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名人传记

梓荣 1172分享

  “别人来买我的壶,那是缘份;我相信缘份,所以不强求不奢望。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名人传记,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热爱大自然的顾雪琴来说,名利早已看淡,“我痴迷紫砂,并乐在其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放不下的紫砂

  顾雪琴,1969年生于陶都宜兴,父母都从事紫砂行业,从小以泥为乐,耳濡目染。后师从于紫砂泰斗朱可心首批嫡传弟子、紫砂工艺大师、宜兴市鹏享紫砂艺术研究所所长史志鹏,得大师言传身教,继承优秀传统,博采众长,不断探索。经过20余年不懈努力,经常从大自然中获得创意灵感,作品风格独特,工精形美,立意鲜明高远。

  “我家祖祖辈辈做紫砂壶,后来由于紫砂行业不景气,才选择了做企业,但只要有空余时间,都会做紫砂壶,要不然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顾雪琴说,“即使收入不如做企业,但对紫砂壶的深深喜爱和着迷,让我选择重新开始做紫砂壶。”

  再次回到紫砂行业中,顾雪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多年不做壶,开始时会有些生疏,以前一遍就可以成功,现在需要两遍三遍。”但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儿,顾雪琴每天练习,悉心向别人请教,经过三年的努力加之以前丰厚的功底,如今的她已经是国家紫砂高级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在紫砂的广阔天地上开辟出了自己道路。

  顾雪琴是个温柔的女人,更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善于创作的女艺人。她有自己的小菜园,闲时种些花花草草,瓜果树木。而正是这些成为她创作的灵感来源。

  重新开始做紫砂壶后,经过老师的指点,顾雪琴开始由做光器转为花器,恬静的生活给她向花器的转型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做花器的过程中可以融入自己对大自然的想法,可以根据自然中各式各样的形状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做紫砂壶,这也让我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

  大自然的恩赐

  顾雪琴的每把壶都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她做的南瓜壶贴近自然,形象逼真,种类不一。

  “我家里种了许多南瓜,我时常观察它们,然后根据不同品种的南瓜生长的不同时期经过反复尝试、修改,直到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说着,顾雪琴从柜子里拿出一把南瓜壶向记者展示。这把南瓜壶用的是上等青水泥,整把壶轮廓清晰,栩栩如生,壶嘴呈卷曲的南瓜叶状,壶身叶子上的七星瓢虫栩栩如生。

  还有一次,顾雪琴与朋友在湖边游玩,偶然发现湖中的莲花傲然挺立,生机勃勃,顿感大自然生命力的顽强,她灵机一动,回到家中便开始构思起“莲芸壶”的样子来。

  “莲芸壶”做工精细,线条柔和,壶身用精湛的手法做出荷叶的花瓣,壶把是荷叶梗,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壶盖,盖中镶嵌的莲子生动灵活,呼之欲出,做工时要求比例协调,一旦技术不够精湛,整体就会死板不灵动,莲子也很容易掉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花,自古高洁受文人追捧,紫砂更是文人的最爱,两者巧妙结合,寓意深远。因此,顾雪琴的“莲芸壶”不仅深受广大壶友的喜爱,并在去年被无锡市博物馆收藏。

  如今,做壶是顾雪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回想起整个过程,顾雪琴十分感慨,“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每个紫砂艺人都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艰辛。我对紫砂很痴迷,因为热爱,所以无怨无悔。”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597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