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八年级历史课件
新课改八年级历史课件5篇
历史让我们了解古代的事情,历史记录国家的成长,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就需要时常准备自己的课件。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新课改八年级历史课件,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新课改八年级历史课件精选篇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 握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 合
理 解 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 论
分 析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 国
情 感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 想
意 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1、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 “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课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课外)
4、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洋务运动》。
新课改八年级历史课件精选篇2
洋务运动
基础知识 了 解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掌 握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 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讨论分析 文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辩证态度 从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
思想意识 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制造的军舰性能,教师指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平远号军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出来的
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自强”与“求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27页本目的内容,并根据《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进行“接龙”活动。(第一个学生由教师指定,其余由答对的学生选择自己准备考察的对手,答错者不得分,答对者得分并有权提问一个同学。出题者可看教材,“接龙”者不能看书,其他人不许插嘴提示。)
1、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先“自强”——军事上,后“求富”——经济上)
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4、据图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号入座”)
地名 安庆 上海 上海 武昌 汉阳 福州
工业名 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湖北织布局 铁厂 船政局
人名 曾国藩 曾国藩、李鸿章 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 左宗棠
类别 军事 军事 民用 民用 民用 军事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阅读21——28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最近有的影视剧对李鸿章进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爱国者”了!但是,把课本27页“文献资料•李鸿章的自白”与民间“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相对照,能说李鸿章是爱国的吗?(允许学生争论,发表各自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就给分)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学生当堂完成28页“练一练•选择连线”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福州船政局
2、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自我测评]。
3、鼓励学生自选《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练习题剩余部分进行练习。
4、提醒学生预习第7课《戊戌变法》。
新课改八年级历史课件精选篇3
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简单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并对中国近代探索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的根源也已理解,这对他们学习辛亥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作用、纲领、报纸、及“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史实中总结结论,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培养学生能从历史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来达到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解读“三民主义”,并评价辛亥革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到本质的学习方法。
2、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历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孙中山的革命首创精神,顺应世界潮流的新思维以及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3重点难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通过讲述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通过分析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的意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得出辛亥革命既可以说是成功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播放MV《辛亥颂》,电影《辛亥革命》的主题曲
教师#教案# 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辛亥颂》,这些年轻的革命志士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争取中国的光明,他们所发起的这场革命就是今天我们将要讲到的《辛亥革命》。孙中山曾说: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辛亥革命如何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又将在中国开辟了一个怎样的新天地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辛亥革命》。以此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的社会背景
2、掌握孙中山成立的兴中会、同盟会及其性质、作用、报纸和纲领
3、掌握辛亥革命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4、全面评价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活动3【活动】学生齐读
让学生明确我们今天将学习哪些内容。
活动4【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辛亥革命爆发前的社会背景
活动5【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示学生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来分析中国当时已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民族资本主义也迅速发展;并且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两次探索事件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分析问题的方法。
活动6【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2、早期的革命组织是什么?何时在何地成立?
活动7【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示学生檀香山是在美国的夏威夷群岛,说明孙中山的思想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而他的思想也影响到了中国国内的革命党人,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1905年国内产生了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教师出示图片,并指出因为革命力量比较分散,所以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统一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活动8【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的时间、地点、性质及成立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905年在日本的东京成立;性质是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是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活动9【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看书回答问题。
活动10【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4、辛亥革命的派别、性质分别是什么?
派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活动11【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示学生可以从中国同盟会的性质和意义分析
活动12【讲授】教师重点讲解辛亥革命的纲领
(出示对比表)通过对比同盟会的纲领和《民报》发刊词的“三民主义”来解读民族、民权、民生的含义——民族独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所以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让人民丰衣足食,过上“家给人足”的生活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所以民生主义是保障;而民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还要求获得普选权,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所以民权主义是核心。从“三民主义”的核心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探索历程。
活动13【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5、辛亥革命经历了怎样一个探索历程?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活动14【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示学生辛亥革命探索的侧重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孙中山深受欧美思想的影响,所以他要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引导学生区分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在政治目标上有一定的区别。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出两次探索的本质区别。
活动15【讲授】【小结、过渡】
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一革命,革命党人在全国发起了多次武装起义。(出示革命形式示意图)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式,孙中山评价当时的革命:“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方,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出示图片)但很遗憾的是这些革命先后失败,但失败的革命为革命党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谓厚积薄发,终于在1911年的10月10日,一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拉开了序幕。
活动16【讲授】二、武昌起义
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通过观看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比拼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人、结果。
活动17【导入】教师拓展,导入下一个问题
教师提示这场武装起义把辛亥革命推向高潮,但它不是由孙中山领导的,而是湖北的新军,他们敢于斗争、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土崩瓦解,一个崭新的政权将会对它取而代之。
活动18【导入】二、武昌起义
2、播放视频《中华民国成立》,仍采用比拼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临时大总统、纪年方法分别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这是辛亥革命的创新,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活动19【活动】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
学生推导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在中国历采用干支纪年的事件: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等。
活动20【讲授】二、武昌起义
3、评价辛亥革命
活动21【活动】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来讨论,女同学——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成立了中华民国;__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男同学——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①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②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史实来进行论证:北洋军阀本身就是一个封建军阀;在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他的支持,所以北洋军阀再度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当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就意味着这场革命将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活动22【讲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在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是否能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改为“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不能。原因是每一个社会形态都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只是在政治上冲击了封建制度,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辛亥革命的又一成就。所以说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即: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是顺应了世界历史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教师出示一张清朝官员的服饰和中华民国成立时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它们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辛亥革命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习俗。至此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剖析完整。)
活动23【活动】【小结】
辛亥革命既可以说是成功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对这一事件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中国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不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本课当中他有哪些历史政绩呢?出示知识梳理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说出孙中山的事迹。从而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活动24【作业】课后习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拳匪纪实》
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之羁绊,不可不革命;我中华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注:邹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杰出人物)
1、上述材料一、二、四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
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材料一地主阶级洋务派;材料二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四资产阶级革命派
分别领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材料二、四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材料二的救国方式是变法或改革,政治目标是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四的方式是革命,政治目标是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3、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军事技术,而戊戌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新课改八年级历史课件精选篇4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召开了第__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培养其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其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导入
小助教复习旧知。
提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简略补充有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知识。
讲一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为什么要完成这几项任务?
读图分析: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历史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表是几项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请算一算1957年比1952年增长多少,按百分比填入表内
项目19521957增长百分比
钢(万吨)
原煤(万吨)
粮食(万吨)
棉花(万吨)
动手找资料:课文列出了我国国产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产生以及建成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等资料。请查找资料,说出我国第一套国产6000千瓦发电机组、第一辆国产拖拉机、第一块国产手表产生的时间和它们的生产企业名称。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议一议:为什么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课外上网:你能通过强大的网上搜索功能查找到我国多次制订宪法的历史过程吗?如果还未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可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然后,设法找到1993年和1999年两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看看在哪些方面作了重要的修改?
课前采访:让学生当小记者对当地的人民代表进行采访,了解什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他能行使怎样的职权?
小作业:编制一张《“一五”计划主要成就表》。
新课改八年级历史课件精选篇5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加深认识。
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
公私合营
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成果汇报)
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
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