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梓荣 1172分享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当下高中语文议论文中因思维能力的缺失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谋篇布局的结构思维、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说理深刻的逻辑思维、新颖别致的逆向思维等方面进行分析,切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起来看看吧!

  心有“灵犀”一点通

  ——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界首一中 杨露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议论文写作 思维能力

  李商隐诗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感应灵敏,恰如那瞬间闪现的思维火花。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恩格斯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我国古代学者也提倡“学以思为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知,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写作教学的重点。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写作更是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然而当下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因思维能力薄弱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作文状况堪忧。

  一、当前高中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1、作文偏题现象十分严重。

  在高中语文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最严重的现象就是偏题,学生在开始写作的时候,在主题的规范下进行,但在写作过程中,若是没有理性思维的约束,很有可能导致作文越写越偏,最终偏离文章的主题。

  2、作文结构散乱,缺乏严谨性。

  学生在写作中如果一味地凭借一时的感觉,一气呵成地完成作文,写出的文章往往随意性很大,内容没有条理性,不会合理分段,整个布局杂乱无章,结构不够严谨。在思维混乱的情况下完成的作文,往往得分会很低。

  3、泛泛而谈,分析不够深刻。

  许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生搬硬套现成的模板,当字数不够的时候,就简单地堆砌材料,没有相应的议论分析;偶尔有一两句,轻描淡写一语带过,虽有分析却不能紧扣材料和主旨展开;或泛泛而谈,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使分析肤浅,不够深刻。

  4、观点不够新颖,缺乏创新性。

  高中学生的生活相对单调枯燥了些,日复一日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狭窄的生活空间,导致了写作素材的陈旧,同时立意观点也没有新意,老生常谈,缺乏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同样的话题下,为什么有些同学的作文能够紧扣中心,吸引读者,而有些同学的作文却如一盘散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的匮乏往往源自于其思维能力的薄弱,在具体的写作教学实践中,通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改善写不好议论文的状况。

  二、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谋篇布局的结构思维

  1、整体布局

  所谓布局谋篇就是将材料有序的、有机的组织起来,保证在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具有一定内部联系的整体过程。很多学生在拿到话题之后往往怕浪费时间,而连打腹稿的环节都省略,直接下笔,结果常常是下笔千字,离题万里,即便有时在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了问题,但时间已经不允许重写,这样的情况在当前高中生的写作现状中非常普遍。

  “磨刀不误砍柴功”,一定要在写作思路这一环节上加强练习。拿到题目,确定立意中心后,下笔作文前一定要找准文章各部分内容与文章整体之间的联系,确定好基本框架,再进行有序的内容与形式安排。学生文章整体布局水平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鉴于文章整体布局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讲解常用的文章结构,例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比式等,以及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当学生掌握了这些结构和方法后,老师就可以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写出作文大纲及段落布局。

  2、段落衔接

  在整体结构思路清晰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承接与过渡。段落之间语句过渡是否合理,是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结果的展现。在一篇优秀作文中,不可能只有一个自然段,必然是多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衔接要非常得当,语句过渡要较为合理。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段落之间的语句过渡训练,提高学生的段落衔接能力。

  (二)培养多角度的发散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案例l】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这则材料,我们运用发散思维,不难得出几个观点:

  从螃蟹的角度思考,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由此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从青蛙的角度思考,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时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由此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从整体上看,全面地把握材料,“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也属于切合题意。

  由此可见,多角度思维,就是针对题目所给的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着变换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立意点,再从中选择较为新颖的作为文章中心。同一事实,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有独特的想法。多角度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答案,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才组成我们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三)培养说理深刻的逻辑思维

  说理是议论文的核心和灵魂。议论文讲究议论辩证,说理深刻。说理的实质就是论证逻辑思辨过程的展现。要说理深刻,必须充分展开和紧扣论据,教会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来挖掘内在本质,从而形成对人生的思考,以及社会意义与价值,学会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全面地看待问题。这样的说理让人信服。反之,文章的说服力就不强。

  【案例2】《璞玉待琢——重温过去 创造奇迹》(选自学生作文)

  “中国,这个已在世界之林中扎稳根基的泱泱大国,已由过去的‘中国制造’转变为如今的‘中国创造’,这正是不忘过去,不忘历史,展望未来,创造奇迹的深刻体验。”在本段由点到面的论述中,只言及“由过去的‘中国制造’转变为如今的‘中国创造’”这一表象,而忽略了引起这一变化的深层原因,这就是由过去的“温故知新”慢慢地顺应国际潮流,变得更加重视“温故创新”。若能将“中国制造”与“温故知新”、“中国创造”与“温故创新”联系起来进行论述,更能彰显本质,深化论点,见出新意。

  重视分析说理过程的训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论、理由说多了,学生自然就会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学到的种种论证方式及议论技巧,就能逐渐摆脱那种“思维不够故事来凑”的困境。

  (四)培养新颖别致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思维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思考,去发现新题材、新立意,古今中外,有众多运用逆向思维创新的佳作,为学生树立了典范。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的过人之处在于,他适时调整了思维方式,转换了思维方向,冲破了人们普遍的思维定势,运用逆向思维,使水“主动”离开人,而不是人“主动”离开水。

  作文中的逆向思维,是要避开一般同学的构思或立意,巧妙地从相反或对立的角度立意,超出常规。比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虽借此勤学苦练,修得“诗仙”,终成正果,然而今日看来,“铁杵磨成针”,费时费料,真是得不偿失。再说“杞人忧天”,是说古代那位杞人非常担心天要崩塌下来将无处栖身,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忧天”也有一定的道理,强调人类对地球应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从而防患未然。

  学会逆向思维,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使其增强作文兴趣,写出独辟蹊径、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心有灵犀一点通”,思维能力提高了,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就能敏锐地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灵犀”,从而起到一点即通、触类旁通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参考文献:

  【l】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张静.逻辑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2(12):

  【3】黄春兰.高中作文教学中议论文思维训练序列的构建【lJ】.文教资料,2013(36)

    热门标签

    59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