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引导儿童智力思维的开发-创设问题情境

梓荣 1172分享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家长如何引导儿童智力思维的开发-创设问题情境,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 ,思维才有创新。"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起点和动力,是成就事业的沃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用字母表示数"(放录音)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以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作为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规律性以及用字母表示数字的简明性和一般性,渗透"利用环境学习"的设计思想。

  二、创设开放式情境,培养儿童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传统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针对该问题事先确定一个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问题的设计也要保证其答案正确或者错误,并且正确答案是唯一确定的,我们称这类问题为"完整的"或"封闭"的问题。与之相对,我们称那些有多种正确答案的问题为"不完全"或"开放式"的问题,这类问题渗透在我们身边[3]。把问题情境开放化,就是把学生投身于一个思维策略与解题方法不惟一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扩散性的目的 。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工作既要面对全班又要兼顾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适应数学教学,开放的教学内容就能达到此目标。

  因此,设计练习题时我没有片面追求题量,增加学生过重负担,而是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我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的不唯一。

  例如,前不久教学完工程问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项工程,单独做,甲要30天,乙要20天,丙要10天。"要求学生选择条件,补充问题,并进行计算,学生可尽自己的水平得出:

  ①甲乙合作几天完成?

  ②三人合作几天完成?

  ③三人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2?

  ④甲乙合作完成这项工程的3/4后,余下的由丙做,还需几天完成?

  ⑤丙先做3天,余下的工程甲乙合作,还需几天完成?

  …………

  这样开放性的习题,学生能自由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发挥其创造的潜能,并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哪个题,大多数学生能完成3道基本题,优秀生做了5道题,甚至有的学生又给自己出了2道题做。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的开放。

  开放题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思维的积极性、敏捷性、开放性、创造性。如在教学完百分率的应用以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题:把含糖20%的糖水改制成含糖30%的糖水,怎么办?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糖水中的糖变多──加糖;使糖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可以引出两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到底要加多少糖或蒸发多少水呢?这题通过学生思考角度、思维方法的不同,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这些题都源自于学生生活,设在了新旧知识的增长点上,解决了优生与中、下生个性差异的矛盾,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各自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巩固新知的同时又为后继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教师的教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并给予每个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三、创设直观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体验数学的应用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途径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如教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时,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提问:"图上关于蝴蝶你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它吗?"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拓展、活跃起来了,有的观察,有的动手分白蝴蝶、黑蝴蝶,有的合作……最后通过四人小组上台汇报研究结果,找到了不同的方法:(1)点数出蝴蝶的总只数,有一个一个地数,也有两个两个地数的方式;(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蝴蝶10只,黑蝴蝶5只)后,算出总只数。这样的探究,旨在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和探究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 创设操作式情境,培养儿童思维的敏捷性

  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发挥想像力,并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并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教学,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热门标签

    597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