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习技巧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文思泉涌,扬扬洒洒,下笔千言;而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习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灵感一词源于希腊语,与“天启”之意相通。在“神赐灵气”的意义上,“灵感”并不存在。但是,当我们只是借助这个词的语言外壳,而赋予它新的含义,灵感也获得了新的生命。灵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创造新形象时思维受到某种外来信息的刺激或诱惑而产生的突发性意念,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瞬间产生的创作冲动。不少优秀文学作品的问世,就是缘于灵感的突然闪现, 有灵感才会有创造,而创造是一个不断运动生成、更新、发展的过程,它是千变万化生机勃勃的。教学时如何才能诱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厚积薄发法
灵感是一位高傲而又古怪的客人,说它高傲是因为如果你缺乏诚意,没做好必须的准备工作,即使四迎五请它也不会光顾,说它古怪,是因为如果你诚心诚意,它就会不请自来。因此,写作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就是写作知识的积累,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信息库,耽思迷想,对创作对象具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清人袁守定说过“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这也说明创作灵感的产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写作知识背景的积累,只有积累多了,灵感的产生才会有基础,灵感之源才不会枯竭。杜甫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偶得”是指某事触发灵感的瞬间感悟,“妙手”则是指已有良好写作功底的人,更指有所思索的人。黑格尔认为材料和积累非常重要,材料的意蕴一旦被心灵抓住,就能激发起创作欲望。厚积首先是体验、实践,只有充分地去感知,去体验,才能使大量的显意识沉入潜意识,使精神处于高度活跃或如醉如痴的状态。倘若托尔斯泰没有到过高加索,没有听过流传在民间关于合泽・穆拉特的故事,那么牛蒡花是绝不会引发他的构思的;郭沫若如果不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具备了铭心刻骨的感受,也是创作不出不朽的诗篇的。
2.情境感发法
即受到某种气氛、情境的感发而诱发创作灵感。罗曼・罗兰有一次站在姜尼克山上,望着夕阳在脚下燃烧,亚尔彭群山的笑意在消失,索克拉特山上的拱门在漂浮,突然有了创作的冲动,立即确定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篇作品的主题基调。灵感是思维的结果,它的产生常常伴随着激情,这种激情能使创新者欣喜若狂,使他们的思维空前活跃,进入一种如痴如醉的状态,要使学生也进入这种状态,必须为其创造一个情境,这个情境就是促使思维活跃的动因,就像一块石子扔进湖里会激起美丽的涟漪一样,如若没有这块石子,平静的湖水可能永远不会有一层层的波纹。同样,如若没有促使灵感产生的外部条件,即使学生的知识积累再多,也不可能在思维中产生美丽的光环。清幽的月光激发贝多芬创作了优美的月光曲,约翰・施特劳斯因听见流水淙淙而灵感萌动,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郭�i若创作历史剧《虎符》,就起源于他偶然从轿夫手中买到了一对古色古香的虎符,由此激发了他把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写成剧本,如果作者没有偶然买到虎符,也许就不会激发创作灵感。为使学生产生灵感,教师应预先作好准备,设计情境有意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其主观潜力,情景激发可以不拘于时,不拘于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能够引发灵感的贮存已久的知识积累。
3.虚静法
“虚静”是创作时凝神专注,不仅暂时忘却尘世杂物,忘却身外一切世事,而且连自身的存在也往往不介意。心境冷静方能使想象力活跃起来,裨使大千万化奔涌于前。这就好比水在静止状态下才能照出人影一样,即刘勰所谓“水停以鉴”。①当一个人沉静下来去观察、读书、思索、反省,便会有自我发现,对人生对宇宙的认识便随之达到一个新境界。作家往往都是在虚静的状态下“神与物游”调动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容纳现实的千景万象,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从而发生强烈的兴奋或冲动。让作家保持一种相对的虚静状态,从而让作家与客观现实建立一种审美关系,将“自我”“超脱”于“宇宙人生”之外,冷静而客观地体察事物,达到自我与客观事物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的审美境界。心理距离也就是强调审美经验的无利害性,即把审美经验提炼为一种与功利性欲望无缘的东西。
“虚静”状态对于创作灵感的诱发尤具价值,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掌握各种动态,而且可以容纳万般景象,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发展及其内在规律。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虚静境界?首先,主观上学生应该努力排除内心有害创作的种种杂念和欲望。正如刘禹锡所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②也正如魏源所说:“人之学空者如何?”曰:“去其中窒塞而已矣。”③其次,就是要抵制诱惑,不为外惑所动,如朱熹所言,作文“切须去外慕之心”。④
4.搁置放松法
心理学中的“约尔斯――多桑”定律指出,兴趣在一定阈限内与效率成正比,超过这个限度则呈现反比状态。注意力过分集中于问题,局限于主向信息圈,心灵受压,有时反而会抑制创作的灵感。这时如表面上把问题故意搁置,使大脑得到休息,保持心灵的自由,愉快感,吸收侧向信息,容潜意识把信息重新安排,一旦诱因产生,或休息或换环境,或换问题,便会产生创作灵感。
因此,老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空间不足,训练太死都会影响创作灵感的诱发,会使学生的思维重复同样的路径, 教师的教学观念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锁链,卢梭的研 究表明,孩子看书学会了鸟的画法,这时 便已扼杀了学生的灵感,学生便失去了原有的创造力,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的作文 命题方式,留给学生想像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关文章
-
03-26|如何培养小学英语技巧方式的灵感-让孩子融入英语学习中
> -
05-22|如何开启中小学生的数学灵感-解题技巧
> -
05-22|生活中神秘的灵感从何来-激发创作的技巧方法
> -
05-22|有关学生灵感写作三阶训练游戏-写作技巧推荐
> -
05-19|如何在提问中激发中学生化学的创新灵感-化学学习技巧方式
> -
05-19|如何寻找餐饮设计中的灵感与创意-餐厅的时机技巧和方式
> -
05-19|中小学生如何从自然界中汲取创造力灵感-对学习的技巧好处
> -
05-19|有关现代服装色彩设计灵感来源-技巧方式
> -
05-19|如何寻找广告设计的画面灵感-推荐设计的技巧
> -
05-19|如何寻找当代服装设计灵感-设计技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