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象力创新的名人事例
一段文字,寄托无限情怀 一张照片,勾起无数回忆。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有想象力创新的名人事例-新凤霞,一起来看看吧!
赵顺起:“我与名人沒有约”
——我心目中的新凤霞
▲新凤霞(1927一1998)
新凤霞出生在一个天津贫苦家庭。她从一个民间艺人到一个著名艺术家,经历坎坷,富有传奇色彩。她一九五七年被错划成右派,遭受迫害并剝夺她登台演出的权力,一九七五年又因患脑血栓致半身瘫痪。
新凤霞又是幸运的,解放后,从一个民间艺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一级演員,中国评剧最高殿堂中国评剧院的领衔主演。她先后任第四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总政评剧团副团长、北京市剧协副主席、中国评剧院一团艺委主任等职,并开创了评剧“新派”艺术。她曾光荣出席第一届文代会并在会上发言。曾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多次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新凤霞是戏曲界最具里程碑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她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党的文艺队伍中。她创立的“新派”艺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当今最活跃的艺术流派之一。这得益她对评剧艺术的天赋、挚爱和颖悟,更得益于她深厚的艺术功底与深奥的创造力,才使新派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生命力。
我从小喜欢评剧,尤其酷爱于“新(凤霞)派”艺术。原因有三,其一,少年时看过家乡晋县评剧团的评戏,受其影响很深。其二,常到大伯家听留声机,放新凤霞老唱片,耳听目染。其三,到乡里上学的路上每天听到邻村西里庄播放“刘巧儿”的唱腔。后来又看了新凤霞的电影《刘巧儿》、《花为媒》。被她那脍炙人口的唱腔所吸引,为她饰演的“刘巧儿”、“张五可”所倾倒。在少年时代就萌生崇拜新凤霞的追星之梦。
这一梦想,终于在一九八九年得以实现。从此与新老师成为忘年之交,在此期间,曾拜读过她撰写的几本自传体著作,受益非浅。
回忆与新凤霞老师的接触和对新派艺术的学习研究,不仅深刻了解了新派艺术的形成和艺术真谛,也详细了解了她苦辣酸甜、悲欢离合的坎坷人生,更被她那朴实、坦荡、热诚、坚强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赵顺起夫妇与新凤霞合影
第一次到新老师家中拜访她,心里一直在“打鼓”,倒不是有多紧张胆怯,因为之前曾有过书信和电话联系,只是觉得新老一直患病,行动不便,此去登门拜访,自然会给老人家带来一些不便。
那天,小保姆把我引进小客厅。此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过了一会儿见老人家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侧身扶着门框,一步步缓慢地挪进客厅。从一进门,我一直全神注视着这位崇拜己久的老人。迟缓的步履,苍老的脸庞,眼角的皱纹和僵板的左腿。刘巧儿”、“张五可”与她如今的状况相比,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人。顿时,我的腿软了,目呆了,眼湿了,心碎了……
新凤霞是中华戏曲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代表人物之一。她情系评剧,执着追求,多才多艺,独树一帜。为中国评剧增添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中华戏曲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她是一位表演艺术家。
▲新凤霞在《刘巧儿》中饰刘巧儿
▲新凤霞在《花为媒》中饰张五可
新凤霞六岁跟姐姐学京剧,十三岁改学评剧,十五岁主演“三笑点秋香”轰动剧坛。她一生曾演出大小上百部剧目,塑造了诸多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刘巧儿》《花为媒》被搬上银幕,成为百看不厌的戏曲经典之作。她扮相俊美,朴实大方。嗓音甘甜圆润,清晰委婉。尤其她的“鼻腔共呜”、“疙瘩腔”令人神往。她的真假声运用自如,声情并茂;她的念白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形成了当今广为流传的新派艺术风格。除此之外,她执笔创作的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她是一位革新家。
▲《春香传》剧照
▲《无双传》剧照
解放后,评剧艺术发生了重大变革。新凤霞就是这一变革中一位突出的“革新家”。新凤霞天资聪明,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她借鉴兄弟戏种的音乐旋律,结合剧中人物情绪变化,同音乐工作者一起创作出许多新唱腔,丰富和发展了评剧旦角板式、曲调,如“喇叭牌子”、“降香调”、“格登调”、“凡字大慢板”等。
三、她是一位教育家。
新凤霞作为新派创始人,令很多人崇拜。从五十年代开始有诸多演员向她拜师学艺,她来者不拒,精心育人。她对学生们常说:“浇花先浇根,教人先教心,正人先正己,做戏先做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患病告别舞台后,仍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之中,她弟子众多,桃李满园,据不完全统计,她的亲传弟子有五十余位,其中包括其他剧种、不同行当及男性弟子。众多弟子,基本都是当时各院团的主演和中坚力量。如再加上新派再传弟子,“新派”队伍已成为当今评剧乃至戏曲界最为繁荣活跃的艺术流派之一。
四、她是一位画家。
▲新凤霞与齐白石
新凤霞从小唱戏,因买不起戏服,就自己画图样绣制。因为少年时有画花样的根底,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公公吴景州绘画的艺术影响和爱人吴祖光的指导,她爱画成癖,结交了不少像黄永玉、叶浅予、丁聪等书画界朋友。
更有幸的是,她得到了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赏识,拜齐为师并被收为义女。因此,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和教诲。齐白石爱徒有佳,还特意给新凤霞刻了一枚印章,上刻“霞光万道锐气千条”,其“霞”指新凤霞,“光”指吴祖光。
新凤霞笔下的“寿桃”、“牡丹”、“梅花”等作品古掘质朴,内涵雅趣。新凤霞系统学习了绘画技艺,尤其在告别舞台后,精心绘画并由吴祖光题字。她的画作学习继承了齐白石的风格,其构思新颖、色调明快、笔法简洁、灵动含蓄。她的作品在许多报刊上发表并被诸多收藏家和友人收藏。值得可贺的是,她渴盼已久开办个人画展的愿望,在经历三次周折后,“新凤霞、吴祖光画展”终于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顺利举办。
五、她是一位作家。
▲新凤霞、吴祖光夫妇
▲作者收藏的新凤霞图书
新凤霞作为民间艺人出身,文化知识不高,但她靠着要强的性格和刻苦精神不断学习文化。她凭借丰富的舞台实践和对戏曲强烈的责任感,于1957年发表了她第一篇习作《过年》,之后在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十月》等报刊陆续发表多篇文章。尤其患病后,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开始系统总结撰写她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经验,先后出版了《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等几十本、上百万字的专业书籍,成为梨园界乃至文学界罕见的高产作家。她的作品自然流畅、个性鲜明,集纪实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充分展现了她多棱角的艺术才华。
▲新凤霞惠赠赵顺起的国画
▲《新凤霞与小新凤霞》录音带
▲请柬
十九年过去了,新凤霞老师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艺术收藏品中,有老人家惠赠的书籍、《新凤霞与小新凤霞》录音带、举办书画展请柬和为我绘制的“寿挑”国画,在我书房中还挂着我与她老人家的合影像片,每每看到这些倍感亲切和怀念。
新凤霞对评剧艺术的贡献及执着、创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她创立的新派艺术定将,万古长青、永放光芒。
新凤霞老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