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儿童阅读想象力受到制约 如何解决
想象力在每个孩子身上都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为什么儿童阅读想象力受到制约 如何解决,一起来看看吧!
一、 儿童阅读想象力的制约因素
1. 想象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在教师未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听完《赛马曲》后,想象到的是高山流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是欢快的小溪,是一泻千里的瀑布,只有16人想到草原和群马奔驰的场景。而教师出示了音乐的曲名后,全班54位学生都想到了草原,草原上的马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排除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的因素外,这与学生想象的方式和生活积累有着很大的关系。一开始,教师没有提出任何想象的要求及方向,学生处在一种无意想象的状态中,没有自觉的目的,不需要付出努力,信马由缰,捕捉到音乐中的某一处旋律与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所听到的韵律或看到的情景相似,便在脑海中产生相关的画面。而当教师公布了曲名后,学生的想象便有了自觉的目的,更趋向于在听完整段音乐后进行努力的有意想象,并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有关草原的知识、马的知识作为最基础的想象材料,进行相关的画面想象。由此可见,想象的目的明确与否,对儿童的想象有制约作用。
2. 想象的素材不丰富。让我们来看两位学生在课文《爱之链》学完后,就结尾所进行的片段描写:
*乔伊醒来,他发现自己的妻子正为他擦拭着衣服上的油污。壁炉里的火正在燃烧,使这简陋的小屋充满着温暖。窗外的雪也在慢慢地融化。
*乔伊醒来了,他揉了揉眼睛,环顾四周,火炉还在燃烧,一抹阳光透了进来,已是早晨,妻子正带着恬静的微笑坐在摇椅上织着毛衣。
不难发现,儿童描写是否具体、形象,与生活体验、表象材料的数量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表象材料越少,想象的画面就越不丰富,感情色彩也越不明显;反之,想象的画面则丰富了许多,感情色彩也较为鲜明。由此可见,想象的素材丰富与否,对儿童的想象有制约作用。
3. 想象的语言不生动。优秀的学生除了想象力丰富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在于他们能把想到的这么多表象材料有层次地、合理地进行组合,并能通过流畅、具体、生动的语言文字进行描述,把读者带入到他所想象的画面中去,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而后进学生往往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词汇贫乏,再加上缺乏细致的观察,深刻的生活体验,因而想象的语言不丰富,也不生动。
二、 提高儿童阅读想象力的对策
1. 为儿童指明想象的方向。根据想象产生的条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人们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没作任何努力,常常是在意识减弱时,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形象。而有意想象是在刺激物的影响下,依据一定的目的而进行想象的过程。有意想象是一种富于主动性、有一定程度自觉性和计划性的想象。小学生想象发展的总趋势一般是由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因此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想象方向。
2. 助儿童储备想象的材料。学生储备的表象材料越丰富,质量越高,想象也就会越广、越深,其形象也会越逼真。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有质量的表象材料呢?
(1)观察是想象的基石。一个人的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想象力的强弱。我们在想象某件事物时,其实就是在捕捉该事物和头脑中经历的事物发生联系的外部或内部的属性和特征,而观察是第一步,即首先认识某事物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属性,第二步才是想象,即把事物之间的属性和特征加以比较和联系。
【案例】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教学中,教师请学生观察文本中的插图――
师:此时此刻,高尔基看到一幅怎样的图景?心里是怎样想的?他又会露出怎样的表情?
生:花园中的花朵盛开了,它们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一阵微风吹过,花儿们竞相跳起了舞,它们优美的舞姿引得高尔基不由发出一声赞叹:“真美!”
生:高尔基微笑着看着眼前盛开的花朵,它们有白的、有红的……五颜六色,美丽动人。美丽的蝴蝶,勤劳的蜜蜂也不禁循着它们散发出的缕缕清香飞来,与它们在风中共舞。高尔基心中默默地说道:“谢谢你。儿子。你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东西――鲜花。”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植物、动物,从而让想象变得丰富起来,很快地抓住了贯穿全文的一条明线――美丽的鲜花,隐会到了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父子之间的“爱”。
(2) 拓展是想象的翅膀。鲁迅先生说要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也就是说要多看别人的作品。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别人作品的外延进行拓展,理解为文学作品、电影作品、电视作品等,让学生去学习、去模仿、去交流,通过抓住事物之间的外部和内部特点的联系,自觉地把过去经历的东西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出来,形成想象。让联想、想象占据整个课堂,学生的心飞扬起来,你能听到最美丽的声音。
3. 助儿童语言生动的表达。对于儿童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不完全是形成什么样的形象,而是怎样把直观获得的感性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文字清晰地传递给读者。就儿童的想象而言,它必须是要在语言文字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且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案例】《水》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因为学生并没有文章中村民的生活经历,所以教师请学生去想象――
生:村子里每家每户都出动了,挑着水桶的,提着瓶瓶罐罐的,能用来装水的东西全都带上了,他们步行了几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那一处泉眼,排了一小时的长队,打到了水。
师: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的场面,让我们把镜头缩小,聚焦到一个人身上。
生:小路上一个农民挑着担子,步履蹒跚地走着,来到挑水的地方,只见一条二三十米的长队排在眼前,他无可奈何地走到队伍的最后面。
师:“步履蹒跚”和“无可奈何”这两个词用得好,这位农民走到最后面会有怎样的想法,又会怎么做呢?
生:一个农民挑着担子,步履蹒跚地走着,来到挑水的地方,只见一条很长的队伍排在眼前,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走到队伍的最后面。当好不容易才排到他时,发现泉眼里的水少得可怜,于是他想拼命多打一些水,可看到他迟迟不走,后面的村民很不客气地催促他该走了。
生:骄阳似火,土地干裂,村子里的人不顾炎热,不顾干渴,艰难步行了几个小时,他们好不容易来到十公里以外的泉眼时,已筋疲力尽,当看到那泉眼里的水越来越少时,他们不禁焦虑起来。
师:太好了,环境描写的加入,让我们更体会到人们对水的渴望。
这位学生没有延续前面学生的想象思路,而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加入了环境描述,虽然描述得并不多,但却是个很好的开端,这无疑为学生打开了想象的另一扇门,学生在后面的想象中变得异常具体、形象、生动。有的学生甚至面部表情都似痛苦状,还有的学生忍不住坐在下面就为站起来发言的学生补充,尽力表现村民缺水的痛苦及水的珍贵。
仅有丰富的、高质量的表象材料而无丰富的、生动的语言文字,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但影响到表达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想象的水平,使想象仅仅停留在直观阶段,而不能上升到表象的本质概括阶段。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材料,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
4. 给儿童自由想象的空间。要想使儿童想象的速度更快,想象的空间更大,就一定要给他们一双自由的翅膀,让他们在想象的天空中快乐地飞翔。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总是以一种关怀的方式对儿童的学习进行着干预和控制;儿童被动地接受着教师所传授的一切,把想象的激情湮灭了,让想象的能力消失了。其实给予儿童想象的自由才是教师对儿童的信任与爱护。让儿童成为自己想象的主人,才能催生儿童思想、话语、尝试与发展的自由,儿童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