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从小报记者到出版龙头

木青 1172分享

  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们没有成功之前也是很不起眼的,但是到最后为什么就成功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从小报记者到出版龙头吧!

  从小报记者到出版龙头

  1978年,他进入台湾《工商时报》工作,记者是他渴望已久的梦想。他十分珍视这个机会,所以他兴致高昂,全力以赴。第一天出去采访,他8点就出门,骑着摩托车,一天就拜访了8个单位,除了中午在路边摊位吃碗面,压根没有休息。他不喜欢穿雨衣,他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采访对象见此惊诧不已,纷纷说:“没见过这么认真的记者。”

  凭着这股奋斗劲儿,不到两年时间,他便成长为报社的高级记者。

  1986年10月,台湾宣布开放“党禁”和“报禁”;第二年5月,台湾宣布外汇管制开放,每个人一年可以汇出500万美元。他意识到,财经、商业的巨变即将从资金的流动开始,用月刊诠释这种变动已经不够,商业周刊的时代到来了。当年6月底,他下决心创办台湾《商业周刊》,一共筹集了1200万新台币资金。

  像所有的创业一样,初期的感觉苦不堪言,每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他经常清晨提着早点回家,吃了才睡觉。可一年下来,所有投资赔光,只好增资。

  第二次增资很容易,所有人都看到团队的努力,股东们都继续增资。他拿到了第二个1200万新台币。增资的同时他认为,之前失败最大的原因是编辑部缺乏有能力的好手,他自己训练的新记者没办法提供足够精彩的内容,于是他招兵买马,组成强大的团队。可事与愿违,周刊质量和内容并没有提升,内部团结反而成了问题……几个副总编互不买账,明争暗斗,过多的精力花费在业务之外;由于缺乏人才保护机制,创刊时加入的菜鸟记者在攒够经验值之后,陆续被其他媒体挖走。

  一年过去,第二个1200万又亏光了。第三次增资,他和他的团队学乖了,决定加一倍增资,以免一下子又赔光了。但大部分股东都决定放弃,他只好引入新股东!谁愿意投资,都举双手欢迎。

  这时候杂志已经很难留住员工,老人走光了,新人进入马上发现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团队,很快就离开。虽然他非常拼命,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但第三年底,2400万新台币又告罄。这是《商业周刊》的最低谷。再度增资是必然的,但无疑是难度极大。

  极度绝望之时,他把反思的目光投到自己身上。过去遇到困难,他觉得要用增资以改变营运结果。现在增资无门,一定要用别的方法才能自救,改变是《商业周刊》的唯一出路。

  这时候他偶然遇到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负责人石宣博士,聊天时石博士说:“什么是笨?就是老用同样的方法做事,却期待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语惊醒梦中人。过去4年,他经营《商业周刊》失败,正是对这句话的注解,每次他都积极地从外在因素找原因,或者消极地认为状况不可改变,必须要尽快增资,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解决,这时他蓦然发现最有问题的是自己。

  他开始闭门思过,决心自我改变,不能再期待投资,要立即从内部改善找答案。他决定彻底瘦身、彻底检视所有成果,把开支降到最低,最好立即能收支平衡,不能的话也要让亏损降低,勒紧裤腰带生存。

  至于他自己,检讨的地方就更多了,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专业能力等等,没有一项够格,每一项都得重新学习。他尝试快速改变,改变的速度抵不上营运的快速沉没。市场上不断传言《商业周刊》随时可能倒闭,广告客户不断反悔临时抽退,销售人员每天辟谣都来不及。

  态度转变之后的他,决定正面应对。他要求业务人员面对客户坦诚《商业周刊》的困难,但也要同时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存活了五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撑下去,决不放弃。”

  终于,在他的率领下,他的团队“紧密配合,真诚服务”,打动了新老客户。而随着《一九九五闰八月》的出版畅销,他的公司终于走出了困境。这本《商业周刊》出版的书,4个月内卖了30万册,赚了近3000万新台币。

  借助这本畅销书的东风,《商业周刊》发展迅猛起来。紧接着,他融资成功,城邦出版公司新鲜出炉——这是由3家小出版社合并而成的,后来陆续创立了20多家出版社,成为台湾第一大出版集团。

  而他就是该集团创始人、现任CEO——何飞鹏。现在,他为大陆《第一财经周刊》等媒体撰写专栏,是风行大陆职场畅销书《自慢》系列的作者,享誉海内外出版界。从一个报社的小记者,到台湾出版业的龙头老大,一路风光,一路坎坷。

  我可以登上太空针塔

  在美国西雅图州,有一座地标式建筑,名字叫做太空针塔。该塔高605英尺,相当于56层楼高。在离地面520英尺高度,有一个瞭望台和旋转餐厅,可以俯览西雅图360度的全景。人们常说,到西雅图,不登上太空针塔,就像到巴黎没有去过艾菲尔铁塔。

  但在那个年代,能够登上太空针塔,除了富豪政客,几乎很少有人能够享此殊荣。好多人都以能登上太空针塔为荣。一个小男孩,从小就有这种愿望。但由于家境贫寒,这几乎成了一个不切合实际的奢望。

  终于,机会来了。一天,小男孩就读的教会学校,有一个叫做戴尔·泰勒的牧师当众承诺:“谁要是能一字不漏背诵出《马太福音》5~7章的全部内容,就可以被邀请去太空针塔的旋转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在泰勒牧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没有人能够完整背出那三个章节的马太福音。因为那几个章节内容长达几万字,且连贯性不强,还很拗口,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完整背出。但那个11岁的小男孩却做到了,而且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差错。没有人能够想见,为了登上太空针塔,他除了吃饭睡觉,几乎用了一个礼拜所有的时间。

  后来,这个故事被写进了他的自传。每每有人问及,他总是深有感触:“其实,并不是我比别的小朋友聪明,只是因为我能够竭尽自己的所能,而其他人则没有。”成功的定义,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我可以登上太空针塔!”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16年后,小男孩成了全球著名的微软公司的总裁。是的,他就是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曾这样评价比尔盖茨说:“如果他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

  截止于2008财年,微软公司收入近620亿美元,在全球60个国家与地区,雇员总数超过了50000人。盖茨也于2001--2007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排名世界第三,2009年又一次成为世界首富。曾有人断言,只要你桌面上放有一台电脑,里面必须装有微软公司的某个控件。比尔盖茨几乎彻底改变了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

  很多年后,教会学校的几个玩伴接到邀请,参观位于西雅图的微软公司总部。在比尔盖茨办公桌后的墙上,有一组巨大的照片,很耐人寻味。照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幅照片是盖茨幼年居住的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木屋,第二幅是巍峨壮观的太空针塔,第三幅就是微软公司总部的发射塔。由低矮的小屋到高耸入云将近900英尺的发射塔,那三个高度,看起来呈一条递升的直线。很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这组照片记录了微软公司的成长轨迹,也真实的反映出盖茨所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所在。

  很多时候,成功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从登上太空针塔到建立自己的微软帝国,比尔盖茨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在参加亚洲博鳌论坛期间,众多腾讯网友提出了数千条近乎苛刻的问题。对于网友问及自己的资产,盖茨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的公司现在可以建造26座太空针塔。而谈到自己的成功,比尔盖茨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成功来自坚持和竭尽所能,在某个特定的年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登上登上西雅图太空针塔。、


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从小报记者到出版龙头相关文章:

1.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让心灵先赢在终点

2.关于名人的励志小故事精选

3.关于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一米高 两米高

4.名人的励志故事 成功的励志故事

5.名人的励志故事 名人成功的故事

    热门标签

    72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