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的学习方法

李金0分享

“珠心算”能够很好地改变学习态度,全面增加孩子的专注力。那么学习珠心算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珠心算的学习方法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珠心算的学习方法

在珠心算教学过程中,珠算是基础,透过实珠(算盘)的操作,让学习者了解四则计算的变化及方法。随着技巧的熟练,学习者脑中的影像逐渐建立,透过影像的仿真操作(虚盘)即产生心算的功能,所以心算是珠算的高级显现。珠算与心算就如同人之双足,无法择一独行。

珠算的学习,可熟练掌握到计算能力及记忆能力。而记忆能力中的表象,便是心算过程中最重要的算珠图像,计算过程中,算珠图像,由静珠瞬间不断化成许多动珠运转,以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愈是纯熟的珠算技巧,愈发挥高超的心算程度。因此,在学习珠心算过程中,应珠算与心算并行不悖,珠算在先奠定基础,心算在后瞬间表示。珠算在难度渐高时,会进展缓慢,心算却能更通畅无碍,天马行空。当心算的空间,逾越珠算的限制,即达学习者的最高境界。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不但培养儿童超常的计算技能,而且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珠心算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珠心算本身的形成规律,合理安排教学与训练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是提高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关键。

科学教学与训练途径

教学与训练的途径决定着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模式。在教学与训练中只有客观地遵循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及珠心算本身的特点,确定科学、高效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才能实现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最优化。珠心算教学与训练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型;二是课堂教学班普及型。后者又可分为课外与课内两种。以兴趣小组形式进行的提高型,由于参加的儿童一般从一个或几个年龄相当的班中挑选出来的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儿童,所以教师要采取熟练珠算,逐步过渡到珠心算的思路进行教学。从加强珠算的基本功(即记数、拨珠、写数等)和珠算加减法训练着手,待加减算能算10笔两、三位数时,再引入珠心算。这样基本功扎实,进度快,有利于培养心算尖子,参与竞技。

对于全班进行的普及型,特别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好走珠算与珠心算基本同步的路子,即从认识数开始逐步渗透珠心算的思想。

教学与训练时间

珠心算的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儿童多练,才能实现珠算向珠心算的转化。多练也并不是无限制花大量的时间练,必须有一个“度”。 每次训练时间长了大脑容易疲劳。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指出,任何一种过于长久和单调的活动,对儿童都是极其有害的。儿童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对儿童珠心算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培养和应有知识的掌握,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考虑到儿童的注意不稳定性及人的记忆与遗忘的规律性等因素。因此,在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中,除了每次课间要安排些休息,最好让儿童到室外做些全身运动,以保持大脑清醒,调节精神和视力外,建议珠心算的普及型教学每周最好分散活动2—3次,每次30—40分钟;提高型每周最好安排课余活动5—6次,每次1至1个半小时,这样既能提高训练效率,又能使学习珠心算的儿童有时间参加一些其他活动,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合适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是提高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每个儿童在接受、理解、记忆等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果只考虑算法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儿童的接受能力等,那么势必影响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反之亦然。同时珠心算教学要求与目标不同,所以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区别。

珠心算的历史来源

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珠算历史悠久。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珠算包括算具、算理、算法三个方面,它由一架设计巧妙的计算工具—珠算盘和一整套指导运算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所构成。珠算作为科学技术,同其他发明创造一样,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科学发展的结晶和成果。中国珠算的发明和长期以来的普及应用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珠算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称有梁穿档算盘为现代算盘,以前的算盘称古算盘。珠算产生的年代,从1976年陕西岐山出土的古算珠,可推断远在周代,公元前1000年左釉冬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史书记载,陕西歧山是古周原遗址,是我国西周王朝的发祥地和建国基地。1976年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古周原中心区的奇山县京当乡发掘一座西周早期大型完整的宫庭建筑基地,出土青黄两色共90枚陶丸古算珠,以黄泥为原料手捏烧制而成。青色20枚、黄色70枚,根据考古专家鉴定,是迄今为止发现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古算珠实物。

那么珠心算又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产生的呢?人类自有计算能力开始,就有心算产生,远古时期人们利用木枝、石子进行计算,若一时无木枝、石子,简单的计算便可在脑中用木枝、石子的映象进行计算,这就是心算。老子曰:“善数不用筹策”。就是说善于计算的人熟练到一定程度,不用筹策计算工具,摆脱算具,而用心算完成。到了明代(约十五世纪)中后期,筹算在社会上已基本绝迹,而让位于珠算。人类历史上曾在许多国家出现过形式不同的算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各种形式的算盘都先后消亡,唯有中国算盘巍然独存,领略千古,历数千载而盛行不衰。

中国算盘,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在谈到中国珠算史和五升十进制关系时,还要提到中国珠算工具—算盘的演变历史,据记载,我国历史上的算盘是上一珠,下四珠,到清朝流行上二下五圆珠大算盘,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仍沿用上二下五圆珠大算盘,这与当时的16进位制等原因有关。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我国进位制的改革,由16进位制改为10进位制,算盘也有上二下五算盘改为上一下四珠算盘。这种返古回归,符合中国“五升十进制”传统文化。

中国珠算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中国珠算、珠心算的发明和长时期的普及应用,对中国古代、近代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珠算应用范围的扩大、珠算、珠心算的功能也在发展,所以能保持长盛不衰。

珠心算的有益影响

1、脑功能发展情况好;

2、注意集中度及选择灵活性有优势;

3、信息提取能力较强;

4、数字搜索能力较强。

我园领导很早认识到珠心算对儿童智能发展的有益影响,早在1999年即前往南京学习珠心算的教学方法,并开始了珠心算的教学试验。我们边教学边不断的摸索更有利于孩子的教学方法,同时从各个方面获取有关珠心算新的动态以及新的讯息,总结归纳各种方法的优点,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6年来,我园历届毕业的学生一届比一届的珠心算成绩好,特别是今年的大班,在4月23日的“我园特色教育展示活动”中孩子们能熟练的心算两位不同数三笔连加连减,及一位数七笔连加连减。游戏“大转盘”,有两个转盘,左边的转盘代表十位,右边的转盘代表个位,每个转盘上都有0~~9的数字,同时转动转盘得出一个数字,即兴出题,例如:69+57-89= 孩子们马上心算出答案“等于37”。游戏“百宝箱”,家长从“百宝箱”内任意抽题3+6+9-7-8+5-1= 孩子们和计算器比一比速度和正确率,孩子们赢了计算器。

历届的家长对我园的珠心算教学成果都很满意,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了珠心算后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许多,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比赛,自信心也增强了。有一位家长激动的说“你们幼儿园的教育真是超值!我非常满意,把孩子交给你们我很放心。”

孩子们升入小学后,从小学校长和数学老师反馈的意见中普片反映我园毕业的孩子数理清晰,数学基础扎实,计算能力强。特别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能很快理解题意,并能灵活运用。

珠心算的不足

当下的珠心算教育并不是尽善尽美,在新的形式下,珠心算教育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1.与人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不够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儿童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珠心算学习中,多数时间要求儿童必须外静内动的独立心算,在多数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拨珠以形成珠像,客观上减少了儿童合作和交流的机会。珠心算实际教学中,我许多时间学生都是独立的进行计算,这种学习方式缺少与同伴的交流的客观条件。如果长时间这样学习,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不利的。

2.影响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

新的大纲及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对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

(1)让学生在广泛的背景中理解和认识数。

(2)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运算的意义,避免繁琐的计算。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4)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看出,计算教学不应该是纯粹的“机械训练”,而应该是表现出更多的“灵活”。

珠心算的学习,由于算盘是主要教具、学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在广泛背景中去理解和认识数;珠心算训练也主要作为一种纯计算技能的教学,少于通过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解决理解运算意义,许多老师往往以学生能算很大数目的计算而自豪、以大面积小学生珠算等级鉴定作成绩,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珠心算学习,最初必须强调其技能训练,否则儿童无法产生珠像,而这也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机械训练的一面,影响了儿童思维的正常发展。

珠心算教育发展的思考

1.尝试多元珠心算的开展

多元珠心算是区别以前单一训练形式,通过调动儿童各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在珠心算学习中结合自由讨论、小组活动、游戏、唱歌、诗歌、手指操等形式,有利于对儿童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珠心算教学的整合,儿童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提倡教师与儿童的多项交流,将有利于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自由讨论、小组活动、游戏、唱歌等形式,给儿童一个自由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更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并且采取一定操作主动验证想法的正确性,练得累时,还可以做做有趣的手指操,可大大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儿童始终兴致盎然的投入到训练中去,克服了天天打算盘、想算盘这种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断地激发兴趣,诱发了积极训练的动机,形成了相互作用的情境,有了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

2.立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常表现为受长期知识经验的影响,人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珠心算”的训练过程也是如此,训练时间长、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训练,把儿童禁锢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珠心算教学要克服思维定势,解除发展发散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的框框,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灵活训练。在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灵活地安排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并且让儿童自己寻找各种新的训练形式,寻找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引诱他们独立思维,多引导儿童自主探究。

我国教育家秦文君曾说过:“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快乐。”对于文化遗产的态度,我们只要扬长避短,趋利弊害,相信“珠心算”文化的辉煌成就能为儿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只有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条希望、成功之路。


    543594