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历史 > 学习园地 > 知识积累 >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李金0分享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总结大全)

八年级有哪些历史知识呢?上了八年级,我们接触的历史变得更多了,为了及时消化这些八年级的知识,我们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便于复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一、洋务运动(开始)(19世纪60至90年代)

1.什么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了哪些主要军事工业?此外还有什么重大措施?

答: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到英国、法国深造。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新式路海军,采用西方军队的训练方式操练。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2)北洋海军的命运如何?标志着什么?答: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3〉19世纪70年代后为什么从兴办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答: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为军事工业服务。

4)19世纪70至90年代,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答:三局一厂。

3.评价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外国帝国主义百般阻挠;

洋务派所要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与历史的'规律与趋势相悖;

客观影响:

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有利于中国近代技术人才的平日样,留学生回国后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新思想,新文化,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发展。

③洋务派兴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在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二、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出现

交通: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1880年,开平煤矿为运送煤炭,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通讯: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三、状元实业家:张謇实业救国

(启示)大生纱厂

①爱国精神

②执着的创业精神

③民族的紧急发展与国家富强有很大关系

四、詹天佑于京张铁路

1.意义: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2.启示:

①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

②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1、中美关系:

(1)建交前的敌对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等政策,目的是妄图将新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2)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国际形势的变化

③中国两国共同的需要

(3)建交历程: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轰动世界

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会谈;

③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

(4)对中国与美国发展外交关系的认识:

中美是世界上两个大国,两国间因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等到方面的不同和差异,必然存在矛盾和分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有着更广阔的合作前景,两国应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无论是对中美,还是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过程: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此后各国纷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出现。 (右图:__会见田中角荣)

4、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称APEC会议):

(1)时间: 2001年10月

(2)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内容:

①讨论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

②讨论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

③通过《上海共识》

(4)地位:

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5.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1996年。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后加入)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6.本课外交大事件时间先后顺序:

① 1971年基辛格访华

②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③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④ 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⑥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签署

⑦ 2001年10月,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⑧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八年级历史易错点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2、1971年中国恢复 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3、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起到临时宪法 作用;

4、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5、三大改造的完成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

7、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开国大典 ,而非抗战胜利;

8、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 ;

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抗战胜利 ;

9、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剧变:辛亥革命 、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10、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而非祖国统一;

11、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 ----农业的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而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依然是土地私有制 ,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国有 。

12、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而不是铁路;

1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4、土地改革、一五计划的关系:一五计划促进经济发展,为前线战争提供物质保障;土改的完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创造;

15、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956年-1966年)

16、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属于20世纪 ),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属于21世纪)

17、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 、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 ;

18、两条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本质区别:社会制度不同 。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 提出的

22、港澳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23、改革开放后,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4、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 ,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

25、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但建交是在1979 年

26、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而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历史学习方法

预习要充分

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复习要及时

“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复习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因为历史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

练习再提高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进行巩固练习。练习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考查记忆能力的,把书背会了就行;一类是侧重于考查思维的,这一部分题目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历史答题技巧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87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