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创作灵感哪里来
本文论述了灵感的含义,探讨了园林艺术创作灵感具有目的性、突发性、随机性、必然性等方面特征,提出了园林设计者必须通过投身自然、遍游园林、钻研绘画、饱读诗文、加强美育等途径逐步培养灵感,并要保持宁静的心理状态和敏锐的捕捉意识,及时抓住灵感。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园林艺术创作灵感初探,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灵感;园林艺术;创作
灵感是园林设计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园林创作离不开灵感,没有灵感的帮助,设计师是无法设计出构造优美、意境深远的园林的。认真研究灵感,激发灵感,抓住灵感,充分发挥灵感的威力,对园林事业的发展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 灵感的含义
灵感一词广泛应用于艺术领域,现代英文解释是:influences arousing creative activity in literature,music,art,atc(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激起创造性活力的感悟)。中国《辞海》解释是:“谓感情突然涌现也,天才卓绝之文艺家在创作时,每有此种情况”。可以说,灵感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与自然、社会等诸多环境相接触,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深受感触而突然感悟,创造力表现出极度活跃的一种精神状态。从认识论看,它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量变引起质变,导致认识发生质的飞跃;从心理学看,它是错综复杂的神经联系的忽然沟通;从信息论看,它是大脑这个信息载体对所载信息的大量释放;从系统论看,它是诸多子系统构成更高一级新系统的最初瞬间;从耗散论看,它是作者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发生巨涨落而使无序走向有序的阈值时刻。灵感作为一种超常规跳跃式的思维方式,不是循序渐进地来完成不同层次的升腾,而是处于临界阈值时,以爆发的方式来完成由低级向高级的飞跃,因而表现出了速度快、时间短、来势猛的特点。人们处于某种环境之中,感知外界的事物,获得大量的信息,这众多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不同的信息系统,贮存在人脑的意识和潜意识之中,在通常的情况下,它们是按照不同的需要,或者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或者对新获信息进行贮备,都是局部的,限定在某一系统,至多在相邻系统中,但是到了某种特定情况下,由于外界某事物的刺激,使某一系统的特定信息突然加强,打乱了原有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各种信息纷纷而来,原有系统迅速崩溃,新的系统迅速形成,神经活动加强,精神高度亢奋,认识豁然开朗,思路顿觉清晰,思维十分活跃,创造力非常旺盛,也就是说,灵感出现了。
2 园林艺术创作灵感的特性
园林艺术创作灵感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以大自然为蓝本,以文化为指导,以设计园林为目标,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思索,突然感悟而茅塞顿开,构思一下子形成时的那种精神状态,它具有以下特性:
2.1 目的性 园林艺术创作灵感区别于文艺创作灵感的,首先在于它的目的性。文艺创作灵感完全是一种潜意识,在灵感出现后,发现了它的特殊价值,促使作者产生创作的欲望,诗歌、小说等文学艺术都是先有灵感后有创作欲望。而园林艺术则不同,并不能有了灵感就要去造园,而是先有建造一座园林的计划,甚至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有了这个创作动机,然后根据园林的要求及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挖掘灵感。它是以设计某一特定园林为目的,继而在意识的驱动下,深入潜意识寻找灵感,最后在潜意识中完成。它首先必须具有创作欲望,带有明显的目的性。
2.2 突发性 虽然园林艺术创作灵感带有目的性,而灵感何时到来,是什么样的灵感,却是事先难以预料和控制的,而是突如其来、稍纵即逝的。设计师在构思时,有时虽然长时间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仍然毫无所得,难以下笔,但突然间,由于某个相关或不相关的小事物,触发了设计师的灵感,于是,思维像飞流直下之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势直冲过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巧妙的构图、优美的景象、深远的意境,皆从设计师笔下,汹涌而出,一挥而就。灵感来时是“突然而来”,去时也是“稍纵即逝”,来无影、去无踪,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若夫应感之会,通寒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就是对这一特征的形象总结。因此,我们必须珍惜灵感,及时抓住灵感,不要随意放弃灵感。
2.3 随机性 园林艺术创作灵感的到来也是随机的,它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异。在创作实践中,某个设计师常常会因某种偶然的机遇而得到感悟,触发了灵感。不同的设计师的触发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设计师,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绪不同,所能引起触发的机遇也不一样。人们在高度专注的情况下,虽然储存在人脑中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但当它们还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时,灵感是不会光临的,只有当它们布列成阵、豁然贯通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感到茅塞顿开,大彻大悟。在园林艺术创作中,必须摒弃坐等灵感光临的荒唐幻想,而要创造条件,产生灵感,随时准备迎接灵感的到来。
2.4 必然性 园林艺术创作灵感虽然带有随机性、偶然性,但同时也存在合理性、必然性,是蓄积已久,势不可遏,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灵感是一种思维方式,园林设计师长期投身自然,并进行苦苦思索,偶遇某事物突然触发,唤起他的兴奋,全部心血都活跃起来,把自己的心境、爱好、欢乐与大自然结合起来,并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相融合,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突破有限,通过无限,进行丰富的想象,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样就产生了灵感。可见,灵感的产生与所激发的事物,园林创作的要求,当时的社会背景,当地的自然条件,作者的文化程度、阅历、好恶、情绪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特定的灵感。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下,往往也能产生相同的灵感,这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他们同样发现了这种联系,所谓“天人合一”,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要破除对灵感的神秘观念,科学对待灵感,充分利用灵感,设计出优美的园林。
3 培养园林艺术创作灵感的途径
灵感在园林艺术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灵感,想设计出优美的园林是不可能的。郑板桥说:“作文勉强为,荆棘塞喉齿,仍兴勃发处,烟云拂满纸”。园林设计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但是,灵感也不是天生的,设计师只有保持着火一般的热情,长期地深入生活,进行艰苦的艺术探索,献身于园林事业,才能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召唤灵感的到来。
3.1 投身自然,体会自然真谛 园林是大自然的浓缩和再现,把名山大川、小桥流水、田园风光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达到使人们“不出城廓而得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获林泉高致”的效果。园林是天然山水、树木花草、假山叠石等自然界物质材料构成的,大自然的许多事物能够激发设计师的灵感,诸如山的壮丽、水的明洁、泉的风流、瀑的潇洒、松的挺拔、竹的飘逸、藤的缠绵、花的骄矜,都能给予设计师丰富的内涵。各地区自然环境不同,园林艺术也各异。杭州园林巧借西湖之景,徽州园林喜与田野村舍结合,岭南园林常表现庭院特色,苏州、扬州自然景观少,就人工叠山理水,创造景观。园林设计源于自然,师法自然,创作灵感当然也是来自于自然。园林设计者必须抱有最大的热忱,投身到大自然中去,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内在奥秘,凝神静思大自然的生命实质,深切领会到大自然的真谛,设计的园林才能有自然之真景,有辽阔的视野,有深远的意境。
3.2 遍游园林,借鉴百家之长 园林艺术经过数千年的漫长过程,各地区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诸如北京皇家园林庄严豪华,苏州园林自然质朴,扬州园林小巧玲珑,川西园林清新典雅,徽州园林亲切纯朴,杭州园林淡丽柔和,岭南园林简洁隽秀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借鉴。园林设计者应该遍游园林,饱读各地、各时代的园林书籍,借鉴百家之长,在脑海中形成深深的印象,通过游园、品园、分析、理解和升华,把各地大量园林艺术的共性和个陛都埋藏到意识和潜意识之中,到要设计园林时,灵感就会飘然而至。
3.3 钻研绘画,加强美术基础 园林素有“立体山水画”之称,园林布局与山水画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西洋的纯粹风景画所采取的视点,多为平视的一点或二点透视,主要为静态空间构图,因而西洋园林总是采取中轴线贯穿全园,设计严格的对称、精确的比例和严整的几何形图案式景观,一看便尽收眼底。而中国山水画采取散点透视,运用鸟瞰动态连续风景构图的表现手法,因而中国的园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游人从进园开始,随着游览路线渐渐深入,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有隐有显,有虚有实,这种一景接一景连续出现的风景布局,也就是连续风景构图,与中国画是一致的。作为园林设计者,首先必须学会绘画,精通画理,要博览古今名画,研究和借鉴画论,把园林布局与绘画构图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灵感,创作出具有“画意”的园林,达到如画般的境界。
3.4 饱读诗文,增加文学修养 园林艺术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园林不仅要具有画意,还要具有诗情,有诗一般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出优美的自然景色,借景抒情,达到“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境界。园林中还须题点景名,题写对联,好的景名、对联,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扩大和延伸园林本身所不能达到的意境,提高园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有助于游客更好地欣赏,甚至还能产生设计时作者尚未想到的艺术效果。园林设计者一定要饱读诗文,增加文学修养,灵感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设计出具有“诗情”的园林,配以精彩的景名和对联,引导游客与设计者产生共鸣,领略到园林的真趣、神韵和意境,陶醉于优美的景色之中。
3.5 加强美育,提高美学素质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而美是艺术的根本属性,离开了美,园林也就失去了生命。园林创作不是自然的简单模拟或无机凑合,而是美的再创造,是把客观物象即自然界美景变成设计者的审美意象,再由其审美意象转化成为艺术形象即园林。显而易见,园林设计总是在美学指导下进行的。西方崇尚人工美,设计的园林就是规则形的图案,使人一览无余,表现了人类要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中国崇尚自然美,设计的园林就是描绘自然界美丽的“形”,表现自然界气势的“神”,寄寓设计者超然的“情”,使客观山水和主观情思融为一体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林设计者一定要加强美育,提高’自身的美学素质,才能激发出美的灵感,设计出美的园林,凝聚起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操和审美理想,输送给游客,诱发游客的审美机制,引导游客的审美活动。
4 捕捉园林艺术创作灵感的条件
灵感的内容往往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它具有实现于意识的可能性,但不一定就能变成现实。在潜意识之中完成的灵感内容,如果你不及时捕捉住,它就可能被潜意识中的其它活动所冲淡,甚至淹没,再也不会浮现。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抓住灵感,使灵感内容由实现于意识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在园林设计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4.1 保持宁静的心理状态 要捕捉园林艺术创作灵感,首先必须适时放松紧张的构思和排除其它心理活动的干扰。因为在园林设计紧张的构思过程中,存在着神经过程负诱导规律的作用,使构思兴奋中心周围的神经活动受到抑制,必然导致思路的狭窄,而在现有的思路之内又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这时就应该放松紧张的构思,通过诱导规律,帮助周围抑制状态的神经区域恢复兴奋,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更多的相关记忆表象在潜意识中活动,为灵感提供原料,很多灵感都是在园林设计师停止构思、宽心休息时出现的。排除其它心理活动的干扰也非常重要,因为潜意识活动缺泛意志的推动,没有意识的监督,而且灵感也是在黑暗王国里发出的成功信息,透过潜意识的黑幕已经变得很微弱,所以稍有干扰都有可能把它“惊吓而退”而不再出现,许多灵感都是在园林设计师心平气和甚至睡梦中降临,就是这个道理。
4.2 保持敏锐的捕捉意识 要全面捕捉到园林艺术创作灵感,还必须时刻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随时准备接受来自潜意识中的信息,努力形成一个反应的“警戒点”,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了信息就立即接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经验的园林艺术家都清楚这一点,他们表面上在玩,在笑,可是那一颗捕捉灵感之心却始终在留着神,保持高度的敏锐,密切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时刻准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灵感。
今天正处于突飞猛进的时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园林艺术自然不能停滞不前,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认真研究灵感,大力挖掘灵感,充分利用灵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敢于立非常之境,善于造惊人之势,开创一代新风,促进园林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