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思维的运用
其实赚钱不仅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学会赚钱的思维比方式更重要,今天就和大家探讨一下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几个观念。
我们都在人生之旅盲目飞奔
很早以前我便接触过“以终为始”这么个概念,只是一直未能参透。直到我昨天在回味一款游戏时突然醍醐灌了顶。
这是一款年代比较久远,很容易暴露年龄的PC端游,还是单机的,还是必须挂上DOS模拟器才能玩的,叫做《三国志英杰传》。如果你玩过,忽略下面这一段。
这款构建于三国历史的游戏,自讨伐董卓开始,玩家扮演刘备一系的蜀汉势力,旨在辅佐献帝,推翻曹魏统治。游戏通过大小五十多场战役,最终迎回献帝,兴复汉室。而这些战役的模式为战旗,通过物理攻击,法术攻击,或者恢复技能来提升单位等级,最高为99级。游戏难度非常高,通常萌新刷完一周目要经历过无数次的“我的梦想破灭了”的game over提示语,才能勉勉强强把主力部队刷到60级。于是,高手之中产生了一种BT玩法,叫做极限刷级,也就是比比看谁最终能养成XX名99级武将。
从最初的1599(即15名99级武将)开始,一直到现在的2399,这个数目一直未曾停止过刷新。每更新一名,总给人一种“这已是极限”的感觉,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必定会产生新的+1。挑战XX99,一直是极限刷级玩法当中魅力永存的经典。
这,就是典型的以终为始。
在这种玩法当中,首先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终极目标。比如:2399。之后开始分析目标,包括走哪些支线,选定哪些战役,以及最终能入围这23个名额的最佳人选。再来则是拆分目标,包括每次战役时的出战人员,宏观上的进军路线,甚至细化到每一回合的行动等等……如此,每一个步骤都显得意义非凡。
以终为始的人生会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凸显出明确的意义。然而很可惜的是,我们绝大部分的芸芸众生都在无意义地消耗着生命。
回到开篇的话题。
如果给你想要拥有的足够数量的财富,你将如何使用?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呆立片刻,之后开始五花八门地叙述:买房,买车,买装备,旅行,开店等等……但若是让你详细描述你的这些需求分别需要耗费的确切金额以及总金额是多少,你一定张口结舌。甚至会说:“我怎么知道要多少钱?所以我才拼命赚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在赚钱路上毫无目的地狂奔。
记得08年我初入江湖时在一家酒店做行李员。(我去,居然已经过去十年了……)某天上夜班,与当值的大堂经理聊了起来。他问了我一个问题,说,如果你中了500万怎么花?在08年时的500万那绝对是笔巨款。我一愣,想了想,说,还是先存起来吧!大堂经理笑了笑,然后对我说了一段当时听得不以为然,如今回味深以为然的话。
一个心中有想法的人,随时都会装着把500万变成1000万的方法,一旦某天真的拥有了500万,便可以立即着手启动计划。
我对这种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过分未雨绸缪是非常不以为然的,然而事实证明当初的我是肤浅的,是典型的穷人思眼前。而大堂经理的思维才是正确的以终为始。
因此,我们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应当是这样的一种逆向思维:首先思考我要钱是拿来干嘛的(毕竟钱是一种资源,只有使用了才具有价值,否则就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或者一堆废纸),之后将这些事项逐一列举出来并分别计算单价与总价,再之后将这些目标分别以合理的方式安插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再之后对这些阶段当中应当如何赚钱与如何理财进行合理规划,最后才是根据可行性分析进行赚钱和理财的执行。
不过很可惜的是,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进行过这种以终为始的逆向思维,而是“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拼命赚钱再说”,毫无目标,毫无章法。
更可悲的还在后面。
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其实不止在钱方面盲目,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比如在学生时代,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想要提高分数,好,还是引用开篇的三个问题。
第一,想考高分吗?
第二,多少分才能满足?
第三,打算怎么搞?
前两个问题都好说,必然想考高分,也必然有一个预期分数,有可能是500,也有可能是600,当然如果你是超级学霸也有可能是700……耐人寻味的是第三问,怎么搞?我相信,大部分同学都会说:“拼命学习啊!”
然而,正确的做法是反过来想。好比说,我要考666分……好吧,有点高了。好比说,我要考555分。接下来要做的不是拼命学习,而是将这555分合理分配给自己的各科。像我,语文比较NB,那就分配个135分。数学也还可以,给个110分吧!英语稀烂,就从来没及格过,能有80分就不错了,那就争取努力点,冲向及格,给个90分吧!我是文科生,考文综。政治最差,可能只能及格,就60分吧!历史地理都特NB,各给85分吧!于是我的总分可以达到565分,还有10分的容错率,那就送给最没信心的英语吧!于是英语压力就只剩80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稳定住这些成绩。包括分析各科的考题,哪些是100%有信心一定能得分的,哪些可能出错。包括分析各科的历史分数走向,这就涉及到发挥的稳定性,历史最低,以及尚可提升的空间等等。甚至可以包括哪些科目的性价比会比较高可以后续着重突击,哪些科目的性价比会相对低可以适当放弃。(事实上高三后半段我就放弃了英语,用英语课的时间补眠或者背政治考点,因为不管我学不学,英语分数几乎没什么波动……)
最后,才是有针对性地拼命学习。
然而很可惜的是,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是这么干的。
类似的还有很多。诸如:我要看书!我要减肥!我要学做饭!然而,由于缺乏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可能最终的结果是,一年下来也没看完几本书,体重始终在某个高段位徘徊,以及好几个月过去了你依然只会做开水泡面。就跟你拼命工作却依旧贫穷,拼命学习却依旧低分一样。
优质的人生都需要用心规划
以终为始是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高效行为。任何准备不充分的盲目行为都不可能成功。
又不自觉想起了若干年前看到过的一则真实事例。一家四口自驾环游全中国,耗时半年。这种极限行为绝对不是脑门一热便说走就走的,搞不好你就一去不回了。人家查了四年的攻略,笔记记了好几本,行程安排毫无破绽,才敢最终成行。
写到这里,略感词穷,本想举出身边真实案例来予以正面论证,然而仔细搜索一番,发现尽是负面案例然而……今天的这个论题,最不缺的就是负面案例。因此,我身边的人,包括我在内,很少很少有人能在某个领域取得过骄人成绩的。
即便是前年仅用半年时间便减肥60斤的我,也并非以终为始,而是拼着一股蛮劲拼命节食加跑步。虽说也的确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却摆脱不了在去年严重反弹40斤的悲剧。于是,成功还是别人的。
网上的事例即便是真实存在的,亦显太过缥缈。在此,且容我D版一下某明星的名言:为什么要用别人做标榜?我就是标榜!
既然旁人都太过虚无,何不努力经营自身以规矩万千?
明白道理任何时候都不晚。既然已经虚度了前半生,把握后半生便是唯一的逆袭机会。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以终为始,看看能否体验到颠覆人生的快感。哪怕这个目标小到仅仅只是“我要在这个月将剁手额度由上个月的1000裁汰到500”亦不妨一试。
但目标一定要具体化。
“我要学会弹钢琴!”不对,是“我要在半年内流畅地拿下三首克莱德曼。”
“我要坚持每天跑步!”不对,是“我要每天跑步5公里,即便因为客观原因中途间歇也要在后面补上,并最终一年内不得低于1000公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你我均能收获理想人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