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激发灵感发掘潜能引导创作

梓荣 1172分享

  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怎么激发灵感发掘潜能引导创作,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自然科学教学 青少年 科技创新人才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在他的笔记里这样写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由此可见发现问题是多么的重要。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巧妙地改变方式或不断创新,向自然界摄取生存的必需品,并千方百计地提高生存质量。总体说,人类无论是在原始社会的洞人活动,还是发展至今的高科技信息活动,都是在观察自然、研究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类把丰富的实践进行总结,升华为理论,又指导实践,自然科学就这样产生和发展起来,成为一门科学。

  自然科学记载描述了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风云雨雪、声光电磁等方面的知识,它涵盖了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天文、地理等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现象和改造世界及提高生存能力的必修课程。自然科学课,通过一些有关知识实验的初步演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科,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投身大自然,树立科学世界观,树立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远大理想有着重大的意义。

  然而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除了指导学生怎样解题以外,很少让学生学习如何思维与问题解决。基本的技能训练也主要集中在阅读、书写和算术上。甚至有人认为,思维策略是用不着教的,因为没有受过任何正规学校教育的入,也都会抽象、分类、概括、推理、归因、形成假设,想象活动过程可能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们能自发地思考和从事问题解决,并不意味着他们思维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很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界定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科学探究是其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让问题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起点。

  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激发其灵感

  巴尔扎克曾说过,“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海森堡也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了问题。学生就会去思考,去探究。

  而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呢?首先,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意识。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瓦特,由水开看见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并保护好学生的好奇意识。让学生由好奇产生好问。其次,教师要善问,让问题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敢于质疑解疑。再次,注重在实践中去质疑,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无论是观察还是实验,教师都要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自由使用这些材料,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从而激发质疑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思。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值得注重的是,在学生提问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仔细分析,及时鼓励,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利用自然科学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其潜能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问才能提高,有疑问才能思考,有疑问才能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越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越明,记忆力越敏锐。要培养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就问题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的失败感和短时的焦虑,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所以在科学实验探索中有意设置一些小的失败的演示实验,发动学生提出解决方法,这样做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得到更好发挥。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

  三、让学生学会联想,发展探究、创新思维

  联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教会学生各种联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联想,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联想。思维又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质疑问题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提问表明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

  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创新思维的开端。思维活动一开始。探究行为也就会主动启动,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往往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而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创造,因此,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让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给学生多一些提问的机会,多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四、学好自然科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正确的人才培养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包含着做事和做人,充满着认真实验一仔细观察一系统分析一归纳总结一为人类谋利益。自然课描绘、记载、分析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指出自然界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得到第一手可靠准确的信息。并把信息进行系统认真的分析之后,采取有效的控制和利用。这个办法不但有利于学好自然科学,还可以应用到社会科学上,不就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了吗!这正是当今社会“三大论”的思想基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产生,使培养能适应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课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五、学好自然课,有利于发明创造

  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缺少一把打开这一神秘宫殿的钥匙。发明创造需要发散思维,需要灵感,需要设置情景,需要想象力,还需要实验,需要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自然学科正具备这些特点显示出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发明创造。自然课要求人们到大自然中去,利用自然界设置的情景,有力地激发灵感。同时大自然的大实验室还为我们提供广阔的和免费的实验场所。例如,利用叶子划破皮肤的启示,鲁班发明了锯子:中顿从苹果下落现象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发现了牛顿定律。这一切的一切,都雄辩地证明只有观察自然,探索自然,才能实现不断的发明创造。

  总之,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抓好创新教育的今天,有许多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抓好自然科学教学已成为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工作。为了培养能担当跨世纪重担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认真地抓好自然科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我们的学生喜欢去发现事物,去创造事物。

    热门标签

    59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