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由课文语句激发写作灵感

梓荣 1172分享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由课文语句激发写作灵感,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成了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在翻阅了初中阶段的六册语文教材后,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小作文练习给了我启发。教材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有此类练习,练习三中要求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既然可以用课文内容来触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为什么不尝试着直接用课文语句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散发呢?

  此后,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那些让自己有所感触的语句,尝试着在写作中进行恰当的引用。将尝试期间的一些浅陋想法进行了整理,我认为课文语句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散发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触发对主题的思考

  初中阶段的写作往往以生活为关注对象,可选的话题很多。然而,学生仍如在大海行舟,面对此种前方一望无际却难以确定航向的航行,写什么成了困扰学生的第一道坎。在日常的现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课文中的语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着陆。

  此类能触发学生写作感情的课文语句可谓比比皆是。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最能激发学生对当代人物或自我存在价值的思考,叙写一篇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文章,可以直接将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引子或全文的后记。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中这句点明主旨的抒情句,可触发学生关注身边最为亲近的人,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在写作时,可以在亲情迸发的时刻直接将这句话引入自己的作文中,起到渲染和升华情感的作用。

  在一次当堂作文课上,我布置了一个半命题作文《跟我学》,可以叙写的题材可谓十分宽泛,如何确定主题成了学生拿捏不定的问题。有个学生从《热爱生命》《音乐之声》等课文的语句中找到了思维的触发点,她将主题确定为对生命的探寻。

  二、激发涌动的灵感

  确定了主题,怎么写成了又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用什么样的材料让很多学生绞尽了脑汁,却仍没有获得灵感。《跟我学生命》的小作者又一次从课文语句中得到了启示。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很宽广的主题,如何确定写作材料呢?小作者巧妙地引用了三篇课文中的语句,将对于生命的阐述定位。首先,她由《音乐之声》中的语句“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引出“生命需要不断追求”。接着,她由《热爱生命》中的语句“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那么,为什么他不肯甘心地死呢?”,引发“生命需要拼搏、需要永不言弃”的思考。最后,由《鱼我所欲也》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来引出“生命要坚持道德情操”的阐述。三个层次逐步递进,虽然涵盖面并不广,但作为一个初中生对于生命的领悟也算充分的了。

  课文语句对于写作灵感的激发,不仅体现在材料的选定上,还存在于写作过程中。比如,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时会有触发学生描写环境的灵感。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语句“太阳亮堂堂地升了起来……”能 触发我们环境描写的灵感,从而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同样有激发灵感的功效。例如,可以引用泰戈尔《金色花》中孩子可爱调皮的语言描写“我不告诉你,妈妈”,来作为叙述母子(母女)亲情的习作的引语。

  三、增添独特的文采

  怎样写出文采,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对课文语句的引用在此刻同样可以起到一定的功效。

  挫折是初中生十分熟悉的话题,写作题材的狭隘和陈旧往往让学生的习作缺乏亮点,此时,适当引用课文语句来增添独特的文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或许不经意之间会有出新的功效。曹文轩《孤独之旅》中“前行是纯粹的”,这种摒除一切杂念朝着目标前进的纯粹,无论放在作文的哪个角落都会让文章的底蕴显得更为深厚。

  景物描写的无味和单薄是很多学生习作的弊病。学生们虽明白要用适当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叙述作铺垫、渲染,但缺乏细腻的笔触,往往让这些环境描写成为了纯粹的景物存在,缺乏作者自身的情感渗透,无法获得增光添彩的效果。此时,如果能引用些源自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的语句,或许可以直接增添文采。例如:引用王鼎钧《那树》中对细雨的描写――“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可以为作文创设浓浓的情境氛围。

  当然,课文语句在学生习作中的运用绝不是简单地引用,这些语句往往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思想、文采,正是其自身存在的言语内涵触发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而这种思维的散发就很自然地让学生有了真情实感的流露,有了独具魅力的作文语言。现在这只是一个限于课文语句的简单尝试,我们可以将这一探究的领域逐渐延伸到学生接触到的任何一篇文章,力求给学生的写作之河注入一些清水。

    热门标签

    59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