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发展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发展,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发展
【摘要】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如果说积累知识是量的储备,那能力培养就是质的飞越。而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不得不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圣贤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开展一切课堂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可以谈教师的质疑和引导,才可以谈师生的合作与探究,才可以期待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发展 课堂氛围
当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语文谁都可以教的时候,我想也许只有语文老师自己最清楚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和魅力。语文绝不仅仅是一门死的学科。小说让你在跌宕的情节中体味人生百态;散文让你在优美的文字间尽情徜徉;诗歌更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国人的骄傲,凝练的语言下隐藏着饱满的情怀,历经千年沉淀,至今读来依旧令人血脉偾张。如果说数理化是理性的构建,语文就是感性的熏陶,人文的气息赋予了它太多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既增加了语文教学的难度,也增添了语文学科的魅力,让我们不得不在迷茫中不断的寻找出路。
怎样才能有效的将语文教好?众所周知,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如果说积累知识是量的储备,那能力培养就是质的飞越。而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不得不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圣贤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怎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方式多种多样,但今天我想说的是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有已经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我很认同。当我批阅高三的作文遗憾地发现他们的水平与我现在所带的高二作文水平基本持平时,得到的不是高二水平高的欣喜,而是关于高中三年学生作文水平有多大提升空间的担忧。所以,也许,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因为年级的升高而使自己的能力得以顺利的发展。发展是什么?我想学生的发展就应该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再将未知发展成已知的循坏往复的过程,就如上楼梯,看似每一步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但当你回头看起点时,你已经站在了很高的位置。所以我想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应从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开始。
如何才能准确的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不断的向前发展?这是一个需要思考更需要用时间去证明的问题。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许难不倒所有的任课教师,可要利用好最近发展区,将学生由已知引入最近发展区,再突破最近发展区,进一步的创设新的发展区这一过程也许远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和轻松。也有不少前辈从技巧方法上做过探索与尝试,但我想也许他们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当我们的设疑引导得不到学生有效的回应,我们又能从课堂教学中收获多少。朱光潜先生曾提出学习不能太懒,而这恰恰就是现代大多数学生的通病,不喜欢读,不喜欢记,不喜欢写,更不喜欢的就是思考。我曾用“推磨”理论形容过现在师生的关系,师就是推磨人,生就是磨。磨自身不会转动,它能创造出的那一点大豆的精华也是老师一人在奋力的推动下产生的。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又如何指望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我们?所以我更主张在讲方法技巧之前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就像楼层的高度取决于地基的坚实与否,粮食的产量取决于风雨的调和与否。
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从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始。新时代的师生关系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教与被教的关系,教学上,学生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和中介,力求为每一位学生搭起一座通向最近发展区的隐形桥梁。而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是互相关心的亲人和彼此尊重的朋友。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不再向家长倾诉,不愿找老师交流。也有教师曾感慨的说,学生更喜欢年轻老师,有话可说,与自己则是有代沟的,许多家长似也有这种想法。但我认为不然。所谓的代沟往往是年龄或生存时代的巨大差异造成的,是否真就不可避免。孩子虽然还没有四十年的阅历,但我们却曾有十七八岁的青春,学生虽没有从我们的时代走过,但我们却在他们的时代活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放下长者的身段努力让他们去了解我们的时代,并尝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当我们的学生完全没有想与我们交流的欲望时,课堂上的完美配合将何从谈起?学生的思维培养又将归于何处?最近我在讲授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时就发现,只有当课堂的氛围达到一定的和谐的点时,学生才能给你以强烈的回应,这时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而这样的课堂并非常态,所以我不得不去反思,一味地堆砌知识,奋力的带动学生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有学生也像老师一样投入课堂,课堂才不会是属于老师一个人的舞台。
当然,除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科学设置课堂问题,给学生以适时适当的引导。
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设置的难易度尤为重要。它既要能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同时又能通过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自己的联想来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如同摘果子,既不能摘不到使他们缺乏信心,又不能太容易而使之缺乏挑战性。比如一次作文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作文开头,尤其是针对议论文的写作。常言道,议论之美在于理趣,但理趣并不排斥形象性。许多学生习惯了开门见山点材料或者发表观点的开篇方式,文章缺乏生动性。但朱光潜说:“说理文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因此,学生已知的寓言故事,人物事迹,文学形象等都可以派上用场,这就使他们不至于没东西可写,又要重新认识已知素材并将其准确的运用到写作中,这时我只是给学生一定的事例展示,加以语言引导,反应还是很明显的,在接下来的“坚持梦想,永不言弃”的作文练习中已可以初见成效。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问题的设置还要注意层次性,若只针对个别人,效果定是不理想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方能长久。
二、 及时反馈,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课外作业的布置主要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课堂练习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找准最近发展区,理论上给以引导,实践上还要及时操作,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让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当然老师的反馈一定要及时,比如针对学生创作的作文开篇,诗文诗句的扩写训练等可以通过同学间交换阅读,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实践给予回应,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予以指导。一节时长有限的课堂,与其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不如留些时间给学生思考,留些时间给学生操作,毕竟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说课堂作业的设置才是每一个任课教师应该精心准备的,不可将就。
总之,忽略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去谈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培养我觉得是吃力而收效甚微的,所以,找准最近发展区并利用好最近发展区才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正确思路。
最后,我想说,同仁们,别忘了,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开展一切课堂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可以谈教师的质疑和引导,才可以谈师生的合作与探究,才可以期待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思维是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最近发展区则是思维发展必经的阶段,是止步于前还是继续发展关键就看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认识多少,把握多好。相对于理性的分析我更愿从感性的角度去探索,这也许就是语文教师的天性,至于理性就交给数理化老师去培养吧。这是我对发展思维的一点肤浅的思考,写完这篇文字,更重要的任务还在等着我,那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去实践,期待着现在的学生会是我这一反思的第一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