发,途径中亚和西亚,到达欧洲的陆路和海陆的总称。
同学2: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同学3:可以从经济根源、社会原因、直接原因和宗教因素几个方面来说。
师:回答的非常好,其实除此之外,还有思想原因,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师:对极了!下面我们重点来探讨有关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几个问题。
第二部分:深度探究
探究1: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阅读课本25页和下列材料,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
材料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材料2 结束了世界相对孤立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促进不同国家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3航路开辟后,东方香料输入欧洲的总量较中古之时猛增30倍,而胡椒、丁香等在印度购入和在英国卖出的差价亦高达10至29倍,其他货物的获利同样惊人。这一时期,新的商品不断涌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洲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烟草、可可等——被传播到欧亚大陆。这时,世界性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大西洋,地中海与意大利皆告衰落,而沿大洋的英、荷等渐居中心。到17世纪时,英国的伦敦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材料4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一半以上直接流入欧洲,16世纪,欧洲的黄金储量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师问:以上四则材料哪些是讲“商业革命”?哪些是讲“价格革命”?
学生:材料一、二、三主要是讲“商业革命”;材料四是讲“价格革命”。
师问:那具体怎么理解它们的表现和影响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
“商业革命”的表现和影响:世界由各地相对孤立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路、贸易中心转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开阔了人类眼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
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 衰落
城乡的雇佣工人——日益贫穷,提供了廉价的自由劳动力
商品生产的经营者——日渐壮大
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英荷资本主义的发展。
[典例分析]
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后的时代,你有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⑴亚洲开始种植玉米、烟草
⑵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⑶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叶
⑷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
⑸欧洲封建主的财富与日俱增
A、⑴⑵⑶⑷⑸ B、⑴⑵⑶⑷
C、⑴⑵⑶⑸ D、⑵⑶⑷⑸
学生4: 选B。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使欧洲封建主日渐衰落,所以排除(5)。
师:回答的非常精彩。我们接下来探讨第二个问题。
探究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关系。
解题思路:分析两者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1、联系和区别的角度;2、相互依存的角度; 3、相互影响的角度等。
师:根据这个解题思路,你觉得这个问题要从哪个角度分析呢?
生稍作思考后,大部分同学是认为从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
师: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该怎么表述呢?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
资本主义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开放性和扩张性
新航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使世界市场出现和发展;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瓦解了封建制度;提供了自由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