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节录)
竹 根
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一般包含了对阅读物的识别、吸收、理解、保留、回忆若干个阶段,只有这些阶段都走完了,我们说阅读才能够真正完成,或者说这才是高效的阅读。阅读其实就是人在吸收文字信息时自身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建立在人类的生理条件的保证基础之上的“眼睛、大脑等器官感知世界的表现形式”,而这种形式必须由大脑为指挥中枢,以人的知觉器官如视觉、听觉为执行“机构”的对文字信息的识别和感知过程。世界阅读学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阅读的实质就是:对文字为主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与理解,并运用人类自身的思维与语言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都会把阅读这个过程看作是感知、理解、联想、想象、评价等复杂变化的心理活动。事实上,阅读活动过程最终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由人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就了事,而是要通过阅读者自己大脑中的内部语言来加工和处理,并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和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真正理解领会原文的主题思想、逻辑关系、人物情节和故事全貌,它一般包括五个环节:
首先,识别是阅读的第一个基础性环节。
阅读者如果对所阅读的文字及符号一无所知,即不能完成对所阅读内容的有效识别的话,那么阅读者在他刚刚开始时就阅读就卡壳了,遇到阅读的障碍了,他已经无法再阅读下去了,这是常识。正如不会英语的人无法阅读英文书籍,不懂俄语的人也要根本无法阅读俄语一个道理一样,阅读读必须要能够有所阅读文字文本内容的语言基础才行。因此,我们说阅读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读者对阅读物要能够进行有效地识别,没有识别就没有阅读。世界上人类的任何种类阅读,对所阅读的文字或符号必须是能够识别的,不能识别就没有阅读。一个从未学过俄文不懂俄文字母和词汇的人,当他看到一篇俄文文章时,无论文章短长他均无法识别文章中的任何一个字母、词汇和意义,当然也不存在所谓的阅读;同样一个不识中文的外国人,对中国方块字一个不识,他同样也无法真正的阅读中文图书或文章的。因此,识别是阅读的第一个环节,没有对阅读对象的有效识别,就不会有效的去感知。
当然,我们所说的阅读识别也并不是要求所有的阅读者要能够精通所阅读的语言文字后才能够阅读。一般而言,阅读者对所阅读的文字内容的生字、词量不超过一定比例,不影响对大多数文字内容识别的前提下是可以进行正常阅读的,包括快速阅读。
其二,吸收是阅读的第二个关键性环节。
有不少人在阅读过程中也是能够识别所阅读过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并不往心里去,换句话说不一定能够被阅读者有效吸收,读者虽然能够对所看到的文字识别了或也感觉到了,但由于读者各种原因导致他对这些文字处于“熟视无睹”的注意力缺失状态,同样也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因此,我们说“吸收”是阅读的第二个关键性环节,没有吸收就没有阅读。即经过人视觉器官眼睛对书面文字(外部语言)的识别后,再经过大脑思维的内部语言的转化并形成知觉保留在大脑内,称为“吸收”。这个阶段对阅读来说十分重要,人们只有对感知的文字或符号形成印象和知觉,人的思维才能够进行。心理学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人对文字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汇的作用有助于人的思维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知觉中的第一信号系统的联系传递到第二信号系统,较好地识别了对象,这才是真正的吸收。试想,一个读者虽然能够看懂这本图书的文字,但由于注意力的问题,或专业基础知识的问题,或其他客观因素的问题而没有真正在大脑中留下印迹,是不可能形成理解和记忆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吸收是建立在识别基础上的吸收,没有识别就没有阅读的开始,没有吸收则没有阅读进行的基础。
其三,理解是阅读的第三个核心环节。
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当完成了“识别”和“吸收”后,老师常常问学生:懂了吗?其实老师问的就是学生对所阅读的课文理解了吗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学生阅读后对文章内容的消化问题。如果是学生懂了,那说明学生理解和消化了课文的内容;反之则是未能消化和理解不了。纵观阅读教学而言,理解是阅读效果和质量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也是人们在完成对文字及符号的吸收后第三个关键环节。这阶段一般是由读者把所阅读对象中的各零散的文字、词汇信息按照它们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根据自己已拥有的词汇量和阅读基础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意义单元进行理解,在把外部语言的第一信号和内部语言的第二信号相互转化,并进行适当的连接、分析、批判、鉴赏、选择和摈弃,最终达到对阅读对象的整体感知和完整理解。虽然进行过理解并不一定要求读者记忆,但它毕竟是目前普遍衡量阅读效率的基本标准。如我们的阅读信息能够成为图像化和意义化的认知对象,它就十分容易清晰地被感知,深刻地被理解,与读者的其他经验形成联系,因而被较好地识记。由于读者自己活动的成果更是与许多经验相联系的,因而常能较巩固地保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在这个环节中如何做到符合个人特点的记忆是十分重要的,即要形成自我高效而科学规范的记忆编码。
问题是在当今的阅读教学中或人们的阅读实践中,对理解的认识有偏差。或忽视学生平时的阅读实践活动或能力训练,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严重不足;或缺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实践,造成学生阅读量的十分稀少。阅读基础的薄弱必须就带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弱化。因此,我们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阅读理解技能的训练和大阅读量的实践同步进行,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才会有效提高。
其四,回忆是阅读必须完成的环节。
阅读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我们称为回忆环节,就是要求读者对阅读内容能够在理解基础上在大脑中保留和记忆,即把所阅读信息在大脑中有序地储存和保留下来,进行适当的整理、复述和记忆,以备后用。从精英特速读训练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要完成这个过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阅读者进行阅读后的适当、适时表达。
一个人如果说自己的阅读能力怎么怎么强,效果怎么怎么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读者将自己所阅读过的内容全部或部分表达出来,可分为阅读内容的概要复述或精确复述。如该读者表达得出来,又说得头头是道,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读者的阅读能力的确很强,否则就是假的。因此,表达——实际上就是阅读的最后一个环节。
从阅读过程的一般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到,阅读的回忆决不仅仅是对所阅读过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再现或再认,而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思维过程。它会动员起读者全部的有关经验和知识储备,把有关经验经过“筛选”,才能找到所需的知识点或经验。阅读的记忆一般是在有关阅读经验中建立联系,而回忆则要依靠许多阅读信息之间的联系的重现或复述。事实上,在大多数低效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完成这个环节或者说做到这个环节,许多人或是阅读目的不明确,或是阅读能力十分薄弱,更多的人在阅读后,问自己的意识:即看了这本书后,它是讲什么内容的,主题是什么?故事情节怎样?文章中关键词有哪些等等内容,由于缺乏自我检验阅读效果的手段,大多数人无法知道自己阅读水平的真实状况,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练习了很久很久,但没有向他人展示,没有向教练请教,没有投身比赛实战去检验,必然导致其篮球水平和能力都很低。阅读同样如此,由于缺乏这个环节,大多数人的阅读水平始终很低很低。
其五,表达是阅读能力的检验环节。
有不少学员经常问我:老师,你说的有道理,但我们不知道要怎样检验呀?精英特速读的训练证实,检验自己的阅读效果和水平能力的方法很简单,可参加快速阅读训练就行,或自己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做到对所阅读的内容坚持向自己或他人进行复述或表达就行。具体做法可以是:
“阅读后的表达,或用口头进行,或用笔进行,或用电脑进行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在阅读后一定要在回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复述或表达,一旦你复述表达多了,阅读者的阅读效果也得到检验,经验和能力就得到强化。我们从大量的演员、演讲家的实践经历中就可以找到这样的例证。读者或他人对阅读效果的认可必须是你要完成“复述”或“表达”。这个环节最为关键,离开它,阅读者你是无法证明刚刚看过什么文章或书籍,其中有些什么内容和信息。阅读后的“表达”,既可是对自己或对他人、公众的表达,也可是自我复述和审核式的内部表达。即将所阅读的重要信息立即或最终投入向自我或他人交流的应用过程,这些应用包括自己的复述、背诵、朗读、写作、演讲等其它的创造性的多种表达形式。这种阅读后的运用及交流至关重要,它是人创新思维的开始,只有在思维的激活中进行运用和交流,我们整个阅读的过程才可以说真正完成。其实,许多阅读者最终失败并不是说他没有下苦功,而是说他在阅读大部完成后,他没有进行过适当的表达,缺乏这个最关键的环节和过程,也就直接影响了他的阅读效果,让他的阅读效率大打折扣。人的阅读能力形成其实是需要有参照物来对照才有正确的认知的;它需要有大量的实战机会来检验才可能提高的。
从以阅读过程的分析中我们清醒地看到:“真正的高效阅读其实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逐一进行。“识别”——“吸收”——“理解”——“回忆”——“表达”五个循环过程,缺一就直接影响到你的阅读速度、质量、效率。它是具备一个渐进而多级过程,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成功的阅读者必须在阅读中高质量完成每个阶段环节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