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化学逻辑思维-中考高考化学考试技巧

梓荣 1172分享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比较,难度加深,理解性题型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教师教学的教法就应发生相应的转变。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中学生如何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化学逻辑思维-中考高考化学考试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一题多解,就是一道题从不同途径进行分析,最终解出答案,拓宽学生思路。逻辑思维方法有多种,教师应随教学进度的推进,逐一进行演绎与传授。笔者以以下两例,谈谈一题多解的妙处。

  例1 欲配制1mol/L溶液250ml,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H2SO4的体积的计算式_________。

  针对该问题,建立一题多解模型,至少可采用三种方法求解,如下:

  法一:公式法。根据《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17页介绍的关于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的计算公式: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即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建立关系式,设浓H2SO4的体积为xL即稀释前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可表示为:,稀释后的物质的量可表示为:250mL×10-3×1mol/L。两式计算结果相等,即可解出答案。

  法二:守恒法。根据《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下册第44页,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守恒。建立等式即:xL×103×1.84g/ml×98%=250mL×10-3×1mol/L×98g/mol,即可解出答案。

  法三:逆向思维法。从结论出发,顺藤摸瓜,逐渐找出所需的解答的问题,详细解析如下:V(浓硫酸)=,而分母ρ(浓硫酸)为已知,找出分子m(浓硫酸)即可。m(浓硫酸)=,而ω为已知,即只需找出m(溶质)即可,根据稀释定律,溶质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即再由等式m(溶质)=250mL×10-3×1mol/L×98g/mol,即可解出m(溶质)的值,再将计算结果逐一带入前式,即能推导出正确答案。

  例2 200mL 0.8mol/L H2SO4溶液(ρ=1.08g/cm3)和100mL 98%浓硫酸(ρ=1.84g/cm3)混合,所得H2SO4稀溶液的密度为1.2g/cm3,则混合后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就必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何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具体解析如下:

  法一:逆向思维法。根据《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15页介绍的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可得:C=,不难发现,分子分母均为未知量。顺藤摸瓜,溶质的物质的量为混合前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总和,即n=200mL×10-3×0.8mol/L+(100mL×1.84g/cm3×98%)÷98g/mol,即可算出n的值。而混合后溶液的体积V(aq)=m(aq)÷ρ(aq),而ρ(aq)为已知量,从而只需找出混合后溶液的质量m(aq)即可,得出m(aq)= 200mL×1.08g/cm3+100mL×1.84g/cm3。再将计算结果带入V(aq)=m(aq)÷ρ(aq)即可计算出溶液的体积V(aq),再将计算结果带入C=,即可得出C的值。

  法二:公式法与逆推法结合。根据推导公式C=,能够看出,ρ与M均为已知量,解决该题的关键处在于找出ω。递推发现,根据公式ω=×100%,从而找出解决办法,建立等式,即m(溶质)=200mL×10-3×0.8mol/L×98g/mol+100mL×1.84g/cm3×98%,而m(溶液)= 200mL×1.08g/cm3+100mL×1.84g/cm3,从而解出溶质质量分数ω,将ω的值带入公式C=,即可得出答案。

  初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学生解答此类问题的难点在于思路混乱,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建立一题多解途径的意义在于:梳理学生的思路,建立多元化解题途径,从而运用多种方法解答出问题的答案。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在某些化学问题上进行细化引导,就能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打开学生思路,从而让学生自己选择最佳方法,解出最佳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

    热门标签

    60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