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念屈原,过端午节
端午节,我们中国的一个美好的节日,一个美好的传统节日,我们在这天包粽子、品粽子、划龙舟。端午节,是古人所创造的,所以,端午节这个节日也表现了古人的智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希望大家喜欢。
念屈原,过端午节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 么来的呢 端午亦称端五,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 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 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 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 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 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 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 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 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 花样繁多。 每年五月初, 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 洗粽叶、 包粽子, 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 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 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 天向上。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随想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甲乙)大家早上好!
(甲)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
(乙)端午节让我们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生活在 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 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但却因为他的忠诚和仗义直言而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 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 愤之下,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投汨(mi )罗江。
(甲)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划船前来救助,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喂食 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久而久之,我国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乙) 滔滔汨 (mi)罗水, 悠悠数千年, 屈原已去, 但是他的爱国热情却已化成一座丰碑, 牢牢地矗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甲) 也许, 这古老的传说你早已经听过, 已经无法让 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 更遗憾的 是,现代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在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自己 民族的传统节日。
(乙) 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 人着眼于创新,却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异 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合)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记忆,节日除了 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和民族的认同。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 之心,必须高度重视。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因 为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传统节日背后流传 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面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作为后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自觉的做一个维护者和传承者。从七夕 的金凤玉露, 到重阳的登高赏菊, 从秦腔的底蕴 (yun)悠绵, 到京剧的唱念坐打, 中国的传统 文化,在华夏浩繁的史帙(zhi )中显得那样熠熠(yi )生光、璀璨(cuican )夺目。我们是 中华民族未来的栋梁之材,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国的优秀 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甲)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
(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