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物右脑思维-高考必备

梓荣 1172分享

  人的大脑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意识和思维的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培养高中生物右脑思维-高考必备,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右脑 思维训练

  一、右脑思维的特点

  人的大脑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意识和思维的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主要包括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相互合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左脑是处理语言信息,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神经中枢,主管语言、计算和逻辑推理,思维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和时间依赖性;而右脑则主要处理表象信息,负责非逻辑的或形象化、直觉式的思维,主管人们的视觉、知觉、空间感觉、形象记忆、模式识别、身体感受和情绪反应等,思维具有不连续性、弥散性、整体性、操作性和空间依赖性等。右脑的这些特点可进一步概括为:非言语性、形象化和直觉性。美国著名心理生物学家斯佩利等人进行的“裂脑实验”表明,在非语言性的视觉、触觉、空间想象方面,右脑强于左脑。右脑常常被人们称为“感性的脑”,通过合适的右脑思维训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过多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模式,更加充分地利用大脑右半球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生物实验教学与右脑思维训练的关联

  生物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新课程的实验数量增加了。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制作模型、在实验室内进行探究性实验,以及在课外开展实践创新活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中,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到课程设置,特别是对学生的选拔,都是只注重人脑的左半球功能,而忽视右半球的开发与利用。右脑作为主管情绪、感觉、非逻辑性思维的中枢,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新一代创新人才的培养,生物实验教学应与学生右脑思维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在“建模”实验教学中触发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右脑掌管的重要思维模式之一。所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意象、想象和联想等方式,从形象材料中抽取出具有个性的形象作为某事物本质的特征标志,从而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高中生物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物质的结构,经常涉及模型的构建,即进行“建模”实验,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制作等。学生在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能顺利将抽象的结构和形象的模型联系起来,通过类比学习减轻记忆的负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改变以往一味灌输的方式,鼓励同学们参与动手操作实验,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泡沫塑料、铁丝等),打造别出心裁的模具。以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制作为例,教师在理论讲授时可向同学们展示自制的模型,让大家对细胞膜结构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丰富想象力。在课堂结束时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按每组2-3人以合作形式完成一个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制作,材料自选。这样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出独创的模型来。最后,为了进一步鼓励大家的积极性,可以在模型制作完成后进行一次小型的班级展示,并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适当奖励,以此来强化教学效果。

  (二)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激发非逻辑性思维

  科学研究表明,在创造性成果的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运用逻辑思维积累经验、素材,但是关键性的创作或创造常常来源于右脑主管的非逻辑性思维,如灵感、顿悟、想象等。非逻辑性思维具有跳跃性、不连续性,容易使人迸发新的思想,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尝试开发并运用这些非逻辑思维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是很有必要的,探究性生物实验为这一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感性的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如一些物质变色或沉淀反应的实验,在学生视觉上或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刺激,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而灵感、顿悟作为一种非逻辑性的思维具有突发性和偶发性,它往往会在积累了大量素材之后突然之间迸发出来,取得某种突破,为创造性思维开阔视野。新一轮的高中课改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科书的内容设置体现了“倡导探究性教学”的理念,在增加实验数量的同时,试图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使教学过程更灵活多变。如人教大纲版高中《生物》第一册中的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被改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学生面对这样的实验可以大胆发挥自主能动性,不受教科书上提到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局限,甚至可以检测自己经常吃的或者特别感兴趣的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师在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现象、积极开展思维的同时,对在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可进行及时的指导,并尽量满足学生实验所需的条件,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通过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引发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创造性,它基于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把握,不专注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也是进入认知新领域的捷径。当前国家为青少年科技课外实践创新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省市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提出的提升国民素质的理念,也因地制宜地设置了相应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校园内外资源,支持引导学生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除鼓励学生观察自然生物学现象外,还以直观的感性材料刺激引发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对面临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能迅速识别、敏锐洞察,进行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2011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作品“橄榄树果实采摘新方法的研究”和“甘蔗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和应用研究”的实验课题就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认真观察,激发了直觉思维而提出并开展的,这样的课外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界掀起了一股股“右脑革命”的风潮。右脑所掌管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灵感、顿悟等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合理、灵活利用各类生物实验教学资源既能促进达到新课改教学目标,又能训练学生的右脑思维,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热门标签

    59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