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好的人智商怎样两者有关联吗
记忆力和智商属于包含关系,记忆力、判断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等组成智商。学习成绩好的人,一定是智商高或者记忆力好的吗?
记忆力好的人智商怎样
记忆力并非智商的全部
所谓智商,就是智力商数的简称(Intelligence Quotient),即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最强大脑》中经常展示的记忆力,仅是人类众多智商的其中一项。“还有计算、定向、逻辑推理、空间思维能力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黄立安副教授告诉,记忆力高不代表总体智商高。
目前,智商的测评,多用韦氏智力量表。我国使用的韦氏智力量表来源于美国的韦氏智力量表,但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很多中国文化要素,更适合中国人。它按测验对象分为学前和小学生(4-6岁半)、儿童(6-16岁)和成人(16-74岁)智力量表三套。
除了通用的韦氏智力量表,也有科学家希望通过核磁共振让人的智商有形象的证据。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黄立安副教授表示,科学家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来测人的认知,也就是智商,对人类脑功能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检测对比受试者完全平静状态下和特定情况下(如计算、说话等)的大脑活跃情况,不但能发现某种行为对大脑相应部位的刺激作用,还能发现这个人是否“天赋异禀”。但是,神经细胞的代谢和活跃是否能代表智力水平,还有很多未知数。
智力训练应有针对性
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爸妈希望能对孩子进行智力的开发,将孩子智商最大化;也有不少成年人,希望增加自身技能,狂练记忆力,希望智商也能跟上。这么做恰当吗?
“首先要看这些训练适不适合他们。”虽然说,训练、教育应抓住发育期这一效果最好的时期。智力有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之分,前者是先天性自然反应,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后者主要指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并不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
对人的一生来说,25岁会是流体智力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因此25岁前开始进行智力的培养和教育,可以补充下降的流体智力。
但是,智力包括那么多能力,选择培训哪一块?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补充不足的那方面智力,即我们常说的短板。“先测一测智商,可针对差的方面加强培训。”想让智力的方方面面都训练到的想法是很难办到的。
记忆力跟智力一样,都不是完全的天生的,都需要后天的训练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升。图片永远比文字记得更深刻,但我们大多数人用的都是左脑,也就是文字类的记忆,而右脑可以说成是图像的记忆,所以建议开发一下右脑的图像记忆,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就是一种开发右脑图像的记忆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你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灵敏等智力方面的能力,建议练习一下。
如何让记忆力好智力更高
归类记忆法:如果把记忆比喻为知识储存室,那么只有把知识归类,仓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储存能力。例如,利用汉字的特点,用基本词来带形声字,如井、阱、青、清、情、晴、精,这样一串字,孩子容易记。
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智力超常的儿童往往联想丰富,许多发明创造也是由联想引起的。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开水冲击壶盖发明蒸汽机。采用联想法易于记忆减少枯躁感。
儿歌诀记忆法:一般有节奏押韵的作品,便于记忆。如果能充分利用孩子的机械记忆,记他们从小背一些儿歌、诗歌(要选择孩子容易理解的),对于开拓孩子的知识面,开发智力大有好处。
智商高的人容易有的问题
1 追求不间断的刺激流,忽视对概念的深入掌握。结果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但能深刻记住的和沉淀下来的却不多。也就是过于重视速度而忽视了质量。
2 重视刺激甚于知识本身,舍本逐末,似是而非。他们可能会沉溺于「原来是这样!」的刺激中(也就是西方所说的 aha! moment),满足于这种感觉,而事实上他们的理解可能是似是而非的,甚至纯属曲解,但由于他们足够聪明,能在比较低的层面上自洽解释,因此自以为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也就是说,他们学习的潜在动力并非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获得快感。
3 积累不够扎实。相比起新事物的刺激,复习、背诵、记忆显得更枯燥无味,所以,他们更喜欢学习新东西,而忽视了将学到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导致积累不够扎实。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领域,入门往往都是比较快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前面学到的东西,会成为后面知识的铺垫和基础。这时,不但要求你有较高的理解能力,也要求你能够将已经学到的东西「内化」,让它们彻底为你所用,才能进一步学习。
而一开始学习较快的人,他们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将知识「内化」的能力。而当他们遇上障碍时,因为前期的学习过程相当顺利,「刺激流」一直不断,因此,对比之下,他们更容易放弃。
举个例子:学习好比走迷宫。聪明的人,也许用不了一分钟就能解开这一层的谜题,找到出口,前往下一层。但也许这一层某处隐藏着一个重要道具,过了十层之后,需要使用这个道具了,他们就傻眼了。
回去找吧,又不知道在哪一层,而且面对着已经走过的迷宫,实在不想重新遍历一次。再加上又没有攻略帮忙,很多人也许就选择放弃了。而一开始就仔仔细细将迷宫每一层都走遍的人,花的时间更多,入门更慢,但每一层都走得踏踏实实,就不容易有这样的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