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背诵推荐-语文考试要点
中考和高考快到了。语文中的文言文是必考项目。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背诵推荐-语文考试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一、《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本文节选自《
》,该书是一部_________的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是我国______时期伟大的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学而时习之②传不习乎
B.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诣太守,说如此
c.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
B.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罔不因势象形
c.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可以为师矣
D.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5.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温故而知新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B.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
c.①任重而道远 ②天降大任于是人
D.①传不习乎 ②空谷传响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___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④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B默而识②之,学而不厌③,诲④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贤哉,回也!c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注]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谥号为“文”。②识(zhì):记。③厌:满足。④诲(huì):教导。⑤回:颜回,孔子弟子。
9.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____________
②是以谓之“文”也是以:_______________
10.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二、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晋代著名诗人_________,原是《 》的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①夹岸数百步 ②夹岸高山
B.①渔人甚异之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为之怡然称快
4.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土地平旷 ②心旷神怡
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C.①具答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5.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B.①问今是何世 ②是谓大同
c.①便扶向路 ②秋天漠漠向昏黑
D.①村中闻有此人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6.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阡陌交通 阡陌:____________交通: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________绝境:________________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_______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__________
7.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并未写出渔人的答话,请你说说渔人是怎样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答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其中的“如此”指代哪些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为什么叹惋?
1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哪些内容表现的思想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世外桃源”是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归去来兮辞(节选)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①?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②。或命巾车③,或棹④弧舟。既窈窕⑤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⑥而始流。善⑦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注]①复驾言兮焉求: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驾,驾车。言,语气助词。焉求,追求什么。②畴:田亩。③或命巾车:有时赶着篷车。巾车,有布篷的车。④棹(zhào):船桨,这里用作动词。⑤窈窕:山路曲折幽深的样子。⑥涓涓:水流微细的样子。⑦善:羡慕。
14.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悦亲戚之情话 悦:______________
②乐琴书以消忧 乐:_____________
15.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怎样的政治操守和生活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①斯是陋室 ②何陋之有
C.①可以调素琴 ②素湍绿潭
D.①草色入帘青 ②色愈恭,理愈至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①苔痕上阶绿 ②惟长堤一痕
C.①无案牍之劳形 ②罔不因势象形
D.①阅金经 ②苏、黄共阅一手卷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______灵:________ ②惟吾德馨 馨:________ 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__________白丁:______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①九夷,古代指东部少数民族地区。商贵族箕子为了逃避商纣的暴政曾徙居朝鲜,推行教化,所以孔子称之为君子。
7.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禹锡引用孔子的话,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牡丹,_______;莲,________。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____时哲学家________。
2.把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世人盛爱牡丹 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B.①中通外直 ②初极狭,才通人
C.①陶后鲜有闻 ②无鲜肥滋味之享
D.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②不独亲其亲
4.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天下之伟观也
B.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是谓大同
c.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尝贻余核舟一
D.①不蔓不枝 ②青树翠蔓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__________
③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_____涟:________________妖:________________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莲,花之君子者也。”试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敬爱的周总理曾把“出淤泥而不染”改成“入淤泥而不染”。请你说说这一字之易在内容上翻出了怎样的新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莲文化具有长盛不衰的永恒魅力。请你举出一个实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1.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和周敦颐的《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请你作一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选自《 》,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其弟_____、其父____。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_____
③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步: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用四个字概括其内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都善于借月抒怀。“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抒发了李白的思乡之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触发了李后主的亡国之恨……在本文中,苏轼是怎样巧喻月色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味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得西山后八日,寻①山口道二百步,又得钴�潭②。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③者为鱼梁④。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⑤偃蹇⑥,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然相累⑦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⑧角列⑨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节选自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
[注]①寻:缘着,顺着。②钴�潭:钴�(gǔ mǔ),熨斗,因潭的形状像熨斗而得名。③浚:深。④鱼梁:阻水的堰,中间有空洞,可以捕鱼。⑤突怒:耸起的样子。⑥偃(yǎn)蹇(jiǎn):傲慢的样子。⑦嵌(qǐn)然:石头耸立的样子。相累:相叠,互相重叠。⑧冲然:直冲而上的样子。⑨角列:像兽角似的排列。⑩罴(pí):熊的一种,毛棕褐色,能爬树,会游泳。
6.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在小丘的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 》,作者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______。
2.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沿溯阻绝 ②绝(山献)多生怪柏
B.①沿溯阻绝 ②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c.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略无慕艳意
D.①素湍绿潭 ②急湍甚箭
4.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
B.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猛浪若奔
C.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城阙辅三秦
D.①哀转久绝 ②峰回路转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__沿:__
②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漱:__
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旦:______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抓住什么特点,描写三峡景色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完本文,请你联系当前的三峡工程谈谈自己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龙 门
河中漱广①,夹岸崇深,倾崖返捍②,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水。”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③。其水尚崩浪万寻④,悬流千丈,浑洪� 怒⑤,鼓若山腾,�波颓叠⑥,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⑦下龙门,水流浮竹⑧,非驷马⑨之追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
[注]①漱广:被水冲激河道宽广。②倾崖返捍:好像要倒下的山崖返回来捍卫着河道。③窥深悸魄:往深处看,使人心魄惊动。④崩浪万寻:崩溃的大浪非常高。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⑤浑洪晶怒:浑浊的洪水猛壮地怒吼。�(bì):猛壮的样子。⑥溶波颓叠:巨浪一个接着一个翻滚而下。�(jùn):深。叠:重叠。⑦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⑧水流浮竹:水流像水面上的竹箭那样急速。⑨驷马:四匹马驾的车。
9.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素气云浮 素:_____________云:_____________
10.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1.选文描写黄河流经龙门时的情景,请说说作者抓住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马说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选自《 》的《 》,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________。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千里马常有 ②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C.①执策而临之 ②把酒临风
D.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益慕圣贤之道
B.①才美不外见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c.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老骥伏枥
D.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_____
②不以千里称也 称:_______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_______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揭示全文主旨的是哪一句话?它的思想蕴涵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今社会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要用上两个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楚人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②,而刖③其左足。 及厉王薨④,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日:“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氏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⑤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⑥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人理⑦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日和氏之璧。
(节选自《韩非子・和氏第十三》)
[注]①璞:蕴藏着玉的石头。②诳(kuāng):欺骗。③刖(yuè)古代酷刑:砍脚。④薨(hóng):诸侯死。⑤奚:为什么。⑥题:通睇(dì),看。⑦理:加工雕琢玉石。
8.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奉而献之厉王 奉:__________
②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_________
9.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食马者不知马和楚厉王、楚武王以及玉人不识玉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理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明代文学家______。
2.把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②似与游者相乐
B.①色愈恭,理愈至 ②至舍
C.①负箧曳屣 ②负者歌于途
D.①寓逆旅主人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录毕,走送之 ②飞沙走砾
B.①烨然若神人 ②猛浪若奔
c.①以衾拥覆 ②布衾多年冷似铁
D.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流浃背
5.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腰白玉之环 ②江横玉系腰
B.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听妇前致词
C.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东坡右手执卷端
D.①不敢稍逾约 ②老翁逾墙走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先达德隆望尊德隆望尊:____________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援疑质理:____________俯身倾耳: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的一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诵一过③,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
(节选自《明史・张溥传》)
[注]①溥:张溥,明末著名学者、文学家。②钞:誊写,抄录。③过:遍。④斋:书房。
1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溥幼嗜学 嗜:____________
②即焚之 焚:_____________
③如是者六七始已 已:_________
12.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3.张溥和宋濂幼年嗜学有哪些相同之处?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学习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青树翠蔓 ②不蔓不枝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C.①不可久居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3.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蒙络摇缀 ②缀行甚远
B.①水尤清冽 ②泉香而酒洌
C.①寂寥无人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
D.①日光下澈 ②清澈见底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悄怆幽邃 悄怆:__________幽邃: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清:____记: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概括回答:本文抓住什么特点,采用怎样的写法,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①段中曾写到“心乐之”,在④段中又写道“悄怆幽邃”,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地政府要把小石潭开发成旅游景点,在入口出设置一块广告牌,请你代写一段简明扼要的说明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石涧①记(节选)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②石为底,达于两崖。若床若堂③,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④。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⑤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若有能迫予之践履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节选自《柳宗元集》)
[注]①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②亘(gèn):横贯。③堂:前屋,正厅。④限阃(kǔn)奥:用门槛隔出里屋。限:门槛,这里用作动词,用门槛隔出。阃奥:室内深处,里屋。⑤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⑥践履:亲身实践,来此游览。
9.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下土山之阴 阴:________
②民又桥焉 桥:_________
③揭跣而往 跣:_________
④均荫其上 荫:_________
10.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1.作者在描写石涧及其水流的时候是怎样巧设比喻的?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宋代文学家______。
2.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①百废具兴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①朝晖夕阴 ②朝而往,暮而归
4.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心旷神怡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①去国怀乡 ②曾不吝情去留
c.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岳阳楼记
D.①锦鳞游泳 ②呷浪之鳞
5.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南极潇湘 ②此乐何极
B.①把酒临风 ②临溪而渔
C.①登斯楼也 ②斯是陋室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6.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右备容臭
B.①春冬之时 ②春和景明
c.①阴风怒号 ②八月秋高风怒号
D.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或异二者之为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制:______
②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催;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曜:________ 潜:______薄:_________
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翔:__________集:__________汀:_________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微:__________归: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9.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迁客骚人面对两种不同的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不同感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日:“贤者②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日:“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离宫,供帝王享乐之处。②贤者:指孟子。
12.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不得而非①其上者,非②也。
非①:_________非②:__________
13.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4.孟子和范仲淹的忧乐观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宋代文学家________。
2.把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环滁皆山也 ②四面竹树环合
B.①名之者谁 ②有仙则名
c.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临溪而渔
D.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寓逆旅主人
4.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往来而不绝者 ②绝(山献)多生怪柏
B.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C.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D.①峰回路转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
5.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太守自谓也 ②太守谓谁
B.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佳木秀而繁阴
c.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①饮少辄醉 ②造饮辄尽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蔚然:___________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杂然:_________
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颓然:__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醉”字、“乐”字在本文中多次出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请概括说出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课外拓展(选作)
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③;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④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嗯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也。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duō):拾取,摘取。③刻露清秀:刻峭,裸露,清爽,秀美。④本:推原,探究。⑤上:皇上。
10.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所以:______________
②遂书以名其亭也 名:________
11.作者为什么要给亭子取名为“丰乐亭”?摘录文中词语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和《醉翁亭记》表现了怎样相同的思想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
13.摘录出选文中描写滁州四时景色的句子并译成现代汉语,然后与《醉翁亭记》中同一景色的描写比较,指出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_。
2.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①引喻失义 ②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①必能裨补阙漏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②临崩寄臣以大事
B.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顾野有麦场
c.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②不为苟得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妄自菲薄:_______引喻失义:_________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躬:_________闻:______________
③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驽钝:__攘除: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诸葛亮在第一段中是怎样分析当前形势的?在此基础上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其中的重点是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在陈情中为什么要插入先帝“三顾茅庐”的回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④,险躁⑤则不能治性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⑦,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集》)
[注]①行:品行,德行。②淡泊:恬静寡欲。③致远:达到远大的境界。④淫漫则不能励精:过分享乐和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⑤险躁:行为乖张、浮躁。⑥治性:陶冶性情。⑦意与日去:意志与时间一起消磨。⑧接世:接触社会,为社会服务。
(选文是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无以:______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庐:____
9.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如果要从选文中概括出8个字作为警策自己的座右铭,你的选择是:________
11.读了选文后你对做人和治学有哪些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孟轲是我国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于________,后世并称“__________”。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B.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曾不吝去留
c.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发于声
D.①白里奚举于市 ②见山上人烟市肆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忍能对面为盗贼
B.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任重而道远
c.①人恒过 ②国恒亡
D.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百里奚举于市。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苦:_______劳:________饿:______空乏:_________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_____喻: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6.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磨难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①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②,而演《周易》;仲尼厄③,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④有《国语》;孙子膑⑤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⑥,世传《吕览》;韩非囚秦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
[注]①倜傥:卓越。②拘:拘禁。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著�(yǒu)里的时候,将周易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③厄:困苦灾难。孔子周游列国,其政治主张不被国君采用,并在陈蔡遭围攻断粮,回到鲁国后写作了《春秋》。④厥:乃,才。⑤膑: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孙膑受膑刑后著兵法89篇。⑥不韦迁蜀:秦相国吕不韦曾被秦始皇贬谪到蜀郡而自杀。⑦韩非囚秦:韩国公子韩非被秦相李斯谗害致死。
7.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放逐:____
②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世传:____
8.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选文列举的事例可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什么论点?请另写出一个现代生活中的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选自《 》,此书与《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故五月渡泸
B.①非独贤者有是心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c.①故不为苟得 ②苟富贵,无相忘
D.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②寻向所志
3.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蹴尔而与之
B.①呼尔而与之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D.①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②欲辨已忘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 兼:____
②辟患而有所不为 辟:_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蹴:_____不屑:_____
④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选文是怎样巧设比喻的?在论证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齐大饥①。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④,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⑤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节选自《礼记》)
[注]①饥:饥荒。②蒙袂(mèi)辑屦(jù):用衣袖遮着脸,趿(tā)拉着鞋。③贸贸然:两眼昏花的样子。④嗟(jiē):叹词,表呼唤,相当“喂”。⑤唯:因为。
7.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食之
食①:__ 食②:____
②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谢:____终:____
8.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用这个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论证了什么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____史书。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又何间焉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①肉食者鄙 ②不以臣卑鄙
C.①衣食所安 ②安能求其千里也
D.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既克,公问其故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
B.①齐人三鼓 ②一鼓作气
C.①遂逐齐师 ②故逐之
D.①既克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小惠未�,民弗从也
惠:___�:__从:__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__加:__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属:____从:___一
④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辙:____靡: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把你的理由说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识众寡之用:懂得兵多、兵少如何运用。②上下同 欲:上下同心同德。③虞:戒备,准备。④御:驾驭,控制,干预。
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知胜有五 知胜:____________
⑦此五者知胜之道 道:__________
9.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孙子在选文中论述了一个怎样的军事观点?请用这一观点对齐鲁长勺之战作些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⑧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____史书。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朝服衣冠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皆朝于齐
B.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①臣之妻私臣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时时而间进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久①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
B.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皆以美于徐公
C.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诚宜开张圣听
D.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
修:__ �:__
②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窥:__
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地方:__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____甚:____
⑤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门庭若市:____ 期年: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读了本文以后,你有哪些感悟?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选作)
子产不毁乡校①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②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③,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④,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⑤,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⑤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⑧。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⑨”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子产:郑国大夫,名公孙侨,字子产。乡校,地方学校,也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公共场所。②然明:郑国大夫。③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人们早晚工作完毕到那里走走。夫,发语词。焉,于彼,到那里。④忠善以损怨:忠于善事来减少怨恨。忠:作动词用,忠于。损:减少。⑤岂不遽止: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住吗?⑥克:能够。⑦道:“导”的古字,疏导。⑧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我从今以后才知道先生您确实是可以成就大事的。信:的确,确实。⑨岂唯二三臣:岂只是两三个大臣?
7.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药:____
②以是观之 以是:_______
8.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子产不毁乡校》在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