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力才有创造力

梓荣 1172分享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孪生姊妹,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匮乏意味着想象力的薄弱,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放飞想象力才有创造力,一起来看看吧!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元素

  不仅“艺术”需要想象,“科学”也需要甚至更需要想象。单靠线性的逻辑思维难以突破常规思维的框架实现创造,否则人人都能依循简单的逻辑推导而轻易创造。计算机具有超人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却不能有任何发明创造就是证明。原因很简单:逻辑思维只是一种从已有前提出发的思维,得出的结论其实已隐含在前提中了。逻辑只是将原来隐含的东西发掘出来,挑明而已,从根本上说并无创新。

  要想真正创新,必须冲破旧的前提及其逻辑体系,这就需要直觉、灵感和想象,才会顿悟和突破。艺术想象完全可以沟通借用于科学思维中,以扩展科学发现的视角,增多科学思维的灵感,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爱因斯坦说:“创造并非逻辑推理之结果,逻辑推理只能用来验证已有的创造设想。”他在创立相对论时,就是借助想象中的“追光实验”来完成的,爱因斯坦称之为“思想实验”(《文汇报·具象思维之妙》1999年7月15日)。钱学森也说:“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列宁指出:“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能发明微积分。”

  中国教育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09年教育发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上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可是计算机时代,这种能力还有多少价值?),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9月9日)。美国总统竞选人费奥里娜,评价中美国教育时说:“中国人没有创业精神,也没有创新意识,还很‘缺乏想象力’”、“美国人不应和中国人在通识教育领域竞争”。教会学生创新、冒险和想象才“是美国人所独有的财富,我们不能失去”。(丁刚:《费奥里娜错在哪儿》《环球时报》2015年5月29日)。

  我们暂且不论费奥里娜对中美教育的认识以及“通识教育”(包括数理化、人文经典等在内的基本教育)和“创新想象力”关系的评价是否准确,仅从费奥里娜的话语中,我们起码可以解读到以下信息:一是“通识教育”不等于“创新教育”。二是美国人对“创新、冒险和想象力”的重视胜过“通识教育”;三是中国教育不利于创新想象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外共识。事实表明,无论是科技还是人文创新,美国都远超中国。

  研究表明: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是有“黄金期”的,过了某个“黄金期”,是很难弥补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初中阶段是想象力最丰富时期,本应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阶段却被要求大量识字、学英语、搞奥数等机械记忆、模仿性教育。正如过了语言最佳发展期的“狼孩”再难学会人类语言一样,过了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发展期的孩子,也很难培养想象创造力。

  一个美国美术教师来中国进行教学交流,她让大家以“圣诞节”为题创作一幅画。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画的内容都惊人的相似——圣诞树。美国教师很奇怪,怎么大家思维都一样呢?原来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画着一棵圣诞树,孩子们正在照着描。于是,教师把墙上的圣诞树遮起来,要求大家根据想象,创作一幅“有个性的画”来表现主题。没想到,这些看起来画技高超的孩子却抓头挠腮,冥思苦想,无从下笔。这个事例反映了中国学生想象力的薄弱。

  中国教师喜欢问画得“像不像”,美国的教师则喜欢问画得“好不好”。两者的价值取向、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像不像”的标准有样板,培养的是模仿力;“好不好”的标准是想象,培养的是创造力。许多画家说:“如果孩子想要画画,15岁以前最好别做任何技术训练。因为过多的技巧训练,会丧失宝贵的艺术想象力,使其日后成为画匠,而不是画家,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

  正因为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所以现在已难以看到像李白、李贺、吴承恩、郭沫若这样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浪漫想象大师。诗歌这种最需想象的文体也日渐衰微,中国的科幻小说及影视作品极度匮乏,几乎是零。像“指南车”、“木牛流马”、“四大发明”、“浑天仪”、“地动仪”……那样的充满灵气与想象力、震动世界的科技首创成果更是缺乏。我国人口世界第一,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绝对数量,恐怕也是世界第一。中国学生又那么勤奋刻苦,但我国的科技创新力、竞争力却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且连年下降。“诺贝尔奖”这一标志国家、民族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国际大奖,几乎与我们无缘。我们有巨大的人口优势,却没有人才优势,这与我们悠久的文明史以及14人口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已危及到21世纪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危及到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教育理念陈旧制约学生想象力

  我们的教育观念,一直是重知识轻想象。电视台热衷搞的多是些机械记忆性的“知识竞赛”,如汉字听写大赛之类。很少看到像“青少年头脑奥林匹克竞赛”那样的“智力竞赛”、“创造想象力竞赛”——创造想象力竞赛的特点是,没有标准固定答案,而且需要手脑并用,看谁的答案最新奇、最富创造想象力、最与众不同、最巧妙,谁的分数最高。如韩日电视台开展的“超级变变变”等。

  有时孩子们偶尔爆发出想象的火花,也被我们有些老师“及时”地浇灭。曾有一位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问:“气球为什么会飞上天?小猫为什么要洗脸?”孩子们童趣十足地回答:“气球飞上天去捉小鸟;小猫用爪子洗脸是它没捉住老鼠害羞了。”主持人煞有介事地一一否定:“答得不对,答得不好,气球飞上天,是因为里面的氢气比空气的比重轻、密度小,所以飞上天了;小猫洗脸,是因为它的皮毛里有一种物质被太阳一照就会变成对身体很有用的维生素D,猫通过舔毛来增加维生素D,强身健体,增加夜视力。”

  可以说,单从“知识”角度看,主持人给懵懂孩童们灌输的这些抽象“大道理”不可谓不正确,孩子们的回答是天真幼稚、不合“逻辑”的,然而又是那样充满幻想灵气、富有童趣诗意、含有创造因素的。问题是“知识”与“想象力”哪个更重要?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就给出了答案,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迅说过:“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想象力与知识的关系,犹如源泉与水流、树木与花果的关系。想象力是知识产生的动力和源泉,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就是扼杀了一切知识产生的源头和基础,是本末倒置。可在某些教师不断地否定、灌输下,孩子们还敢大胆想象、踊跃创新吗?学生们觉得弯弯的月亮像香蕉、像镰刀、像太阳公公笑眯眯的嘴巴……很形象,也很有情趣,可有的老师说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书上说的像“小船”。童言无忌,童思更无忌,童蒙时期是培养想象力、创新力的最佳时期,可是他们那轻灵善飞的想象的翅膀,在陈旧教育观念绳索的捆束下,失去翱翔的自由,渐渐地萎缩、退化,直至丧失功能。只会循规蹈矩,揣摩成人的用意,尽力说出与教师、书本一致的答案——学生们已习惯于用一个脑袋思维,用一张嘴说话,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有脑研究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对右脑想象力的培养,随着教育层次的升高,反呈下降趋势,待获得博士学位后,就几乎全部“教育掉了”。一批又一批掌握了大量“知识”,而缺乏灵气、想象力,木气十足的“两脚书橱”来到社会上,正像只能吸进了大量的水,却喷不出一丝清泉的沙漠一样,有何意义?我们民族还有什么创新力?我们的文艺、科技又怎能发达进步?

  发达国家重视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与我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保护、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所以培养儿童丰富的想像力为特色的“想象幼儿园”, 其中有“太空世界”的畅想,有“童话世界”的表演和新编,有“手工车间”的制作、缝纫、烹调等,有“艺术园地”的描绘诗歌或儿歌的意境、雕塑、雕刻等,有“乡村或往古生活”的想象再现……又譬如老师问:“花为什么会开?”孩子们的问答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 “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 “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更漂亮。” “她也长耳朵,想听听小朋友唱歌。”……老师的原本答案是“春天来了,花就开了。”可是面对孩子们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象一朵朵亮丽的鲜花一般的妙答,老师放弃了原先准备好的“标准答案”,象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微笑着一一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道:“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她,就仰起小脸,笑了。”(《中国青年报》1995年11月8日)。这位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先进的,她知道“想象”重于“知识”,她不用“唯一”来取代“多样”,放弃“标准答案”这束缚儿童想象的绳索,放飞了一群可爱的想象的白鸽——多样化的教育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人才,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作品、产品,才能创新。

  另有一篇美国小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几个小男孩到郊外去玩,在芦苇中发现了一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有说是恐龙蛋……争论没有结果。他们决定把蛋拿回去放到孵化箱中去孵……蛋壳快破了,大家紧张地盯着看——哈,蛋里孵出的是里根总统!”这篇充满童趣、结尾出人意料的文章,受到美国人民广泛赞誉,被多家报刊转载,反映了美国人民富于幻想、幽默宽容的性格。正因为美国人推崇想象,所以它是科幻大国,创新大国,文化科技及军事大国——“强大的美国来自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封底名言)。

  试想那篇美国小学生作文若出现在中国,孵出的是一位中国领导人,会是什么情形?——恐怕不但得不到高分,还很可能被看作有政治问题。即使现在环境宽松了,不会扣帽子、打棍子,但被视为不合情理、胡编乱造,不给高分是可完全可能的——我们太缺少幽默、浪漫和鼓励幻想的文化传统和氛围。可见不同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产生不同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和不同的教育结果。

  如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加强艺术教育,开发右脑,激发想象力

  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管语言、逻辑;右脑主管灵感、想象。而艺术有利于开发右脑,激发想象力。鼓励儿童至少学习涉猎一门艺术,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对培养想象力极为有利。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大师或精通文艺。李四光是地质学家,但他也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达·芬奇是画家又是杰出的工程师、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个出色的小提琴手,他说:“如果不是音乐艺术修养,将一事无成。”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艺术上的修养使他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钱学森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中华网《钱学森最后一次谈话震撼国人》2009年11月6日)。钱学森多次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

  钱学森晚年所倡导的“大成智慧”(集大成得智慧),其核心理念就是:打各学科的界限,把科学与艺术结合,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结合……钱老经常说:“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有艺术。”他强调:大科学家尤其要注意‘性智’”(钱学森把智慧分为文学艺术的“性智”和科学活动的“量智”)。

  (二)不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特别不要超前识字

  1.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过早过度的知识学习、死记硬背的识字教育,表面上孩子早慧、识字率高,但对儿童的发展极为不利,会让儿童的大脑认知过早符号化、抽象画、模式化,可塑性大大降低,破坏想象力,而且是不可逆转的。过度开发孩子的左脑,右脑受到抑制,影响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也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中国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学完了,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似乎很扎实,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已被破坏,由此造成了中国儿童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弱于主动想象思考——“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2..德国人故意让孩子输在起点。为什么8200万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秘诀是“不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点,赢在终点。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德国不只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三)利用教材,培养想象力

  如爱因斯坦“想象追光试验”证明“相对论”:如果有人坐着一把椅子看电影,并以火箭的速度后撤。当火箭速度接近光速时,眼前的影像就会停止;当火箭速度超过光速时,眼前的影像就会回放……由此证明“相对论”。

  教学《菜园小记》引导想象:咱们这一课要体验劳动的乐趣、田园的乐趣。请同学们看书后合目,在大脑中放映菜园的图像。这图像越来越鲜艳,越来越逼真,越来越大,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在脑海里,而是在我们四围。一行行果树下面是一片片菜畦,我们站在菜园里,站在畦垄上,前后左右都是碧绿的菜苗,空气中飘来泥土的芳香,青菜的芳香。同学们踩到畦垄了吗?闻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吗?学生们闭着眼睛,笑眯眯说:踩上田垄了,闻到土香、花香、菜香了!那我们就间一间苗吧!同学们弯下身子间苗,课堂上洋溢着轻松愉悦劳动气氛。

  (四)巧设问题,启发想象力

  学习《卖炭翁》启发想象:谁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卖炭翁被抢之后的神情?他回家如何面对缺衣少食、嗷嗷待哺的妻儿老小?有学生说:他两眼含泪,眼巴巴望着被抢远去的炭车,寒风吹起他单薄破烂的衣衫,在寒风中他又冷又气,瑟瑟颤抖。有学生说:他双手抱头,蹲在地上,呜呜地痛哭,周围的百姓们也都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有的说;回家后,看到两天没吃东西的妻儿老小蜷缩在冰冷的炕头,一家人抱头痛哭……

  教学小说《等待散场》引导想象:小伙子在等待心爱姑娘时是怎样的心情?他都想到了什么?想象着描述一下他们相见后的情景。有学生想象:小伙子想到女友在观看《天鹅湖》时沉醉的表情、甜美的笑容、迷人的眼睛;有学生想象:散场后他和女友“执手相看泪眼”,女友嘘寒问暖、软语温存。有学生想象:女友会对他敞开心扉、吐露爱情……

  (五)写作实践,发展想象力

  开展想象力作文大赛,如:“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写一场你想象中的音乐会”、“描述与古人或未来人的一次对话”、半命题作文《假如我是_________》、命题作文《二十年后的我》、教学《等待散场》,以《散场以后……》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情景描写文字等等。

  (六)利用中外故事启发想象力

  如宋代命题绘画“深山藏古寺”、“竹锁卖酒家”、“踏花归来马蹄香”。清代竹禅大师应诏用五尺宣纸,画出九尺高的观世音站像——画一个弯腰拾取净水瓶中柳枝的观音,直起身来刚好九尺——靠的就是想象。

  有机物“苯”的存在已经得到了普遍承认,但化学家就是找不到苯的分子结构式。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为寻找答案进入了着迷状态。一天他坐马车回家,由于过度劳累,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幻想状态。他发现自己所设想的种种苯分子结构正在翩翩起舞,其中一个分子结构式忽然变成了蛇,这蛇首尾相衔,成了一个环……这一瞬间幻想启发,使他终于画出了合理解释“苯”分子化学性能的环状分子结构。

  (七)动手操作发展想象力

  多位专家指出,孩子的想象力多在幼儿时期开始养成。观察小虫、动手制作、绘画、往水里扔石头、拆开小闹钟……这些看似平常甚至有破坏性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想象探索的本能,要悉心保护开发。

  众所周知,教育是兴国强国的基础,但并非任何教育都可以兴国强国,私塾教育、八股教育、应试教育就不能兴国。只有致力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教育才可以兴国。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至关重要。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想象力、创造力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59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