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运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梓荣 1172分享

  话是神奇美妙的,童话在幼儿的想象力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家长如何运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 童话 想象力 培养

  童话源于民间,最初与神话、传说几乎处于同生共体的状态,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神话和传说都曾是孕育童话的摇篮,很多民间童话都是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童话中的角色大都是神魔妖怪、动植物及公主王子们等,充满了幻想,这就使童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当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到这个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世界时,这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世界会令他们惊喜,会令他们留连忘返,他们和一切生命体一样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同伴、同类。“泛灵观念”使得幼儿认为世上的动物、植物或石头都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好像他们会互相说话、互相游戏一样。所以有句话特别贴切――幻想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性。而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丰富多彩的幻想,广义地讲,幻想是童话的灵魂。童话中的幻想给孩子们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因此,童话备受孩子们青睐。那么,童话到底能给孩子们的想象力带来什么?

  童话的阅读需要想象力。实际上童话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童话形象沟通、交流的过程。幼儿的想象力能在接触童话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一、幼儿的想象力在童话认读中的表现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其思维的发展特点与童话的特点是相对应的。儿童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缺乏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融合为一,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他们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由于各种看不见的精灵而具有生命,不但许多无生命的东西有生命,而且那些东西还和人一样有感觉与意识:天空会哭,也会大小便;月亮会笑;星星会眨眼。这就是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这种“泛灵观”使得幼儿“自我中心的思维必然是任意结合的”。所谓“任意结合”,即不懂得事物的联系有其内在根据,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观意愿任意联系在一起,而完全不管它们之间是否真正存在着这种联系。而童话故事的创作正是把握住了儿童的思维特点,迎合了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总是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常常分不清想象虚构与现实的区别,或者是他们不想分开,而乐于沉浸在童话所提供给他们的美好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喜欢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童话内容,表达他们对童话的理解。比如:他们会表演“灰姑娘与她的水晶鞋”,表演“白雪公主”、“葫芦娃”,或者用游戏的动作重现故事的内容,如一个小朋友听完故事后屁股一颠一颠地模仿青蛙王子,说:“我是小青蛙王子!”还对一个小女孩说:“我要蹦到你身上去啦!”可见,幼儿认读童话故事的形式,不是简单的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而是一个综合的认读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听说童话故事、演童话故事、编童话故事。因此,在孩子的头脑中的想象的童话世界就以可视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特点和心理需要,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活动,促使其想象力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的想象力在童话接触过程中得到发展

  从前述可以看出,幼儿在童话故事阅读中所表现的想象力的特点是与其智力的发展水平想吻合的,但是这种想象能力在儿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发挥出来。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原因在于儿童的这种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需要培养和锻炼。丰富的想象力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而童话作为文学和民间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幽默、轻松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地激发读者想象的火花,独特的叙述方式既为幼儿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对幼儿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而正是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飞速发展,所以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幼儿在童话故事阅读中的想象力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第二,幼儿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完整。第三,幼儿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

  1.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

  幼儿接触童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训练其有意想象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循着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有意性”地再现故事情景的过程。这种想象要紧紧围绕着故事展开。3―4岁的幼儿常常会被自己感兴趣或自己熟悉的但与故事联系不大的细节所吸引,想象容易偏离主题,但随着注意水平的提高、心理有意性的发展、童话阅读经验的丰富,5―6岁的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长。有一次我坐在草地上给孩子们讲童话,身边围了一群大班、中班、小班的小朋友,我给他们讲《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孩子们顿时止住了吵闹,睁着一双双小眼睛盯着我,我开始讲:“……渔夫第六次去喊金鱼:‘啊,海里的鱼,请听我说啊,我的妻子想当太阳和月亮的主人。’大红金鱼说:‘回家去吧!你的妻子太贪心了,我要把我给的一切都拿走,她已经又住在原来的破屋里了’……”讲述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直到结束他们还深深地沉浸在童话的情景当中,坐在我对面的一个小班的女孩子突然对我说:“我家的鱼缸里也有红金鱼,还有黑的呢,他们好小哦。”接着又有几个小班的孩子附和着,这时,一个小小的孩子说:“我家里只有一个小鱼,它没人玩,我和它说话它不理我!”而一个大班的孩子说:“金鱼对他们多好呀,还变好多东西给他们,我要是金鱼,我就把渔夫的妻子变成一条小鱼,把她放海里去……”

  我们在幼儿听故事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大班幼儿提的问题一般都是围绕着故事情节展开的,而小班幼儿则会想到一些与故事情节不相干的问题,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在逐渐发展。

  2.幼儿想象的故事内容逐渐丰富完整

  幼儿最初的想象常常是不精确和不完整的,以后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精确性和完整性才逐渐发展起来。中小班的幼儿只能在童话表面内容上展开想象,而大班幼儿则能想象到许多本质的内容。比如:在讲《白雪公主》中,小班的幼儿多是描述动作:她一个人哭着向森林里跑去,一会儿看见一座玩具房子(七个小矮人的房子),就乐了,多可爱的房子呀。而大班幼儿似乎能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氛围,能联想到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大班有位幼儿说:“爸爸和后母都在漂亮的城堡里,白雪公主一个人在森林里,多害怕呀!”从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的想象一般只停留在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这些非常直观的内容上,而大班的幼儿开始想象内容之间的联系、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幼儿想象的内容在逐渐丰满和完整。

  3.幼儿想象力的创造性逐渐增加

  幼儿在独自讲述一个他所熟悉的童话故事时,往往不能完整地讲述出来,但同时也会增加一些童话故事所没有的情节,或者是在表演游戏中,使故事中的人物变成一个个真实的角色,使具有文字的童话故事变成具体活动的游戏情节,有时从孩子不经意的天真的讨论之中也可以发现孩子的奇思妙想。如《小象的大便》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个故事,刚听到《小象的大便》,孩子用手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讲到“河马说天空不拉大便,鳄鱼说天空有时拉小便,小猴子说也许有时拉大便”时,老师问:“孩子们,天空的大小便是什么样子?”幼儿甲说:“小便就是下雨,大便就是冰雹。”“天空下的大便就是冰雹”,幼儿乙说:“有我的头那么大”。幼儿丙说:“没有。”幼儿乙就问:“那你说多大?”幼儿丙说:“大概有皮球那么大。”

  孩子们的想象那么奇特和新鲜,几乎每讲一个童话故事我都会被他们所感动,就如哲学家马修斯所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而哲学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活动。”

  综上所述,童话在幼儿的想象力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童话是神奇美妙的,它蕴含着幼儿心中美好的幻想,不仅使孩子们学到许多基础知识,丰富其想象力,更可贵的是童话能潜移默化地深植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多为幼儿读一些童话,供足他们所需的精神食粮,让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里畅游。

    热门标签

    598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